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鄖陽

“諸位叔叔伯伯。”賀虎頭端起大碗,大聲說道:“感覺諸位叔叔伯伯記得起先父,小侄先乾爲敬。”

賀虎頭隨即將一大碗酒,一飲而盡。

“好。”無數鄖陽山區的頭目說道。

其中還有不少人都是張軒的老相識,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黃龍,姚動天等人。

不過他們僅僅是其中一股的頭目,還有不少頭目能與他們平起平坐。

因爲現在情況與當年不同了。

當年張獻忠與羅汝才路過鄖陽的時候,張獻忠與羅汝才聯軍纔不過幾萬人,甚至鄖陽山區之中,還有不少人反對他們。

但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

現在的曹營,不,大夏,是他們得罪不起的人。

大夏在襄陽這一個戰略方向,就投放了幾十萬大軍,如果全部統計軍隊數目,決計接近百萬。

鄖陽山區之中這些人雖然不少,但是能聚集出來的可戰之兵,不過數萬之衆,甚至不會超過五萬人馬。

他們很有自知之明。不管大夏在襄陽能不能打贏,都不是他們能得罪的起。

縱然清軍現在也沒有想過一戰打下曹營。

賀人龍當年轉戰南北,固然與很多人都有交情,也留下來不少人脈。

但是人走茶涼,賀人龍已經死了好幾年了,誰還記得一個死人,不過是藉此與賀虎頭攀交情而已。

雙方大肆歡慶,賓主兩歡。

賀虎頭更是將官帽子不要命的發出去,一個個最少是千戶,參將。

不過,僅僅是頭銜而已。

最少在張軒設計的大夏兵制之中,百戶以下與明軍差不多。但是上面軍制設計之中,就沒有千戶,參將這樣的官銜。

所以都是虛職而已。

在賓主盡歡的情況之下,賀虎頭也完成了羅汝才交付的任務之一,最少鄖陽山中這些人,全部支持大夏,不爲幫助清軍。

不過,賀虎頭決計不想僅僅是這樣。賀虎頭將黃龍與姚動天留了下來。說道:“兩位叔叔。小侄有一件事情,想請兩位叔叔幫忙。”

黃龍與姚動天兩人對視一眼,說道:“賢侄請說,有什麼事情,直說就行了。”

賀虎頭微微一笑,說道:“兩位叔叔也知道,陛下正如東虜在襄陽大戰,這一場大戰很長時間分不出來了。最少有幾個月的時間。”

“陛下派我西來,一來是向諸位叔叔問好,第二就是拿下鄖陽,阻擋襄陽西側敵軍。不讓他們打擾大戰。”

“鄖陽那邊不好對付。”黃龍一時間也有些爲難,說道。 鄖陽不好對付,要說高鬥樞其人。

高鬥樞是崇禎元年進士。

他牽連到耿如杞之獄中,耿如杞在天啓年間觸怒魏忠賢,崇禎二年,清軍入關,耿如杞時任山西巡撫,率兵救援,被人從中做梗。

三番五次更換駐地,以至於兵潰下獄,海內都稱其冤。而高鬥樞就是爲耿如杞說話,牽連下詔獄。數年之後才復起。後來成爲荊州知府。後遷任他處。

所過之處,平定了不少亂子。

從崇禎十四年,接替袁繼鹹鎮守鄖陽。

當時鄖陽民不滿四千,兵不過數百。接任以來,就戰事連接。

他首先收降王光恩。

王光恩本是流寇,號稱花關索。

高鬥樞收降王光恩,王光恩兄弟對高鬥樞死心踏地。李自成組織了四五次圍攻鄖陽,高鬥樞都靠着王光恩兄弟擋了下來。

知道現在長江以北,只剩下幾處地方還高舉明朝旗幟,還越來越少了。

鄖陽就是其中之一,甚至到了,在崇禎還在的時候,都以爲鄖陽已經被賊寇攻克了。

但是萬萬沒有想到高鬥樞在如此環境之下堅持下來了。

本來弘光想招高鬥樞入朝,但是還沒有做,武昌就已經淪陷了。

這樣的人物,豈能是好對付的人物。

“還請黃叔牽根線。”賀虎頭說道:“此來,小侄準備先禮後兵。如今的局勢,只要不是眼瞎的人,都知道明不可復振。縱然高大人,不爲自己想想,那麼王氏兄弟不爲自己想想嗎?”

