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

當時江面之上大亂,弘光帝大吃一驚,二話不說,就命令靠岸,帶着十幾個侍衛匆匆上岸。上岸之後,就策馬狂奔,一個勁的往南跑。

跑的人困馬乏之後,這才停了下來休息。

只是現在到底是什麼地方,就沒有人知道了。

弘光帝派人去找些吃的,也不敢在大廳廣衆出沒,只是尋了一個破廟等候。

只是沒有等到回來的士卒,卻等來的煞星。

只聽外面撿柴火的人,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就紛紛倒地,倒地之後,才聽見弓弦響。卻見十餘人的馬隊衝了過來。弘光身邊的侍衛紛紛抵擋,但是弘光身邊的侍衛,都是養尊處優之輩,也沒有經歷過多少殺伐。如果能是這些人的對手。

不過片刻,弘光一行人要麼被殺,要麼被拿下,而弘光帝本人,在雙方交手的同時,鑽進香案下面,瑟瑟發抖,連大氣都不敢出一個。偷眼看去,能夠透過桌布,看見一隻只靴子,而靴子上面卻沾了血,一步一個血腳印。

“娘娘的,本以爲是一條大魚,不想全是軟柿子。”一聲粗壯的聲音帶着幾分稚氣,用帶着陝西口音的官話說道。

“頭,不對。你看這些人的甲冑,比我們都好。這些人絕對不是尋常人。看上去不像是官軍的斥候,連痕跡都不知道打掃一下。好像是達官貴人的護衛。”

“護衛?”這個略帶稚氣的聲音說道。這個聲音微微一頓,說道:“你自己出來,還是讓我抓你出來?”

弘光心中一沉,立即安慰自己道:“他是在詐我,他是在詐我。”

“敬酒不吃,吃罰酒。”這個略帶稚氣的聲音說道。他一腳飛起,將香案給踹飛了,弘光胖乎乎的身體團做一團,就好像是一頭豬一樣。

“哈哈哈,兄弟們,我們逮住一條大魚。”這個略帶稚氣的聲音,是馬寶。

馬寶今年才十六歲,但是長的人高大馬的,一表人才,卻不知道是不是雄性激素分泌過旺,身上的體毛很多,雖然僅僅是十六歲,但也留出了絡腮鬍子。再加上他故意說話粗聲粗氣,尋常人見了都以爲二十多歲了。

即便相處久了,知道他真實年齡,但是尋常士卒也都願意服他。

無他,馬寶乃是邊軍出身,世代戎馬,從小他的騎射功夫就很好,他再家中排行老三,又稱作三寶。陝西邊軍也不好過,家中有兄弟五人,兩個弟弟還小。故而馬三寶好幾年前就出門自謀生路,投過孫傳庭軍中,大敗之後,被俘虜,分配到曹營之中。

從一個小兵做起來。而今也是一個隊長了,下面管十個小卒。

不過,他的這個隊長,與尋常隊長不同,那是斥候隊長,或者說夜不收的隊長。這樣的隊長雖然僅僅管十個人,但是在官銜之上,向來是高配的。如果馬寶願意調到其他部隊,一個百戶決計沒有問題的。

但是馬寶家中,世代軍戶,也傳承了邊軍的思想,那就是重騎兵,輕步卒,再加上馬寶一身功夫都在馬上,自然不願意離開了。

這一次大戰,安曹營以往的規矩,夜不收十里一撥,放出二百里外,而長江兩岸更是重點所在,故此馬寶帶隊出來探測,很遠就看到了他們縱馬留下的痕跡。從痕跡上看是上好的戰馬。馬寶以爲是官軍的斥候。故而追了過來。

雖然官軍的斥候越發不行了,但是與左良玉大戰的時候,雙方斥候沒有少互相剿殺過,只是馬寶萬萬沒有想到,他居然抓住一條嚇他一跳的大魚。

弘光深吸幾口氣,站了起來,說道:“朕乃大明皇帝,爾等賊人要殺便殺。”

馬寶先是一驚,隨即再看弘光,猛地大笑起來,說道:“你說你是大明皇帝,我還是曹營駙馬。看你就不老實,來人將他綁起來,綁牢了,帶回去。”

