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

正氣歌

大隊士卒冒着炮火衝鋒,即便時不時有大大小小的炮彈,火箭,以及一些爆炸物在他們之間炸開。

但是依然擋不住他們洶涌的人潮,不過一會功夫,就衝到了戰車之前。

這車或許不能稱作戰車。但是一大塊擋板,一米多高的車身,依舊是義軍最大的障礙。

一根根長槍居高臨下的刺了下來。而衝過來的義軍士卒多持刀盾。

並不是太高的高度優勢,讓官軍站夠了便宜。

不過,這也不是多難對付的。

因爲官軍經驗太淺薄了,給他們一條小命,他們也不知道該如何去拼。

鄧和衝得最前。好像一個猴子,根本看不清楚他什麼怎麼做到的,只見猛地一下躥了上來。貼近了車上才長槍手,長刀揮舞,盾牌翻飛,不過一會功夫,就打出來一個缺口。

有一個缺口,就有第二個缺口。

小袁營在袁時中的訓練之下,脫胎換骨,再也不是當初一打就崩的角色。而張軒所部,這半年之中,也進展很大,最大的進展,就是各個軍官,百戶以上的軍官,全部識字。而且被曹宗瑜培養過小規模戰鬥配合。

在不知不覺之間,張軒所部,已經成爲一支精兵。

而社兵即便是徒有士氣,這些秀才舉人們,即便有赴死之心,也抵擋不住這樣的攻勢。

從天上看來,

社兵不規則的圓陣之上,北面到處都死廝殺之聲。而南邊都是風平浪靜,似乎什麼都沒有。

不得已,李熙亮一點點抽調南邊的兵力,填進北邊,維持戰場這上均勢。

只是這樣一來,後背可就露給別人了。

正在一邊督戰的羅玉龍又豈能放棄這個機會。

根本不用羅玉龍出手,一聲招呼,數百騎兵突兀而至,如法炮製,就好像是剝洋蔥一樣,將外圍一層,全部給剝了下來。

圓陣就好像是雞蛋殼,堅硬的地方都在外面。被羅玉龍這信手一擊,將雞蛋殼給生生打破,下面的就一場稀里嘩啦的大潰退。

如果沒有羅玉龍所部的騎兵忽然的兜底一擊,這社兵敗退之中,定然控制不住局面,稀里嘩啦向南邊逃走,但是如今羅玉龍這一擊,他們也不敢向南邊逃走,都聚集在中間那面“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的大旗之下。

大旗之下,人挨人人擠人,大有千餘之衆,做最後的掙扎。

羅玉龍不屑於這種打落

水狗的陣勢,就將馬隊給撤了下來。

“官軍降不降。”不知道誰大喊一聲,隨即張軒所部都開始大聲呼喝。

一時間即便張軒的耳朵之中,也只剩下降不降的迴音,來回往復。

“我等寧死不降。”李熙亮大聲喊道:“諸位朋友,仗義死節,就在今日。”

還不等李熙亮多說什麼,攻克車陣之後,義軍稍稍整頓一下,就從四面八方撲了過來。

這一次,是方寸之間,貼身肉搏,這些社兵更不是對手。

一時間社兵被打得節節敗退,一股鮮血沖天而起,落在這李熙亮身邊大旗上的“汴梁豪傑”四個字之上,讓整面旗幟都現在血腥之極。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李熙亮大聲喊着,也拔出自己的腰刀,在幾個家丁的護持之下,衝了上去。

一時間所有人氣勢一震,居然擋住了義軍的進攻。

“下則爲河嶽,上則爲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所有讀書人都在大聲高呼。王子根此刻也拼命了,奮不顧身,要不是身上的甲冑不錯,此刻早已被切成碎片了。

王子根本來就是武術底子就好,此刻拼命之際,更是數人難當。成爲一鋒矢所在,帶頭衝向義軍。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聲音遠遠的傳到了張軒的耳朵之中,張軒心中一愣,他怎麼能聽不出來這什麼啊?頓時心中有一種負罪之感。

