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

在古代生活很多禁忌。張軒都不是很瞭解的。

比如這一次,張軒根本就沒有往深裡想,不過是將皇宮當做暫時歇腳地方。

在張軒想來,今後很長一段時間。他都不回在南京久留,也沒有必要置辦宅院。而且羅汝才也生病了,羅玉嬌需要照顧羅汝才。也不需要在外面住。一時間也沒有置辦宅院。

但是放在別人眼中就是大問題。

簡簡單單的在岳家暫住的事情,恐怕就要演變成政治事件。

“你我兄弟謝什麼謝,這事情外人不會提醒。我不提醒你,誰提醒你啊?”袁時中說道。

張軒心中感動,說道:“多謝了。我明日就先放出風聲,要找宅院,這一次離開之前,一定要將宅院置辦好。”

至於住不住是另一件事情,一定要有,表示自己沒有在皇宮久留的意思。

張軒想了半日,長嘆一聲,說道:“這政壇之中,步步都是危機。”

袁時中說道:“其實只要安守本分,我看羅氏父子也不是濫殺功臣之輩,你又是大王的乘龍快婿,無須如此緊張。”

張軒忽然想問自己:“我心中真的安守本分嗎?”

這個念頭一閃而過,張軒也不去多想了,說道:“徐州那邊怎麼樣?王度是因闖營那邊的事情,而徐州?”

“徐州?”袁時中冷笑一聲,說道:“王道善可是長出息了,他現在不是腳踏兩條船,而是腳踏三條船,我們,闖營,還有官軍,全部都勾勾搭搭的。也不怕將來給他算後帳?”

“他怎麼會這麼蠢?”張軒也吃了一驚。

徐州地方要害,是交通要道,闖營官軍的人都想拉攏他,而且曹營的實力又在南邊,徐州所在地方是一個突出部。很少能牽制到王道善。王道善不穩,張軒可以理解,畢竟張軒收復王道善的手段,簡單粗暴了一點。

但是王道善居然跟誰都勾勾搭搭。

他這樣做,不管誰得了天下。他都得不了什麼好處。更不要說,很容易三條船都踩空,掉進水了。

袁時中說道:“王道善怕了你了。既想離開我們,又想不敢離開,做事沒有魄力。這樣搖搖擺擺的,就這樣了。”

張軒搖搖頭,不再想王道善這個蠢貨了,轉過來說道:“鳳陽情況如何?”

袁時中說道:“不好。大戰過後,必生荊棘。鳳陽大戰之後,地面如何容易收拾?這一段時間,路振飛能轉攻揚州,也就是看出來,鳳陽方面無能爲力。我這一次來,其實也想討一些銀兩。只是看來,是要不到銀兩了。”

張軒說道:“大哥說的是。凡是有輕重緩急。這一段時間的戰略重心,就在南邊,掃平長江上下之後,才能顧得上北邊,即便有銀子,也不會放在鳳陽這邊的。”

“我也是來了才知道。”袁時中長嘆一聲,說道:“三弟,你可不可以給哥哥想想辦法。”

張軒說道:“史可法在鳳陽屯田是有些根基的,當初鳳陽屯田可以支撐數萬大軍,大哥只需收拾屯田,一兩年來支撐大軍開支。”

“我知道屯田的好。”袁時中說道:“我不是沒有人?我麾下都是一些大老粗,根本不知道怎麼整理屯田。要不,三弟給我找兩個人才如何?”

“人才。”張軒說道:“現在曹營上下,都是缺少人才。我哪裡找到人才----”

說到這裡張軒忽然一頓,想起了張樸。

袁時中立即說道:“你可是想起誰了。”

張軒說道:“我那族兄張樸,正想外放,如果大哥想要的話,可以派到鳳陽。”

袁時中說道:“好,張樸我也有所耳聞,是一個人才。我一定好好待他。”

張軒想了想,鳳陽府在大明是一個大府,比尋常府縣大多了,一府最少有別的三四個府縣之大。而且袁時中所管轄的地方又不單單是鳳陽府。不管是從級別還是從權力來說,都畢竟合適。

“好。”張軒說道:“這一件事情,我就來安排。”

袁時中說道:“謝了三弟。不過,你說將來的戰略重心在南邊,卻不知道來年的戰事,吳王心中死怎麼想的?”

