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

話說到這裡,也就沒有味道了。而且張軒見張質的事情很多,畢竟南京城,乃是吳王所轄的各地文官都是張質管轄,也沒有人與他分擔。這樣一來事務自然繁多之極。

張軒也不久留,告辭而去。

走了路上,張軒愣愣出神,就在想剛剛的話。

張質最後一句話,是給張軒的提醒。

“是了,我是曹營的人,但是曹營不是我的曹營。”張軒心中泛苦。

佔據江南之後,文官體系在曹營之中的分量只會越來越重,而張質即便再與張軒疏遠,但是張質頭上張軒的標籤是摘不到的,如果這個時候,一個背後有江南勢力支撐的文官大佬,依舊是張軒發掘出來。羅汝纔會怎麼想?更重要的是羅玉龍會怎麼想?

羅汝纔有能力壓過張軒。但是羅玉龍有嗎?

而且更重要的一個問題是,在羅玉龍心中,曹營之中,誰纔是他對手,或者說,誰才能威脅到羅玉龍的繼承權。

楊承祖,張應元,李汝桂,這三員外姓大將,在羅汝纔看來,並不是太可靠的。雖然忠心於他,未必忠心於羅玉龍,所以羅汝才培養羅家班底,讓羅玉龍率領羅家班底壓過這些人。

在羅汝纔對未來的安排就是如曹操一樣。

曹姓與夏侯爲統治核心,其他大將都是外圍。而羅汝才的安排是,羅氏姻親爲核心,其他的大家都等而次之。

這樣的安排未必有利於人才的發掘,但是羅玉龍接位的時候,卻是最安穩的。

但是羅玉龍卻未必這麼想了。

楊承祖,張應元都是曹營的老牌的大將了。

不客氣的說,羅玉龍與他們兩人的相處時間,要與張軒相處的時間長的多了。他們是看着羅玉龍長大的,其中情分之深,羅玉龍是相信他們多一點,還是相信張軒多一點。

張軒自己也都不知道。

羅玉龍固然因爲羅玉嬌的關係,與張軒的關係不錯。

但是張軒自忖自己的勢力有一點大了,特別是在鳳陽的那一件事情,讓張軒瞬間明白了一件事情,自己只是臣子,即便自己是羅汝才的女婿,但也先是臣子,再是女婿。

手握數萬精兵,外圍有藩鎮聯繫,文官之中有大佬支持。被張質一提醒,張軒豁然覺得,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自己纔是羅玉龍的威脅。

不爲別的,單單是在羅汝才死後,張軒登位的話,張軒覺得自己有能力穩定住局面。

很多時候,有能力就是原罪了。

僅僅是這樣,就已經很惹眼了,如果他再將錢謙益推薦到朝廷之中,不說別的,單單是看錢謙益的名望,六部之中,要給他一部才行,甚至首輔之位,張質未必能爭得過錢謙益。

這樣的人再打上張軒的標籤。羅玉龍會怎麼想。

可是張軒又不願意袖手旁觀。

將來的事情,誰也說不準。張軒並不覺得曹營打下江南就穩贏了。事事難料,誰知道將來清兵南下,能不能擋得住。

他此刻袖手旁觀一旦出了什麼問題的話,他也跟着倒黴,畢竟他與曹營早已分不開了,一損具損,一榮具榮了。

“是時候,想想如何討好少掌櫃了。”張軒心中暗道。他對賀虎頭說道:“去皇宮正殿,找少主。”

賀虎頭說道:“是。”

隨即指揮人轉向,不過一會功夫,就來到到正殿之中。

其實說是正殿,也不是。

真正的南京故宮正殿,現在還在修葺之中。即便修葺好了,也未必用,皇宮正殿都是大禮儀的時候才用的,平日辦事的時候,即便是崇禎也不在正殿之中。

張軒來到羅玉龍處,通報之後,張軒很快就進來。

一進來見了羅玉龍心中陡然一動。

羅玉龍已經與以前不一樣了。

他身穿一身明黃色的黃袍,上面繡着團龍圖案,看上去富麗堂皇,即便數束着頭髮上也帶上一頂小小的金冠。舉手投足之極,也有一種不一樣的感覺。

張軒立即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羅玉龍心中已經將自己當成皇太子了,或者說是皇子了。

如此一來,張軒更是不敢怠慢,說道:“臣拜見殿下。”

“免禮。”羅玉龍沒有起身攙扶張軒,只是淡淡說了一句。道:“有什麼事情?”

