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

李信離開李自成房間的時候,差點與牛金星撞一個滿懷。

兩人見面之後,臉色都變冷了。一句話都沒有說,彷彿看不見彼此。

牛金星見了李自成,臉色陡然轉緩,說道:“臣拜見陛下。”

“丞相來了。”李自成說道:“坐。”

牛金星對闖營之事,也算得上盡心盡責。頭髮都白了不少,人也顯得憔悴多了。

闖營大敗之餘,誰的壓力都大,而牛金星的壓力最大。

原因無他,闖營損失這麼多,總要補回來吧,不管是兵器,還是人員,糧食,乃至其他的物資,人死了也要撫卹什麼的,這方面的壓力都壓在牛金星身上了。

誰讓他是丞相。

牛金星每日恨不得長了八手八腳,但是依舊忙不過來。

只是如此一來,所有的壓力都壓在牛金星身上,這也是牛金星與李信的矛盾源泉所在。

李信總是想打一場的大仗,來扭轉潰勢。而牛金星卻知道闖營現在最後鎮之以靜,徐徐恢復元氣,經不起折騰了。

“錢糧之事,現在如何了?”李自成問道。

牛金星臉色有些泛苦,不知道該怎麼說,只能說道:“臣無能請陛下責罰。”

大軍出動,日費千金,陝西本就是貧瘠之地,數年戰亂,早已耗盡陝西元氣。牛金星用盡了手段,也不過堪堪支撐大軍供給,更多的想都並不要想。

李自成心中微微一嘆,對這些事情,他其實也是知道了,雖然不如牛金星這樣清楚,但是大致數目之上,決計差不了多少,他也不多問了,直接說道:“我欲大軍與多鐸在潼關對峙,卻不知道,戶部可以支撐大軍糧草多長時間?”

“三個月可以嗎?”

牛金星沉默。

沉默也是一種回答。

“兩個月?”李自成頓時會意問道。

等待他的依舊是沉默。

“一個月。”李自成臉色發黑,說道:“不會連一個月的糧草都沒有吧?”

牛金星聲音之中有些乾澀,如果可以,他萬萬不想給李自成帶來壞消息,說道:“臣只能說盡力而爲。要看湖廣的糧草能不能到了,否則陝西一帶的糧草,也只能支撐這麼長的時間了。”

其實如此不是,李自成在陝西擴大了孫傳庭留下的屯田,又抄了秦王一脈的家,今天又有一季收成,估計連這一個月都支撐不了。

畢竟小冰河期之中,陝西的糧食產量本就不行,還要以陝西一隅之地,支撐數十萬大軍,他實在是承擔不起,可以說現在闖營的財政狀況,還不如當初進軍之前。

最起碼那個時候,河南很多地方,都向闖營繳糧。而現在在闖營兵力不足的地方,不造反就是好的了。

唯一有糧食富裕的地方,就是湖廣。

只是襄陽一帶,與陝西一帶有一點半隔離開的感覺。

明軍依舊佔據了鄖陽一帶,將武關道卡住一半,而河南地面不靖,而且通過河南運糧,是要經過潼關的,清軍大軍就在潼關,豈不是肉包子打狗,這年頭清軍手中的糧食未必夠用。

“不過,今年河南的年景不錯。”牛金星說道:“我聽幾個鄉人說,今年河南算是風調雨順,大獲豐收,只要能大敗清軍,陛下可以就食河南。”

有什麼有些黑色幽默。

數年之前,河南大地,赤地千里,人盡相食。求一顆糧食而不可得,鬥糧都值一條命。

但是現在,河南人煙稀疏,種植面積大大減少,還不能從崇禎十三十四年的天災人禍之中緩過勁來,卻不想今年風調雨順,很多田地,不過拋荒一兩年而已,遺留在田地裡面的麥粒,自己生根發芽,在風調雨順之下,到了秋天麥黃。

雖然在沒有打理的情況下,這麥田收成遠遠比不上有人打理。

但是無數百姓都填溝壑了,活下來的人都是少數,以至於到了野地無人麥自落的地步,其他時候牛金星不知道,但是如今的河南糧食絕對充裕,供應大軍,決計沒有問題。

“如此一來,只要讓李軍師先去河南了。”李自成說道。

牛金星一聽有李信,頓時有些不舒服,但又不敢表示出來,說道:“卻不知道李軍師有什麼計劃?”