“岳父怎麼想,我又怎麼知道?”張軒說道:“不過,大戰略卻是一定了,我估計明年上半年,大戰估計沒有,不過到年中或許要攻左良玉。我至於怎麼打,卻是吳王才知道,但是這個戰略方向卻是一定。”

袁時中說道:“我要不要在江北應和?從鳳陽攻廬州安慶?”

曹營的管轄範圍,僅僅是鳳陽附近,乃至揚州以西一帶。所以與鳳陽交接的廬州一帶,還是官軍所轄的範圍。而且這兩個府縣也爲左良玉所管轄,從北邊進攻,或許能分散左良玉的兵力。

只是張軒沉吟一會兒,還是搖搖頭說道:“大哥,你這樣做太危險了,鳳陽現在是孤懸江北,東有路振飛,西有闖營,北有王道善,不過東南與揚州想交接,幾乎是一處飛地。如果大軍再出動。萬一鳳陽有失,就大大不妙了。”

鳳陽是江北有屏障,江北有鳳陽在,將來收拾起來也容易,但是鳳陽有失,恐怕曹營就只能在沿江佈防了。

在大軍無力支援江北的情況之下,一動不如一靜。

袁時中嘆息一聲說道:“如此一來,我只能在駐守鳳陽了。”

張軒一聽,此刻才明白了,袁時中有建功立業之心。

袁時中這個人沒有太大的野心,但是並非沒有一點野心,曹營攻下南京之後,袁時中心中就升起了歸附之心。既然有歸附之心,自然也生出了建功立業之心。

特別是袁時中看到張軒進攻城江南,橫掃千軍。

袁時中豈能沒有多立下功勞,將來好謀一個爵位的心思。

張軒輕輕一笑說道:“大哥可不要覺得駐守鳳陽不重要,再我看來,駐守鳳陽最爲重要。曹營的戰略,自然是掃平江南,然後再北上。真正的大戰,卻是在南北之間,不管是與闖營,還是與東虜。而大哥駐守鳳陽這麼長時間,將來自然是一路主將少不了的。那個時候纔是大哥建功立業之時,不過再此之前,少不得按捺寂寞,囤積糧草,厲兵秣馬。”

袁時中聽了張軒的話,心中豪氣頓生,說道:“好。將來與闖營會獵中原,你我兄弟,自然要奮發立功,搏一個千古功名。”

張軒暗道:“袁時中恐怕沒有想過,今後所面對的不是闖營,而是東虜啊。”

大明人都是這樣,縱然東虜已經成了氣候,但是在他們的眼中,都覺得東虜不過是疥癬之疾,將來改朝換代的新朝不會是東虜。

張軒不過沒有在意這一點,說道:“大哥請放心,將來北上之戰,你我兄弟定然讓天下人看看,你我兄弟之能。”

袁時中兩人又說了不少當年的舊事,說的興起,袁時中與張軒也叫了一些酒菜,就這往事下酒。喝得大醉。

羅玉嬌與楊氏兩人過來的時候,能見到的也不過是兩個醉鬼而已,羅玉嬌與楊氏之前也有交情,兩人相似一笑,將兩人分別攙扶下去,好生安置了。

張軒從來不大喜歡酒,幾乎沒有怎麼喝醉過,很多時候也是人灌醉而已。

這一次他才明白了,讓人醉的其實並不是酒,而是往事,人喝醉,有時候僅僅是想醉而已。夜深人靜的時候,張軒有時候根本無法面對現在的自己,真的不如醉去。 不如醉去。

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十章 萬石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四章 鄖陽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七章 下蕭縣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十五章 離京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三十一章 鐵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六章 蕭縣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六十四章 有孕
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十章 萬石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四章 鄖陽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七章 下蕭縣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十五章 離京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三十一章 鐵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六章 蕭縣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六十四章 有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