張軒畢恭畢敬的說道:“臣此來是想與殿下商議一下,東征之事,不知道殿下有何交代?”

羅玉龍一聽見“東征”兩個字,臉色之中流漏出一絲莊重。他其實也很看重東征之事,畢竟這是他第一次作爲主將出徵,這一戰本身就是爲了立威信。打好了自然不必說,打不好的話,他恐怕就要讓羅汝才失望了。

當然了羅汝才雖然只有他一兒子,即便失望了,未必會另立。但是羅玉龍也很清楚,那樣的話,他今後的日子恐怕也不好過了。

“坐。”羅玉龍說道:“你覺得東南一帶有什麼敵手?”

張軒恭恭敬敬的坐下,說道:“東南各地久享太平,早已不聞金戈之聲了,縱然以劉宗周爲首一些文人,不識天數,紛紛起所謂之義兵,但也不過是一些烏合之衆而已,當不起鐵騎一擊。經制之師,大抵只有王之仁一部,王之仁此人,不過是閹黨子弟,太監王之心的弟弟而已,也不聽說有什麼本事。江南易定,只是恐怕難平?”

“易定難平?”羅玉龍說道:“爲何難平?”

張軒說道:“自萬曆以來,江南各地士紳勾結抗衡官府之事,也是常有的,外如東林,近如復社,都是操縱清議,連官府都不敢管,賦稅年年拖欠,可見一般,故而易定難平。”

張軒長話短說,將他與張質所說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訴了羅玉龍說道。

羅玉龍聽着微微點頭,但張軒也不知道羅玉龍是聽明白了,還是沒有聽明白。不是張軒小看羅玉龍,而是每一個受到的教育會影響一個人判斷,羅玉龍讀書不多,戎馬平生,行軍打仗,很多事情一點就透。但是這樣的事情,羅玉龍未必能明白。

張軒也是花了很長時間明白,什麼叫做清議二字。

羅玉龍說道:“以你所見,該當如何?”

張軒說道:“以臣之見,此去江南,兵爭爲輔,人心之爭爲主,最好的辦法,莫過是一個人主戰,一個人主撫。”

“主戰,主撫?”羅玉龍有些聽不明白。說道:“說詳細點。”

“是。”張軒說道:“江南的士紳囂張慣了,不好好教訓一番,是不行的,故而臣定然大開殺戒,以儆效尤者,而殿下則將所有殺戮之事,交給臣做,殿下只需收攏江南士大夫之心,待江南抵定之後,將臣調離江南,安撫江南士紳之心便是了。”

“江南文風鼎盛,殿下能奪得江南士大夫之心,那麼將來夾帶之中,就不愁沒有人才用了。”

羅玉龍一聽說道:“只是如此一來,你就擔了污名?“

張軒說道:“爲殿下做事,只需殿下擔上美名便是,臣如何本就不是一件要緊的事情。”

張軒說過之後,心中長出一口氣,暗道:“也不知道,羅玉龍到底懂不懂的我的心思啊?”

今日之來,張軒並不是爲了東征之事而來,就是爲了緩和與羅玉龍的關係,甚至可以說向羅玉龍獻媚來了。但是張軒也不知道,也不會大拍馬屁,只能如此了的暗示了。

張軒願意做羅玉龍手中的一把刀,已經能說明很多問題了。就是怕羅玉龍聽不出這一層意思。

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十章 凌濛初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九章 羅玉嬌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八章 拷餉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十五章 鐵模?第十章 凌濛初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六十章 鑄炮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二十章 黑夜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四章 張青天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六十七章 甕城
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十章 凌濛初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九章 羅玉嬌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八章 拷餉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十五章 鐵模?第十章 凌濛初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六十章 鑄炮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二十章 黑夜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四章 張青天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六十七章 甕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