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

如果這是一個口袋陣的話,張軒安排的口袋底部的鐵板,就是汝寧軍。

汝寧軍一次次摔打之中,早已成爲張軒最信任的軍隊,其中連一個小卒,都是一兩年軍齡,最少殺過一個人的老卒。

他們一個個冷漠的如同張軒一樣,列得整整齊齊的陣勢,長槍刀盾,虎蹲炮,火銃,乃至周圍遊曳的騎兵。層次分明,寂靜無語,就好像鋼鐵一般。

一聲尖銳的哨響,隨即一門門虎蹲炮響起,大片大片的鐵沙,噴射而出,夾雜刀槍之中的火銃也紛紛開火,頓時在陣前掀起一場鋼鐵風暴。

一時間數百騎都跌落在地面之上。

大片大片的鮮血噴射而出,一時間鮮紅的血液,與白色的硝煙,成爲天地之間最濃重的色彩。

不過,這些傷亡,並沒有阻止這些人,反而激起了這些人的野心。每一個人都覺得這是夏軍的垂死掙扎了,只要攻破這一陣,夏軍就再也沒有還手之力,再加上張軒的大旗都在這裡。、

當初破棗陽的時候,就殺了大夏一個公爵。而今再殺大夏一個國公,這功勞對很多人來說足夠擡旗。

一擡旗就變成主子了。

誘惑足夠大。

這種誘惑之下,一次一次前仆後繼。

只是他們狂奔數十里,然後衝擊汝寧軍的陣勢,一時間自然攻之不動,即便有一些猛將兄,硬生生撞進汝寧軍陣勢之上,隨即被萬槍捅死,甚至有幾個人連人帶馬給甩了出去。

但是汝寧軍也不是毫髮無損。

整個汝寧軍的陣勢退後了數步,陣線也變得扭曲起來,就好像是誰硬生生的在上面啃了好幾口一樣。

“奪。”一根長箭在張軒的臉龐擦肩而過,釘在身後的旗杆之上,箭羽還在不住的顫抖,張軒深吸一口氣,心中暗道:“我的反應還是太慢了。”

這一箭其實張軒已經看到了,只是他手上的速度,跟不上他眼睛的速度。

看很多人斬斷箭矢都很容易,張軒今日親自動手才知道,根本不是那回事情。

曹宗瑜見狀眼睛微微一眯說道:“國公可以下令了。”

“好。”張軒說道:“下令開始吧。”

其實在曹宗瑜看來,還能等一下。清軍數路騎兵大概有三五萬人之多,都撞在汝寧軍的陣勢之前,猶豫汝寧軍陣勢有限,已經有人想要迂迴進攻後側了,而且因爲大隊人馬都跑散的緣故,衝上最前面的都是下級軍官。

即便有幾個頭銜比較高的,但是不是一支軍隊,彼此也不是很鳥對方的,根本達不成共識,這樣的混亂還有持續一段時間,直到有一個能鎮得住場子的軍官到來。

但是曹宗瑜有些擔心張軒的安全。這才準備提前。

一道煙花沖天而起。

在天空之中爆炸開來,在白日之中,紅色的焰火其實並不是太清楚的,但是用來傳遞消息卻是足夠的。一聲一聲焰火向北邊蔓延開來,似乎草叢之中隱藏着夏軍人馬。正在向清軍後方傳遞着什麼消息。

很快,他們就知道是什麼消息了。

“轟。”的一聲巨響。就好像是天邊的滾雷一樣。

這聲音要比炮聲響亮多了,整個天地好像爲之一動,一時間連張軒的耳朵之中,也嗡嗡亂響,似乎什麼也聽不清楚。

一聲接着一聲,一道道氣浪從清軍的陣勢之中衝出來。

夏軍遺留在路上的所有車輛一瞬間都爆炸了。

張軒所在地面是曹宗瑜專門選好的,一側有一條河流,河流雖然不算太管,但也不是縱馬一躍能過去的,另一側有大片大片的荒草,唯獨河邊這一段地方因爲夏軍多次使用,硬生生的踩出一條路來,連道路兩側的草叢都比別的地方低很多。