因爲張軒知道,這是他們最後的呼聲了。

這些人或許不是壞人,但今日都要死在自己手下了。而且更殘酷的是,即便是張軒自己心存憐憫,也不能放過對方,因爲只有勝利者,方能仁慈,張軒還不是勝利者。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朱恕大聲呼喝,不知不覺血淚滿面,這血不知道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史威義腿上中一刀,正在冉冉的流血,走一步,都有一個血腳印,但是依舊一步一步的向前挪動。僅僅是爲符祥史家之名,他就不可能投降。

“爲嚴將軍頭,爲嵇侍中血。爲張睢陽齒,爲顏常山舌。”聲音傳到了鄧和的耳朵之中。鄧和冷冷一笑,說道:“呱噪。”猛地撲了上去,身後百餘名的親兵緊緊跟着。

鄧和好像受了什麼刺激。越發不要命了。

“或爲遼東帽,清操厲冰雪。”鄧和一刀劈下一個頭帶方巾的手。連手帶刀都墜落在塵埃之中。但是這個人好像絲毫不覺,整個人撲了

上來,張開大嘴,向鄧和脖子上咬去。

鄧和手腕一甩,鮮血飛濺,人頭落地。鄧和大小從死人堆裡廝混,豈能爲這樣的人所傷。

“子蘭兄。”王子根大喊,撲了過來。“當。”王子根長刀與鄧和的長刀撞在一起,一時間火光四射。

“或爲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爲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爲擊賊笏,逆豎頭破裂。”王子根帶領攻勢,就好像是迴光返照一般,王子根被鄧和擋住了。攻勢頓時頹廢起來。

“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曹宗瑜沒有親自動手,他在臨潁受傷之後,張軒就不讓曹宗瑜上戰場了,但是曹宗瑜就在戰場不遠之處,被百餘親衛簇擁着,卻見他緩緩的閉上了眼睛,眼角有淚劃過。

他忽然有一種無地自容的感覺。

這是他從小背過的東西,這是他從小想做人。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他做到現在這個樣子。整個人從小所想的背面。細細一想,就有一想,就有一種萬箭穿心之感。

他猛地豎起手來。

“將軍,有何命令?”身邊的親衛連忙問道。

曹宗瑜緩緩的將手放下,說道:“沒事。”

這裡的戰鬥,早已引起了開封城上的注意,黃澍一拳垂在城牆之上,一時間鮮血橫流,而絲毫不覺,口中說道:“我誤李兄,我誤李兄。”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繫命,道義爲之根。”聲音悠悠的傳來,越發低沉了,而從黃澍的角度,發現他給社兵的那面大大旗之下,所聚攏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鄧和與王子根過了幾個回合,鄧和猛地一撲,兩人都不做防護,以命搏命,王子根一刀斬在鄧和的盔甲之上,刀刃透甲而入,鮮血直流。

但是這一戰,卻是他輸了。

鄧和的長刀透過盔甲的縫隙,斬入他的脖子之上,鄧和不知道在長刀之上用了多大的力氣,一刀斬下了王子根的頭顱,王子根的人頭在地面之上,打了幾個滾,看向那面帶血的大旗。目光炯炯,再也無一絲偏移。

此刻他才知道,戰場之上,其實不需要武藝如何的。

鄧和與王子根的對決,其實戰場之上的一個小插曲。王子根之死,也標誌着,社兵總崩潰的到來。

士氣並不能擋飯吃,而且這些軍官都是讀書人,都有拼死到底勇氣與決心,但是從開封城之中招來的士卒有多少人有,就不知道了。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

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四章 鄖陽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三十一章 鐵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四十一章 夜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八章 立威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二十章 風起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
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四章 鄖陽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三十一章 鐵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四十一章 夜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八章 立威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二十章 風起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