黃龍說道:“這到可以。我與花關索有些交情,請他弟弟來一趟卻是可以的。只是到時候結果如何。賢侄,你要做好心理準備。”

賀虎頭說道:“多謝叔叔了。”

黃龍既然答應下來,就會做好。立即將消息傳到了鄖陽城中。

黃龍與高鬥樞沒有什麼交情,但是與王氏兄弟到還真有幾分交情,畢竟曾經都是義軍的一員,即便現在各爲其主,也不妨礙彼此之間有一分交情。

王光泰得到這個消息,立即來與哥哥商議。

王光恩一時間,也猶豫不決。

因爲他們現在面對的不是一個選擇,而是兩個選擇。

清軍大戰之前,使者先行。鄖陽這個地方,絕對不是阿濟格的盲點。

清軍的使者已經來到了鄖陽,幾乎是公開活動起來。

高巡撫對此非常厭惡,但是卻阻擋不了下面人的心思。

原因無他。

正如賀虎頭所言,明之不可復興,只要不是眼瞎之人,都能看的出來。

鄖陽孤懸在羣山之中,可以說是四面接敵。人心浮動也是自然而然了。

如果不是鄖陽一脈與李自成數次大戰之中,結的樑子太深了,以至於他們都不敢投降李自成。

唯恐秋後算賬。

投清還是投夏,這是決定關乎兄弟兩人,乃至麾下數千兄弟的前程,由不得他們不慎重。

王光恩思來想後說道:“高巡撫似乎已經死心了,死心塌地做大明忠臣,不管是投降清廷,還是投降曹營,他不過是一死而已。但是徐知府想投清。你我兄弟固然與清廷卻不是一路人,只是得罪慘了闖營,不得不附和而已。如今曹營來招降,不管怎麼說都要試一試。”

王光泰說道:“大哥,咱們也得罪了曹操。”

王光恩微微一笑,說道:“你是不瞭解曹操,曹操號稱賊不殺賊,從不做火併之事。只要他金口一諾,我們之要老老實實聽命做事,就沒有什麼問題。”

“只要羅汝才親筆書信一封。”王光恩說道:“就足以相信。”

這種相信,就是羅汝才幾十年混出的名頭。

在這一點之上,縱然是李自成也比不過羅汝才。

王光泰點點頭,他不是相信羅汝才,他是相信他哥哥。說道:“那麼我去一趟。”

王光恩說道:“你去吧。記住要小心,不管曹營那邊有多少許諾,一概不要相信,你只要羅汝才一封親筆書信。”

“只要一封親筆書信。其餘的什麼都不要。”

王光泰說道:“不與徐大人他們通個信嗎?”

王光恩冷笑一聲,說道:“我只在乎徐某人他們,我只在乎高大人。這一件事情,我去與高大人談談,縱然高大人不看好大夏,也不會多做阻攔的。”

“只要高大人不阻攔,整個鄖陽就是你我兄弟說了算。”

“快去吧,記住不要走漏了風聲。”

王光泰說道:“明白了。”

王光泰準備了一下,喬裝打扮,帶着幾十人南下,進入羣山之中。

兩日之內,王光泰就與賀虎頭接上頭了。

王光泰心中見到了賀虎頭,第一印象就很是不好,他心中暗道:“僅僅是一個乳臭小兒,就擔當如此重任,是曹營沒有人手了嗎?還是如此不重視我兄弟二人。”

王光泰所說的其實也是曹營的一個問題。曹營的高級將領缺乏,也是一個問題。

賀虎頭被提拔,也有這樣的原因。

畢竟曹營人馬成十倍的擴張,而信得過的,有能力的人,確實是少數的。

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四章 岳陽二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一章 家事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七章 下蕭縣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八章 局面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九章 攻城三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二十章 風起第七章 軸承第七章 攻城
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四章 岳陽二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一章 家事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七章 下蕭縣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八章 局面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九章 攻城三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二十章 風起第七章 軸承第七章 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