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

?

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

第二天一早,張軒就感到渾身痠痛麻木之極,不過咬着牙還是在天剛剛亮的時候,就起來了。將所有的士卒都叫起來,然後集合,吃飯。又是第一上路。

昨天一天的行軍,將所有的士卒力量都消耗了不知道差不多了,剛剛走了一個時辰,整個軍隊的行軍速度都慢了下來。

張軒不得不開始前後督促速度,否則在天黑之前,絕對到不了唐縣。

不僅僅是張軒所帶這一個百人隊,其他人所帶的百人隊,也或多或少的有了問題。

不過,各人的處理方法不同。

曹宗瑜比張軒有經驗的多,他注意調整速度,保持一個勻速前進。曹鐵手段粗暴多了,拎着一根木棍,誰走的慢了,就給他一棍。而周黨比曹家人更加清高,他幾乎不想與這些士卒說話。只管帶着人走。

所以周黨的隊伍,也是最爲散漫,甚至連他兒子的隊伍都比周黨的強。

周輔明也學着曹鐵,走在後面。滾起一根木棒,誰走不動了,就掄起就打。

上午,還有效果。

但是下午時分,所有人的速度更加慢了。

張軒看在眼裡,知道這些人其實並沒有偷懶,只是他們的體力的確不支。張軒正在想,是不是讓隊伍休息一會兒,但是如果休息的話,想要在天黑之前,到達唐縣的話,會更加困難。

“啊,”一聲慘叫之聲,從後面傳來。

這聲音張軒再熟悉不過了,並不是別的聲音,就是人死之前的慘叫,他連忙往後面看過去,卻發現最後一隊之中,一個人倒在地上了,周黨正在緩緩的收刀,刀上還沾着血。

他殺了人。

張軒一時間怒氣上涌,渾身痠麻的感覺,也被這股怒氣給壓制下來了。

“怎麼回事?”張軒問道。

周黨不以爲意的說道:“這些懶蟲,就是不走路,拖時間。我就行以君法。不是有死亡指標嗎?”

張軒說道:“我所說的死亡指標,是指訓練之中傷病而死,而不是給你殺的。所謂軍法,軍法之中,有這一條嗎?”

張軒根本沒有制定什麼軍法,甚至連一個框架都沒有。畢竟一夜之間,張軒也弄不出一部嚴密的軍法。

周黨說道:“我殺一個賤民,要什麼軍法嗎?”

賤民?張軒頓時覺得一股冷意深入骨髓。

張軒看向周黨的眼神都變了。

其實張軒對義軍殺戮士紳,還有一些覺得殺戮過甚,但是有些人不得不殺。比如眼前這一位,他從來不覺得百姓,或者說佃農是人。殺他們並不需要什麼理由。

讓他當管百餘民賤民的軍官,根本就是委屈他了。

張軒在心中默默的將周黨打進黑名單之中,所謂志同道合,這周黨與張軒的價值觀一點不切合,連孔子的仁者愛人,也都讀到狗肚子裡了。但是張軒卻不能將周黨怎麼樣。

一來,張軒手下的確沒有人

周黨好歹是有功名在身,還是有一點手腕的,能壓服這些人,張軒不知道從別的地方拉一個人來,能不能勝任。

第二,就是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張軒不得不注意曹宗瑜的面子。

張軒沒有就這一句話深究,說道:“別人怎麼樣我不管,但是在我軍中,凡是斬刑,都必須我來判。你非刑殺人。其罪當誅,念在我法度不明,免去死刑,杖責二十,到唐縣執行。”

周黨怒氣勃發,手按刀柄,十指捏着發白。好像就要拔刀一樣。

他心中未必沒有殺了張軒,帶着兒子離開。此刻他已經出了南陽城一段距離,他是南陽土著,對這一片的地勢非常之熟悉。也不在乎這五百烏合之衆。殺了張軒立即就走,張獻忠,羅汝才卻能拿他怎麼樣。

曹宗瑜忽然站在周黨與張軒面前,說道:“周黨,還不謝罪。”