在馬寶想來,皇帝老兒,不應該是穿金戴銀的,渾身上下金光閃閃纔對,而這個人,不過穿着尋常青衫,帶了一頂不知道有些奇怪的黑紗帽,左看右看,都不像是皇帝。自然覺得他在亂扯。卻不知道弘光這一身才是大明皇帝的常裝。

“是。” 馬寶麾下的士卒比馬寶懂的更少,既然馬寶就這樣說,他們立即照做。

一根粗麻繩就套在弘光的身上,粗糙的繩子在弘光的皮膚上滑過,將弘光滑得生疼,生疼。他何曾吃過這樣的苦,他一輩子吃過最苦的日子,也不過是,洛陽城破的那一日,他從洛陽渡河到衛輝求助。

徒步走了幾十里路,腳下長了幾個燎泡而已。

更讓弘光感到不爽的是尊嚴上的踐踏。

“士可殺不可辱。”弘光大聲說道。

只是他還沒有說完,就被一塊布頭塞進了嘴裡,他眼的分明,這一塊布頭,不是別的,就是剛剛那一塊桌布上撕下來的一塊。一想到那一塊桌布,已經在這裡破廟之中,風吹雨打多少年,上面落了不知道多少年的香灰塵埃。弘光頓時一股嘔意,涌了上來,但是嘴裡被塞着結結實實的,連吐都吐不出來。

只能翻白眼。

但馬寶纔不在乎一個俘虜是怎麼樣子。

他也知道,這俘虜雖然不可能是皇帝,但是也應該是一個重要人物。送回去應該能重重有賞。

只是他將弘光送到黃州的時候,張軒已經不在黃州了,等弘光被驗明正身,送到張軒身前的時候,張軒大軍已經在武昌城南數十里處了。

張軒聽了抓住弘光帝了,大喜過望,說道:“可曾驗明正身?”

胡澹說道:“下官曾經與陛下有一面之緣,已經辨認過了,正是陛下。”

張軒大笑道:“看他怎麼逃,也沒有逃出我的手掌心,速請他過來。”

“是。”胡澹說道,他親自去安排。

數日不聽見弘光的音訊,張軒本以爲弘光逃了,微微失望之餘,也安慰自己,弘光逃了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如此無能的君主作爲敵人,比任何間諜都有用。

只是他剛剛放下這個心思,弘光就送上門來了。

張軒又怎麼能不高興。

張軒掐指一算,不由暗笑。等弘光來了之後,張軒說道:“陛下可好。”

弘光不爲所動,說道:“亡國之君,有什麼好不好的,但求速死。”

張軒纔不會殺弘光的,甚至要善待弘光,畢竟大明在士紳之中還是有些威望的,只要安撫好了弘光帝,好處大與壞處,當然了他後半生,都要在監視之中度過了。

張軒不在乎弘光的無禮,說道:“我記得陛下是今年四月登基,而今已經是臘月,不過十日就要過年了,卻不知道明年當以何年號?”

弘光一聽,滿臉通紅。咬牙切齒。

他當然知道,張軒說的是什麼。

他登基以來,才數個月而已,這數個月一直是沿用崇禎年號,所以現在依舊是崇禎十七年,到今年過了之後,纔是弘光元年。只是他這個皇帝來弘光元年都沒有到,就成了階下之囚。其中嘲諷之意,他又怎麼能聽不出來。他一咬牙說道:“不管明年是什麼年號,但一定是我大明的年號。”

聽了此言,張軒反而高看弘光一眼,也不諷刺他了,說道:“而今就要到武昌城下,陛下要不要與我一同巡視一下武昌城。”

弘光冷笑說道:“朕說不願意,可以嗎?”

張軒說道:“當然可以。”立即對左右說道:“看好陛下,隨我觀看武昌城。”

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三章 奪麥第二章 授田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十五章 離京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十章 萬石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一百章 俠義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二章 授田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十五章 夜宿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六十七章 序章
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三章 奪麥第二章 授田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十五章 離京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十章 萬石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一百章 俠義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二章 授田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十五章 夜宿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六十七章 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