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

時間倒轉半日。

在金聲桓從渡口直奔臨淮縣,卻沒有沿着淮河走。

無他,淮河彎彎曲曲的,沿着淮河走並不是最近的道路。

不過,金聲桓數千騎兵奔襲,根本沒有一點遮掩的意思,還沒有臨淮縣,路振飛也就知道了。

金聲桓得到情況之後,不用大驚失色。

由不得他不大驚,畢竟他這一次並沒有帶多少,帶得都水師,路上人馬,還滯留在淮安沒有帶來了,遇見這個局面,臨淮縣雖然不是一座空城,但也不過數千人馬。

他擔心金聲桓過來,僅僅是一個開始,後面還有大隊大隊的賊人,這數千人馬,守一小縣,根本不行。

當然瞭如果僅僅路振飛自己,路振飛還不至於驚慌失措。

畢竟路振飛讀書人出身,當初也在荷蘭人見過陣勢,並不是沒有打過仗的文臣,但是他手中有一個燙手山芋。

這個燙手山芋不是別的,就是藩王。潞王,周王,崇王,還剛剛繼承王位的福王,四個王爺都在這臨淮小城之中,還有一些囚禁在鳳陽高牆之中的罪宗,比如唐王也在其中。

兵危戰急,馬士英已經嗅到了不好的味道,幾乎在張軒與劉良佐交戰的同時,馬士英當機立斷將滯留在中都的這些宗親全部給送到臨淮了。

無他,馬士英已經在爲中都失陷而坐準備了。

這些藩王,都是這一段時間,因爲義軍四起,流離天下的,其中周王,崇王的事情,還和張軒脫不了關係。

路振飛也萬萬沒有想到,他竟然倒黴到這種地步,四位藩王,還有一些宗親,大大小小百餘名姓朱的,個個不是親王,就是郡王。那一個有失了,他路振飛都吃罪不起。

他路振飛死在這裡,也就罷了,以死殉國啊。但是他如果一口氣失陷四位藩王,路振飛可以想象自己的下場,恐怕即便是死了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甚至還要牽連家人。

“罷罷罷。”路振飛一想起中的利害關係,也只能承擔一個望風而逃的名聲了。

故而路振飛臨時徵召船隻,帶着千餘精銳護衛,帶着這一幫人,離開臨淮向下遊而去。

不過因爲船隻不夠用,還有兩三千人馬留守臨淮城之中,想來有這些人在也能守個一時三刻,等他帶着援兵回來了。

只是路振飛沒有想到,他這一走,下面的人心士氣全部崩潰了,根本沒有固守之心了。談不上卷堂大散,但也沒有什麼死戰之心,被金聲桓一個衝擊,就那下了臨淮城。

這個時候,金聲桓剛剛拿下臨淮城之後,就有一個人急急忙忙的求見。

金聲桓一見,不是別人正是周輔臣。

但是此刻周輔臣,渾身上下溼漉漉的,所有皮膚都被泡的蒼白無比,幾乎好像是從水利撈出的水鬼一樣。

“周將軍怎麼在這裡啊?”金聲桓見周輔臣臉色蒼白的好像是死人一樣,說道:“周將軍感覺怎麼樣啊?”

周輔臣此刻嘴皮蒼白無比,又累又餓,渾身有一種發冷的感覺。

他從今天早上到現在在河裡泡了幾乎整整一天。整個人都有一點受不上了。

天亮之後,港口附近這一片水域,幾乎被密密麻麻的小舟不住的搜查,跟着他的十幾個人,最後只活下了幾個人,而周輔臣藏在一處水草之處,準備等天黑之後,再想辦法上岸。

他所在的地方雖然有一點偏,但是河面之上的動靜,還是能看在眼裡。說道:“我的事情還是小事,官軍船隊去突擊浮橋了,此時大概要回來了,還請金將軍速速佈置。好將這些官軍的船隻一舉拿下來。”

