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

汝寧以北,數百里之間,鮮血未乾,河南從崇禎末年的蝗旱相接,人竟相食,然後黃河決口,衝破數百里。再加上兵禍連接,以至於現在清軍的大屠殺。

城池荒蕪,幾近千里無人煙,黃河以南到信陽之間,幾乎不聞人聲。

人頭不是韭菜。

隔了之後,不會長出來的,所以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除非從外地移民,否則從河南穿過千里無人區。渡過黃河北上進攻清廷,不能說不可能。但是也有相當大的難度。

而大夏想從河南獲取兵力物資上的補給,更是不可能了。

多鐸雖然暴戾。但是並非不是沒有腦子的人,他這一手,給張軒留下了這麼大的爛攤子。

這麼大的爛攤子,張軒不得不收拾,否則一旦瘟疫蔓延。到時候就是一場大疫,說不定蔓延成什麼樣子。

除卻來到汝寧的第一日之後,張軒就沒有再流淚。

並非不傷心,特別是張軒看到臨潁城爲之一空,舉城百姓,活下來的也不過三十餘人。各地州縣,均遭屠戮。

悽慘之處,未必在臨潁,汝寧之下。

只是其他各地的被屠殺的消息,傳到張軒耳朵之中,僅僅是一分數據,一分消息而已。

但是唯獨臨潁汝寧兩地,讓張軒痛徹心扉。以至於無淚可流。

不過,張軒依舊不能在這裡久留。很快武昌方面就急促催促張軒回武昌去。

至於什麼事情,張軒並不用想就知道了,大抵羅汝才撐不住了。

張軒只能將這裡善後事務交給了袁時中。

北方防線,總要有一個人掌總,故此袁時中卻是去不了武昌了。張軒說道:“大哥鎮守淮西之地,不求有功,但求能安民整軍,以待時機。收攏各地民衆,歸於數城之中,以兵衛之,北方就不要探尋太多了。”

人從來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哪怕今後不打仗,僅僅是爲了轉運輜重物資,就需要足夠的民夫。

襄陽之戰,總體來說,還是內線做戰,而如果北伐的時候,所動用的民夫,何止百萬。

所以糧食轉運地,往北上多一里,所節省的物資,就少不知道多少。

但是河南殘破到如此地步,想要整兵屯田,積蓄糧食,也非數年可得。

張軒很明白,今後一段時間,夏軍的戰略重心,定然在南而不在北,這是由明清兩國的實力所決定的。夏侵明是十拿九穩,但是北上擊清去,卻沒有多大的把握。

縱然張軒心中再不甘。但也知道,很長一段時間,北方防線以鎮守爲主。

袁時中也明白這一點,說道:“三弟你放心,我等着你帶兵北伐的那一天。”

張軒神情微微一動,說道:“王大人的妻兒,可曾找到了嗎?”

袁時中搖搖頭說道:“沒有找到。”

張軒想起王度四分五裂的屍體,心中微微一沉,再想起當年與羅玉嬌一起看煙花的小女孩,說道:“或許沒有消息纔是好消息吧。”

如果是壞消息,還不如沒有消息。

至少張軒知道,當年那個小女孩,並沒有死在汝寧城中。知道她們還有可能活下來。也讓張軒有所欣慰。

張軒給袁時中留下一些人馬,隨即輕車簡從的回到襄陽城之中。

張軒一路上馬不停蹄,來到襄陽之後,就已經疲憊之極。但是張軒立即發現,襄陽城中的士氣很低落,特別是張軒所部的士氣更是如此。張軒微微一想就知道了。

張軒軍中的骨幹,大部分都是從汝寧臨潁兩地而來的。

如今噩耗傳來。他們的士氣低落也是自然而然的,張軒除卻高舉報仇的旗幟,安撫下面的人,也沒有別的辦法。

只是這樣的安撫,遠遠不夠。

張軒剛剛休息,就聽見外面的喧鬧之聲傳來,張軒不得已起身問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西平營營官沈萬登求見。”鄭廉說道:“我已經以國公如今已經休息,讓他明日再來。但是他一直不肯罷休。”

張軒一聽來人,就知道是爲了什麼。

西平在汝寧與臨潁之間,恐怕也是重災區。沈萬登此來,恐怕就是爲了此事。

“請他進來吧。”張軒說道。

不過片刻之後,沈萬登就進來了。

說實話,張軒也很少見了,倒不是張軒疏遠了沈萬登,而是張軒如今的身份不同,無暇關注一個營官。

張軒見了沈萬登說道:“沈將軍所來何事?”