李自成將李信的計劃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牛金星心中一動,他敏銳的感覺到了李自成對李信這個計劃有猶疑之處。至於爲什麼這麼說,因爲很簡單,牛金星與李信的關係,闖營之中,已經是人盡皆知了,李自成不會不知道。

李自成將李信的計劃拿來問牛金星,能得到什麼好評價。

不管李自成是怎麼想的,牛金星都不會放棄這個對李信落井下石的機會。他心中不住的轉動,說道:“這有一點不對。”一邊說,一邊想從什麼地方詆譭李信。

其實有什麼李自成對自己的瞭解,未必有牛金星對他了解,李自成說道:“此言從何說起?”

牛金星瞬間抓住一個重點,說道:“臣以爲李軍師此去,會一去不復返。”

李自成臉上頓時有了怒意,說道:“李軍師不是這麼樣的人。”

牛金星說道:“臣知道,李信當初不是這樣的人,但是現在是不是,卻不知道了,今後更加不知道了。”

李自成皺眉,沒有說話。已經是默許牛金星說下去了。

牛金星說道:“李軍師從陛下以來,可以想下去帶兵嗎?”

李自成搖搖頭。

李信與張軒兩人在義軍之中,可以說是並稱張李,或者李張。但是兩個人發展路線卻不同,張軒一開始就是衝這兵權去的,羅汝纔想留他在身邊當謀士,他都不幹。

而李信卻不一樣。他跟李自成,心中卻有致君堯舜上之志,故而他纔不想離開李自成,一直在李自成身邊,數次大戰,都少不了李信的策劃。當然並不是沒有了李信,李自成就不會打仗了。不過,大敗孫傳庭,席捲北方,少不了李信建言建策之功。

說起來,李信在闖營的地位,隱隱約約還在張軒在曹營的位置之上,一等一的重臣,正因爲如此,李信一直以來,有意的避嫌,他弟弟李牟跟着李自成也算是有數年之久了,但是在闖營大擴編之中,很多人都高升了,唯獨李牟被按下去了。

直到現在還是一個統兵數千的守備而已。

李信甚至有意避嫌,在他安排之下李牟一直是地方守將,歷次大戰都沒有怎麼參與。

現在想想,李信忽然說要下去帶兵,的確有違他的風格。李自成心中頓時也起了一絲疑惑。

牛金星察言觀色之能,幾乎點滿了,立即說道:“陛下或許不知道,李軍師在河南的威望,軍中河南一系的將領從來都是以李軍師馬首是瞻。而河南各地的官員,全部是李軍師一手提拔的。”

“臣恐李軍師這一去,就是河南之主,而河南恐非陛下所有了。”

“胡說八道。”李自成大喝道。

“是,臣不過妄言而已。”牛金星說道:“只是有一件事情,臣一直想不明白,當初陛下夜戰羅汝才之事,何等機密,即便是諸位將軍都不知道,而張軒小兒,是從什麼地方知道的。”

“李軍師與張軒小兒,向來有惺惺相惜之感,而河南之東,就是曹營的地盤。”

“李軍師會不會-----?”

牛金星還沒有說完,就被李自成厲聲打斷了,說道:“不要說了。”

“是。”牛金星說道。

一時間兩人誰都不說話,房間之中,頓時靜了下來。

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戰五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二十章 火併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八章 局面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一章 樊城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十章 凌濛初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
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戰五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二十章 火併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八章 局面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一章 樊城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十章 凌濛初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