曹宗瑜的眼睛微微眯起。

雖然他與周黨是舊識,但是他在周黨與張軒之間。明顯選擇了張軒。

無他,張軒與曹宗瑜是一起經歷過生死的,是過命的交情,張軒幫他報了大仇。而周黨不過當初的舊相識。曹家落敗,當年的舊相識很少沒有落井下石。而且官府剷除曹家之後,安撫地方,沒少將曹家的好處,轉給其他家族,其中未必沒有周家。

曹宗瑜不過大仇已報之後,不想多事而已。他與周家的交情,可沒有那麼深。

曹宗瑜一作勢,曹鐵自然知道該怎麼辦。

周黨不是傻瓜,一看這架勢,即便心中有怨氣,也被硬生生的壓了下來,說道:“末將知罪。”手也鬆開了刀柄,雙手抱拳行禮。只是偏過眼睛不去看張軒。

張軒鬆了一口氣。

他有一點後知後覺,周黨想要動手的時候,纔有所察覺。

“幸虧有曹宗瑜在。”張軒心中暗道。

張軒印象之中,軍中一行是令行禁止的。但是他忘記了,這是亂世,以下犯上,朝廷調不動軍隊,將軍調不動下面,沒有銀子不出動,甚至鬧餉,譁變,倒戈,陣前潰逃。

這都是家常便飯。

張軒何德何能,能讓剛剛組建的軍隊,能做到“令行禁止”這四個字?

“周家父子不能再留,要想辦法除去。”張軒心中暗暗後悔,不是每一個人三顧茅廬之後都是諸葛亮的,張軒甚至覺得周黨這一股傲氣,就是自己招攬時候,放得架子太低了。

“還有我必須有自己的嫡系力量,單單借曹宗瑜的勢力,並不安全。”張軒的心中又閃過一個念頭。

“大明朝廷是怎麼落到如此地方,就是因爲毛文龍之死。毛文龍噹噹二品大員,不請旨就被殺了,武將不人人自危,擁兵自重纔算是怪事,這樣的軍隊能打勝仗,也是怪事。故而我的軍中,凡一人之死,必須報到我處,絕不可濫用私刑。”

張軒想殺周黨,但絕對不是現在。正事要緊,隨口說一個理由,下了臺階。

又將所有士卒都召集在一起,說道:“軍法嚴苛,今日落日之前,不到唐縣,羅帥定然要斬我,我死之前,定然要斬各隊長,而各隊長死之前,定然會殺了你們。故而,從現在開始,不許休息,不到唐縣,不許停留。”

“是。”所有人都凜然聽命。

也不知道。是不是嚴苛的軍法,讓所有人都不敢怠慢,在落日之前,張軒所部終於來到了泌水河邊。張軒先派夜不收試探過水流。先將繩索幫在泌水河兩邊。

張軒帶頭將衣服脫了之後,頂在頭上,抓住繩索,從河水之中走了過去。

這一段泌水河並不是太深,最深之處,不過是到了張軒的胸口,但是早春的河水,簡直是冰冷刺骨,張軒有幾分承受不住,咬着牙硬挺,好一陣子,纔算是過了泌水河。

過了泌水河,唐縣也就遙遙在望了。

不過,唐縣往來過兵,不過一縣而已,早已被攻下,這一日大軍就在唐縣之中歇兵,將縣中一些民居分配給了張軒,張軒再次安撫士卒,好好休息之後。

卻得到了消息。大軍在唐縣停留一日。卻是後隊傳來消息,左良玉行動遲緩,現在還沒有佔領南陽。羅汝才與張獻忠一時間揣摩不出左良玉打什麼注意。

不過,左良玉既然並不追,就不要那麼着急趕路了。

這對張軒來說是一個好消息。至少能有時間好好訓練一下自己的手下。張軒決定將這五百人,當做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了。明日準備從五百人之中,挑選一些人來,向蔣校長學習一下,收一批弟子。

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五十章 平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八章 攻城二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五十章 平城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二十章 風起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二十章 火併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五十七章 後事
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五十章 平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八章 攻城二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五十章 平城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二十章 風起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二十章 火併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五十七章 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