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

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

隆武雖然沒有殺了胡澹,但卻扣住了胡澹,派胡澹的隨從出城見張軒。

張軒接過胡澹隨從帶着一封密信,打開一看,說道:“看來,長沙城中人心惶惶,卻是一個不錯的機會。”

許都說道:“大將軍,末將請令先登。”

張軒說道:“不急,大軍來回奔波,接連大戰,已經是疲憊了。而今修整一段時間。看看高一功的反應。”

許都說道:“是。”

之前許都都強烈主張猛攻長沙城。想要散步李過大敗的消息,來動搖長沙城中的軍心士氣。

不過胡澹等人也一致認爲,先攻高一功,再攻長沙城的順序不能變,不過解決高一功的辦法,卻未必需要大戰,可以一手軟一手硬,硬的自然不用多少了,但是軟的那一手就是勸降。

張軒並沒有立即下決定。

而是將各種情況都準備起來。

比如胡澹進入長沙城爲使者,而還有另一路使者去見高一功了,張軒有些懷念羅戴恩了。羅戴恩在義軍之中,真可謂是交遊廣闊。高一功與他也有交際,畢竟羅戴恩在軍中管理後勤。

有些時候闖營後營之中都沒有的東西,在曹營後營之中未必沒有。

所以羅戴恩的人脈的確很廣。

不過,羅戴恩在南京,卻不能飛到此地,只能將這事情給馬光玉了。

想來馬光玉千里迢迢跟隨高一功從西北殺出來,不管怎麼說也會有一點點交情。馬光玉如今與高一功營中談的怎麼樣,張軒並不知道,只是張軒想要拖延時間的念頭,卻是實打實的。

張軒最重視下層士卒的想法。

他明顯的感受到,從洞庭湖之戰後,汨羅江南圍殲何騰蛟之戰,攻克湘陰之戰,突擊長沙城下,秘密回軍,洞庭湖東岸之戰,等等,這些軍事行動密集在半個月之內,之間的間隔,甚至可以按天來算。

實在是太密集,太辛苦了。

人不是機器。

而且張軒的南征軍之中,固然有不少人都是南方人,但是骨幹大多都是河南人,數次漂泊在船上,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一種美好的體驗。軍中上上下下都有一種疲憊的感覺了。

張軒固然想,勢如破竹,一刀下去,稀里嘩啦,一場場大勝。但是實際上,即便是砍竹子的刀,用得時間長了,也需要保養的。

一文一武,一靜一動。張軒不願意將弦崩得太緊。

所以這才抓緊時間,對高一功,與長沙城中,都是虛張聲勢,其實在修整軍隊。不管高一功到底能不能爭取過來,但是馬光玉到達高一功營中,定然能擾動高一功軍心。

高一功不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根本無心與張軒決戰。張軒這一手,根本就是緩棋。

而此刻,高一功已經確定了這個煩惱。

高一功所部從常德而來,已經快進如湘江沿岸了,再往東幾十裡,就是湘江了。

可是高一功在這裡紮下大營了,一副長期固守的姿態。

不是高一功,不想繼續前進了,而是高一功軍中軍心已經亂了。這種混亂還是馬光玉帶來的。

馬光玉過來的時候,可是大張旗鼓,一點都沒有掩飾的樣子,而且馬光玉在高一功麾下還真有熟人。就好像是劉邦與項羽相爭的時候,張良與項伯還是兒女親家。

反秦起義才幾年了,明末農民戰爭之間,分分合合,不管從上到下,人際關係網絡,從來沒有隔斷過。

馬光玉想傳播一些消息,高一功都擋不住。

將領與軍隊之間的關係很複雜。即便是再優秀的將領,也未必能完完整整的控制住軍隊每一個角落,更多是依賴軍官團體。而馬光玉所傳播的消息,就讓這個團體之中議論紛紛。

馬光玉所傳播的消息,不是別的,就是李過戰敗,黨守素戰死的消息。

下面說什麼的都有。

自然有想繼續打下去,爲李過和黨守素報仇。但是更多的軍官卻有另外的想法,他們不想與夏軍死磕。原因無他,大家都是自己人,幾年前,說不定還與夏軍的某些人在一個鍋裡攪馬勺的。

甚至高一功與張軒,彼此之間,未必沒有合作過。

何必打生打死?有什麼事情不能談。

是,闖王李自成之死,是雙方的根結所在,是繞不過去的。但是高一功就能與朝廷繞過高迎祥之死嗎?

