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

在張軒再次回到彭澤的時候,已經是十月了。

這一段時間之內,發生了很多事情。

曹營主力,在湖口長江段,兩岸猛攻,左良玉寸步不讓,雙方可以說是步步血戰。長江南岸還好,畢竟陸路相連,即便打不贏也能退下來,但是在江心洲之中,卻是另一個樣子。

即便打不贏,後面是滾滾長江水,退無可退。

很多時候,上江心洲之後,就回不來。 每一次進攻都傷亡慘重,即便有鄭家船隊的支持也是這樣。

甚至曹營不得不放棄,對江心洲的進攻,竭力進攻兩岸的攔江鐵索。不過,此處長江兩岸多爲山地,雖然山並不太高,但是依舊是居高臨下,曹營必須仰攻,可以說死傷累累,在交換比上,並不站便宜。

左良玉所部,野戰或許無力,但是防禦上來說,卻還有一些能力,再加上足夠的火器支撐。

接近半個月的猛攻,曹營已經談不上師老兵疲。但也算是頓兵于堅城之下。士氣有些低落。

可以說張軒的辦法,來得正好。

而且北邊局勢也發生變化,懷慶之戰,落下帷幕。

闖營並非沒有竭力做戰,陣斬清軍總兵官金玉懷。讓多爾袞大爲鎮定,臨時派遣多鐸緊急增援。現在形勢已經扭轉,不利闖營,同月,太原失陷,姜襄投清。在闖營撤離山西的時候,安排大量的降兵降將駐守山西。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一片石之戰,闖營主力,確切的說是李自成的嫡系,損失過重。已經無法派他們鎮守山西,這樣會進一步的消弱李自成嫡系人馬,讓闖營內部無法維持下去。

但是降兵降將又如何,能爲闖營死心效力。

自然是闖來降闖,虜來降虜。

姜襄就是其中代表。

而姜襄投降阿濟格,清軍兩路夾擊陝西的戰略態勢已經形成。一方面是阿濟格的重兵集團,從山西北部,進入陝西。李自成派高一功率兵抵禦,另一方面李自成親自帶領大軍,與多鐸繼續懷慶之戰後續大戰。潼關之戰,一觸即發。

如此局勢之下,羅汝才自然迫切的想找到破局的辦法。

張軒一到,羅汝才就立即召見張軒,直接問道:“你的辦法有幾分把握?”

張軒來得時候,特地考察過了。將身後地圖鋪開,說道:“此處有一個隘口,地勢平坦,從此處向東南,挖掘不出三十里,就可以溝通鄱陽湖。我也看過鄭家的船隻,大船不說,一般福船不過數丈寬就行了。”

“不敢說必勝。”張軒說道:“但是引官軍來攻,卻是可以的。”

“好。”羅汝才說道:“這一戰,我就交給你了,楊承祖會協助你的。鄭氏也會聽你號令,只是戰場無父子,年底之前,如果沒有什麼進展,就不要怪我無情。”

張軒說道:“請岳父放心。一月之內,必有結果。”

張軒忽然覺得心中沉甸甸的。

他很明白,師老之後,如果再沒有進展的化,羅汝才只能撤軍了。

雖然這一次西征,佔據了南直隸,以及江西鄱陽湖以東大片地域。

但是在未來,曹營恐怕就沒有機會了。

時機這東西,一旦失去就很難挽回了。或許在羅汝纔看來,曹營有失敗的本錢。但是在張軒看來,如果而今他不能成功,曹營將來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來挽回今日之失。