一想起官軍的大船,周輔臣心中就有一些興奮。

他吃夠了船隻不如人的苦,此刻有機會能見,這幾十艘船撈到手中。豈能不讓他感覺興奮啊。

金聲桓一聽,也來的興致。與周輔臣細細商議之後,就佈置出這樣的陣勢。

就金聲桓來說,並不指望這一次張網以待能有成果,畢竟官軍也是在淮河之上逃走的,如果官軍派船通知了突擊浮橋的船隊,不過是白等一夜而已。

不過周輔臣堅持,他也要給周輔臣面子。

畢竟周輔臣昨夜的拼死火攻,立下了大功勞,再加上週輔臣是張軒身邊的老人,他金某人也要在張軒的麾下混日子,不好不給面子。

不過是費一點功夫而已。

但是金聲桓萬萬沒有想到,事情還真得這麼順利,也不知道是路振飛忘記了通知王心粹,還是沒有通知到。幾乎不費吹灰之力,這幾十艘大船就到了嘴邊,也就發生了剛剛的一幕。

官軍的水手都是一些什麼人,都是漕運的水手,這些水手江湖習氣特別重,看上去人五人六,好勇鬥狠,看上去兇殘的很,但是真正與正規軍一碰,就是露出了本色。

幾乎沒有一個能打的。

只需幾個左軍將士衝上船,這一艘船就抵抗不住了。

唯一有些困難的是王心粹。

王心粹再怎麼不行,他身邊也有幾十個家丁,這是明朝將領的習氣所致,這幾十名家丁,都被王家餵飽了,對王心粹可以說是忠心耿耿。拼死掙扎,想讓王心粹逃脫。

只是金聲桓準備了這麼長時間,哪裡能讓王心粹逃跑了。

不過片刻之間,王心粹就被金聲桓拿下了。

“將軍饒命,將軍饒命。”王心粹見大事已去,二話不說,立即投降。

金聲桓本就是官軍之中投降過來的人物,對王心粹也不會多過分,見王心粹投降了,一揮手,就讓士卒將王心粹給壓了下來,轉過頭對周輔臣說道:“恭喜周將軍了。”

此刻周輔臣的臉上恢復了一點血色,他剛剛吃了一些東西,喝了一點酒水,又換了一身衣服。只覺得腹中有一團火在緩緩的燃燒。這樣一來氣色好多了,說道:“今日之事,不該恭喜金將軍,我又有什麼好恭喜的?”

“這數十艘船,將來不都是周將軍的嗎?如此不該說一句恭喜嗎?”金聲桓輕笑說道。

周輔臣一聽,心中一動,覺得也是這個道理,義軍之中沒有水師將領,這數十艘船,最後還是落到自己的手中。語氣之中帶一絲喜色,說道:“金將軍立下如此功勞,想來大人的賞賜也不會少的,如此同喜同喜。”

金聲桓說道:“如今我還鎮守着臨淮城,將軍可否幫我一個忙,將這王心粹押解到大營之中。大人在營中非常掛念周將軍,周將軍還是早些回營的好。”

周輔臣說道:“周某自然願意。”

金聲桓就借了周輔臣百餘騎兵,周輔臣帶着王心粹,還有自己身邊的數名親衛,一路快馬加鞭的向西而去。

直到也夜幕沉沉的時候,纔來到了大營之前。

張軒本已經睡下了,但是聽說周輔臣回來了,大喜過望,翻身而起,將蓋在身上的披風一甩,在身後繫好,大步走出來,見了周輔臣,說道:“輔臣。”隨即上下打量周輔臣,見周輔臣身上應該沒有什麼傷勢,這才鬆了一口氣,說道:“你沒事就太好了。”

周輔臣心中微微感動,說道:“這一次是老天爺幫忙,有驚無險。”

“進來坐。”張軒將周輔臣引進大帳之中,親手挑亮油燈,說道:“說說,這一戰,你是怎麼打的。”

這也算是張軒的習慣了,任何戰事打完之後,都會找人談談,就好像是覆盤一樣。

“這一仗-----”周輔臣一五一十的給張軒講來。

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七章 軸承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十五章 夜宿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八章 攻城二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二章 家事二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六十章 叛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一章 樊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五十章 雜務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六十章 叛第十章 凌濛初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
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七章 軸承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十五章 夜宿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八章 攻城二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二章 家事二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六十章 叛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一章 樊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五十章 雜務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六十章 叛第十章 凌濛初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