即便高一功本人,未必沒有動搖的心思。

真正想與夏軍死磕,報仇的是李過,並不是高一功。

只是高一功心中有動搖,但也沒有下定決心。一方面,就是隆武待他們禮遇。

說實在的,隆武對高一功的舉動,實在讓高一功感動非常。如果可以的話,高一功並不想背叛隆武,只是高一功也知道,他固然是一軍之主,但是一定要違背衆意做什麼事情,下面或許不會來個兵變,但是很可能用腳投票,打仗的時候放放水。

想陰主將的辦法太多了。

所以在這麼方面上,高一功不可強硬的表態。

另一方面,卻是堵胤錫。

這一支大軍之中,高一功雖然是主將,但是還有一支不在高一功控制之中的軍隊,那就是常德軍。常德軍並不多,不過萬餘左右,不過是堵胤錫到了常德之後,整頓過後,剩下的軍隊。

談不上多厲害,不過全軍的後勤都在堵胤錫手中。

如果高一功投奔張軒,那麼他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攻克常德軍。而堵胤錫其實已經有準備了。

高一功現在覺得,他好像是坐在一個就要四分五裂的椅子上一樣,稍不小心,就要坐在地面之上。

“將軍,文大人求見。”高一功想躲清靜都不行,聽了外面的稟報,微微苦笑,說道:“請文大人進來吧。”

文安之進來之後,也沒有多說廢話,說道:“侯爺,可是後悔了?”

高一功有些詫異說道:“我後悔什麼?”

文安之說道:“後悔當初南下投明?”

高一功聽文安之這麼一說,心中還真生起這樣的心思,暗道:“早知道官軍如此,當初還不如投奔夏軍。”只是他嘴上卻說道:“文先生說哪裡的話。”

文安之說道:“侯爺,有沒有後悔,文某也不知道,不過文某卻代侯爺後悔了。畢竟當初侯爺如果不聽李侯的,如今在夏軍之中,不爲郡王,也爲國公了。何至於現在進退兩難,只是而今侯爺卻不能一錯再錯。”

高一功聽了有些不明白,說道:“文大人,勸我投夏。”

“非也。”文安之說道:“大人,如果在鄖陽時投奔夏朝,決計不失公侯之賞,甚至還能爲一方重將。但是而今投夏,從今之後,只能在樞密院中畫押了。文某不過是勸大人,三思而後行,不要讓自己後悔。”

高一功說道:“此言怎講?”

文安之說道:“高將軍自問,陛下待你如何?”

高一功沉吟片刻,說道:“陛下厚恩如此,高某無以爲報。”

文安之說道:“闖王待你如何?”

高一功說道:“勢如子侄。”

文安之說道:“如果當初高將軍在鄖陽投奔夏朝,不過是勢窮來投,羅氏也不會另眼相看,而如今高將軍以爲闖王報仇之名投奔大明,身負當今之厚恩,富貴已極。當今被圍長沙,日夜盼望高將軍而來,高將軍束手投敵,至陛下於死地。卻不知道天下人當如何看你,也不知道投奔羅氏之後,羅氏當如何看你。會不會有人稱呼將軍,爲三姓家奴。”

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九章 搶收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五十六章 病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四十一章 夜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九十章 拼死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十八章 紮營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十五章 離京第五章 峽石城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五章 高鬥樞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九章 羅玉嬌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十八章 紮營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九十六章 收兵
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九章 搶收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五十六章 病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四十一章 夜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九十章 拼死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十八章 紮營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十五章 離京第五章 峽石城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五章 高鬥樞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九章 羅玉嬌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十八章 紮營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九十六章 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