張軒一答應下來,二話不說。立即準備動手。

不過,張軒先做的第一件事情,卻不是丈量土地,規劃這一道人工水道,而是放出風聲去,讓左良玉知道這一件事情。

這是陽謀。

曹營要做的事情,就放在這裡。如果左良玉不阻攔的話,那就繞過湖口,讓鄭氏一部分船隊進入鄱陽湖。

鄱陽湖水上優勢一旦失去,湖口後方起火,根本無法支撐。

而左良玉如果阻攔的話,那麼在湖口縣城之東,這一道人口水道之前,這一片開闊之地,就是雙方決戰之地。

這更是正中曹營下懷,曹營就不怕與左良玉決戰。

放出風聲過後,張軒帶着一行人再次來到這一個普通的隘口。

這裡沒有什麼地方,不過是兩座山丘之中,一道數裡寬的平地,大多都開墾成農田了。

但是這裡就是長江這一段南岸處,最容易挖掘的地方。

張軒滿眼看去,卻最外圍有數千人馬警戒,而中間有不少人都在開工,已經挖掘了數米之深,看來施工上沒有什麼難度。下掘數米,多爲沙土,還有一些鵝卵石什麼的,看起來這個地方,在數千年之前,或許就是一條古河道的遺址。並不難開挖。不過並非沒有問題的。

“大人,如今已經十月。今後天氣越來越冷。”姚啓聖說道:“恐怕,這工程,一兩月之內完成不了。”

崇禎年間是小冰河期最盛的時候。

所以雖然在南方,長江等河流雖然不會結冰,並不意味着土地不會被凍結實。到時候,施工難度大大增加。這個時代根本沒有什麼重型的器械,都是靠人力施工的。

天氣因素對施工的影響太深了。

“大人。”胡澹說道:“並非沒有辦法?大人可聽說過陸地行舟嗎?”

“陸地行舟?”張軒問道。

“很多地方,如果有險灘難度,都是用這個辦法,最典型的是唐時,砥柱附近有人,神,鬼三門,常常有船沒入波濤之中,故此就有人陸地將船運過三門,再放船下水。”胡澹說道:“船並非不能在水中行動。”

“那些都是小船,而是鄭家的船隊都是海船。”姚啓聖說道:“一船最少數百料,根本拉不動,如何能行動?”

“別的季節,未必可行,但是如今卻正好不過了。”胡澹說道。

張軒心中一動,說道:“你說是冰面。”

胡澹說道:“正是。”

張軒心中一動,頓時覺得不錯。這是一個好辦法。大大減輕的工程量,只需挖出一道引水溝就行了。待冬至之後,天寒地凍,自然可以冰面運船。當然這個思路可行,依舊有很多事情要處理,畢竟福船大多都是尖底的,不事先準備好,怎麼能讓福船在冰面上拖動。

張軒改變計劃,數萬人在張軒的指揮之下,放下兵器,開始挖土的時候。

整個戰場忽然靜了下來,兩軍加起來數十萬大軍,一時間都靜坐,似乎彼此不是來打仗的,而是來觀望的。

羅汝才雖然將這事情交給了張軒,但是如此大事,他又怎麼能不過問,他看張軒安排的井井有條,對各級將領安撫也到位,各部將領看在羅汝才的面子上,也沒有爲難張軒的意思。

羅汝才這才鬆了一口氣。

“咳咳咳。”羅汝才蒼白的頭髮不住的亂動,卻止不住他猛烈的咳嗽。他高估了自己的身體,在冬季來臨之時,羅汝才身上也反應出種種不適。他不敢有一絲透漏出去,就連羅玉嬌也打發她去找張軒了。

否則如此大事,羅汝才又怎麼會如此相信張軒。

“憑之這孩子也不錯。”羅汝才心中暗道:“我走之後,玉龍坐鎮後方,凡有大事,可以派憑之掛帥出征。多的不敢多想,這江南半壁卻是我羅家的了。不過,我走之前,一定要給玉龍留下一個好局面。”

“長江一線,必須全部到手。”

羅汝才一想到這裡,心中猛地生出一股力氣,再次拿出一分分情報,細細判讀左良玉這個老對手,現在再做什麼。

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九章 攻城三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戰五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二十四章 餌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九章 初戰第五章 高鬥樞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七章 攻城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十五章 離京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三章 搶飯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
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九章 攻城三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戰五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二十四章 餌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九章 初戰第五章 高鬥樞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七章 攻城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十五章 離京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三章 搶飯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