沈萬登也不行禮,雙眼直愣愣的看着張軒。說道:“西平的事情,是真的嗎?”

張軒很想給他否定的答案,但是卻只能簡簡單單的說道:“是真的。”

沈萬登大吼一聲,震起手臂,一拳向張軒打過來,張軒紋絲不動,但是他身邊的人,就立即出動,將沈萬登按在地面之上,沈萬登只有一個手臂,武力大打折扣。而張軒的親衛,在上次遇刺之後,狠狠的清理了一番。張軒的貼身侍衛,都是高手,拿下沈萬登,卻是輕而易舉的。

沈萬登被硬生生的按在地面之上,臉與地面狠狠的摩擦,不過一會兒功夫,沈萬登的臉上就大片大片的污血。但是沈萬登已經奮力指着張軒,說道:“我棄家舍業,投奔張將軍,不就是覺得你張軒是一個人物,在亂世之中,可以保護汝寧百姓安寧,所以我才率領沈家兒郎,奮不顧身,不惜性命。但是你是怎麼做的。”

“你算是怎麼做的?”沈萬登孤零零的一隻手死死的錘在地面之上,說道:“你是怎麼做的?”

一拳拳毫無無保留的砸了過去。

片刻之後,沈萬登手上已經砸出了斑斑血跡。

張軒很懂沈萬登的心思。

其實沈萬登固然知道,在汝寧之事上,張軒或許有些紕漏,但如今之事,決計怪不到張軒身上。但是不怪張軒,沈萬登去怪誰?

或許僅僅是遷怒而已,但是這樣做沈萬登心中舒服一點。

張軒一揮手,將沿着沈萬登的士卒驅趕看來,解除了沈萬登的鼠婦,說道:“這一次,是我的疏忽,我一定爲河南百姓報仇。”

沈萬登冷靜下來,知道現在說什麼也沒有了,說道:“承蒙國公看得起我,我跟隨國公以來。也算是盡心盡職,但如今斷了一臂,已經成爲廢人,還請殿下放我歸山。”

張軒大吃一驚,沈萬登雖然不算是什麼名將,但也算得上夏軍的中堅力量。而且聽沈萬登的語氣,不想只走一個人離開,而是將當初沈家家丁都帶走。如此一來,整個西平營戰鬥力,恐怕就要崩潰。”

張軒勸慰了兩句,見沈萬登心思堅定,無法可想,說道:“你在南京可有駐所可以劫納?”

沈萬登搖搖頭說道。

張軒一把將沈萬登扶起來,說道:“不管怎麼說,你我都同殿爲臣,能照顧的,我也一定會照顧了,你所想之事,先停一停,暫住我在南京的府邸中之中。等將來我再做安排。”

沈萬登心中一動,頓時知道也就這樣一個好辦法。

沈萬登在家中也是豪富,不過影響力都在西平。而如今西平幾乎成爲一片白地,恐怕什麼也拿不到了。在江南一帶,雖然很少停留,也沒有多少產業,而且沈萬登身邊一些人也跟隨沈萬登。

所消耗的物資不會太少,但也不會太少,如此一來,沈萬登還真得需要張軒的支持,說道:“多謝國公。”雖然如此,語氣之中還帶着幾分冷淡。

張軒說道:“分內之事。”

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五十五章 大戰落幕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二十章 伏擊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一章 汝寧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
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五十五章 大戰落幕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二十章 伏擊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一章 汝寧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