本來清軍大隊人馬追得很快,遇見了汝寧軍這一塊鐵板,被硬生生停下來,很多從後面過的騎兵都在從汝寧軍陣勢往北的一兩裡這一道狹長的地帶。

而這一段,正是夏軍丟棄車輛的地方。

幾十輛火藥車,每一輛車之中都有千餘斤火藥。車中還隱藏一名死士。大多是與清軍有血海深仇的,願意與之同歸於盡的人。

接到信號之後,立即點燃火藥。

這些火藥即便誒清軍發現,也不至於懷疑,無他,火藥是重要的軍用物資。夏軍到最後才丟棄火藥,也是合常理的。

說起來,很長,其實幾乎是剎那的感覺,一連幾十聲爆炸,在一兩分鐘之內響起,這是張軒囤積在前線的所有火藥,這些火藥固然能堆積在襄陽城下,襄陽城牆也能給硬生生的砸崩了。

大批大批的清軍死在爆炸之中。

本來大隊人馬行軍踩出來的道路,一瞬間變成了血肉之路,大片大片的鮮血,就兩側的草地都給染紅了。

不過,這樣的殺傷力並不是太大的,火藥畢竟不是炸藥,清軍也不是傻子,不會老老實實的給你炸。真正死於爆炸的,應該不超過千餘人,但是更可怕的是爆炸帶來的混亂。

戰馬不管怎麼說都畜生。在這裡激烈的爆炸之聲,縱然是人劫後餘生也要瘋了,更不要說是馬了。

幾乎清軍大部分戰馬都瘋了,一時間清軍自相踐踏,胡亂衝擊,亂得不成樣子。

“殺。”

草叢之中,忽然一排騎兵高高躍起,不是別人,正是羅岱與楊繩祖兩部騎兵,也是張軒手中所有的騎兵了,他們大隊展開,似乎道羅網向混亂之中的清軍給罩了進去。

而在河對面,也有不知道多少猛地出來列陣,無數衝進河水之中,小腿都沒進水中,一根根火銃架起來,爆發出連忙不斷的炒豆之聲,無數鉛子打進清軍之中。

一時間清軍更加混亂了。

張軒這才鬆了一口氣。

曹宗瑜的佈置並非沒有破綻的,但是奈何清軍自然先亂了,曹宗瑜用四十門紅夷大炮,百餘門虎蹲炮,以及數千石糧食,成功給清軍心中建立起一個形象,那就是夏軍已經落荒而逃了。

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多鐸對襄陽的進攻,給了阿濟格充分理由相信張軒撤退的原因。

這樣的情況之下,衝到羅汝才陣前的騎兵,大多都是各自爲戰的,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揮。很多軍官都是平級,大佬們自然不會追得那麼急,他們都在後面。這個時候,很多細節都被他們忽略了。

人在面對誘惑的時候,很多時候僅僅能看見誘惑本身,而看不起誘惑背後是什麼。

不過,張軒想想此刻還是有些心疼,這一戰固然勝了,但是前線的所有物資,幾乎爲之一空。而支撐棗陽戰線的多是承天府。如果承天府之中的物資也被收刮的不少了,恐怕接下來就有從武昌轉運了。

想想張軒都有一些心疼,不管是糧食,大炮,還是火藥,其他都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那都是錢。

這一戰哪裡是用火藥打的,分明是用錢砸的。

只是,能用錢砸死人,也是一種本事。

張軒暗道:“堅決不能讓這些錢白花了。”

於是他一聲令下,下令汝寧軍出擊,汝寧軍排成橫隊,好像是一個釘板一樣,緩緩的壓了下去。無數隱藏在隊列之中的火銃手,將大量的鉛子打進混亂的清軍之中。

也不知道清軍承受不住這樣的壓力,還是汝寧軍最後出動崩斷了清軍最後一個弦。總之本來就失去組織的清軍,終於崩潰了。

大隊清軍什麼也不敢,扭頭就跑。

羅岱與楊繩祖兩部人馬自然是追了上去,剩下的就是一場大逃殺。

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四章 填壕第一章 成軍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十章 收兵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五章 取士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一章 家事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
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四章 填壕第一章 成軍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十章 收兵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五章 取士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一章 家事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