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搬家

“夫君快走。”羅玉嬌心中還很是歡喜,早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說一句題外話,自從董小宛來到了張家,羅玉嬌也學壞了,對梳妝打扮起了興趣。在大多時間也裝着端莊賢淑。但是遇見自己看重的事情,還是流漏出本色來。

張軒一說要,在南京城中安家置宅。羅玉嬌心中就再也按捺不住了。

張軒政治上的考量,羅玉嬌從來沒有想過,只是一想到真得安頓下來了。心中激動不已。

這不今日張軒剛剛空閒下來,羅玉嬌就拉着張家一家人,去看宅子。

還真是一家人,張軒雖然還沒有孩子,但是後院之中一妻一妾,再加上護衛隨從,南京城畢竟是大明舊都,說不定有心懷舊朝的人。弄出什麼行刺之事,張軒可就追悔莫及了。

故而出門之時,張軒身邊的護衛隨從,最少有百餘人之多,都是親信甲士。

張軒站在門口看着羅玉嬌說道:“好了,好了,我這不就已經來了嗎?”他目光一掃,忽然發現在角落裡面站着的董小宛,一身雪白,好像空谷幽蘭,但是神情卻有幾分怯怯的,不敢與張軒對視,而身形似乎也不如當日苗條了。

“許是冬季穿得厚了。”張軒心中暗道。

如此美人張軒到手已經數月,羅玉嬌也默許了,但是張軒卻一直沒有得手,原因無他,就是沒有時間。

“這一次出京之前,一定要吃掉着一朵解語花。”張軒說道。

張軒引一家人上車,立即有人來迎,一個貴公子摸樣的男子,一臉帶笑的快步跑過來,說道:“卑職,南京同知徐文爵,奉張尚書之命,特地來爲大人引路。”

“徐文爵?”張軒聽着有些耳熟,說道:“可是中山王之後?”

“真是。”徐文爵滿臉含笑說道。

張軒一時間不知道他是真笑,還是假笑,心中暗道:“如果徐達泉下有知,有如此不肖子孫,恐怕在九泉之下,也會不安的。”但是這些人如此沒出息,卻是曹營方面的大幸,張軒反而說道:“吳王正是重視人才,只要好生做事,本朝不會另眼待你,出將入相,功名不在中山王之下,也未必不可能。”

徐文爵說道:“謝大人誇獎。”

其實兩人都很明白,不管徐文爵再有才能,他也不可能在新朝達到中山王徐達的成就。張軒之言,不過是寬慰的話罷了。

徐文爵說道:“大人所要的宅院,我們已經收拾好了,選了好幾個備選,請大人過目,都在大功坊附近,還請大人隨我來。”

“既然如此,那就上車吧。”張軒說道。

張軒本以爲他還要掏一筆銀子,在南京買下一個宅院,卻不想,根本不用張軒操心,張軒這個級別已經有朝廷賜宅的待遇,故而他只需去選一個宅子搬過去就行了。

曹營手中的宅子,就在大功坊附近,而大功坊不是別的地方,正是朱元璋賜給徐達的賜宅所在,徐家的祠堂也在此處,以大功坊爲中心,也是整個南京的繁華地帶。

有很多政府機關,還有很多開國功臣的宅邸。

而張軒能選的,就是這些開國功臣的宅院。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如同徐文爵一般軟骨頭,也並不是每一個人軟骨頭都會被接納的,在曹營看來,這些明朝開國功臣之後,幾乎都是廢物,留兩個點綴一下,也就行了,哪裡能真得留下來。

“到了。”徐文爵先行下了馬,張軒看過去,卻見好大一個宅院,幾乎半個街坊都被這個宅院給佔據了。整個三間正門,威武雄壯,兩頭石獅子張牙舞爪,好像作勢要撲人一般。

雖然看上去並不是新建的房屋,但是有些歷史底蘊,讓這個宅子更加古樸怡人。

張軒跟着徐文爵進了裡面。

即便張軒並不懂建築規格,也知道這樣的宅子並不是尋常人可用的。只見裡面樓舍重重,一時間張軒也不知道有幾重院落,前院尚好,與尋常宅院還有相似之處,有一點宮殿格局的味道,但是到了後院,更是亂花入眼,張軒一時間不知道何處是東南西北了。

有活水引入,在後院之中蜿蜒而過,後院不少閣樓都是河房,就是房子在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裡,將一半根基打在水裡,只需推窗而出,一片河光之景,就在咫尺之間。

還有許多假山古木,幾步之間,讓人有在山中之感,有在林間之感。

幾乎將天下景色濃於一園之中,張軒初見之時,忍不住歎爲觀止,雖然這個園子或許並不是當世第一流的園林,但是張軒卻深深的喜愛上了這裡。

不僅僅張軒喜愛,連羅玉嬌與董小宛都非常喜愛。

“夫君,”羅玉嬌說道:“別的地方就不要看了,我們就在這裡吧。”

張軒看向董小宛,卻見董小宛兩眼之間,也有期盼之意。

張軒說道:“既然夫人滿意,這園子就是咱家了。”

“既然張大人如此滿意,我立即爲張大人報備,並派遣工匠來修繕。”徐文爵說道:“有什麼想要改的地方,告訴下官便是了。”

“不用了。”張軒嘆息一聲,說道:“如此園林,哪裡有修改的餘地。我也不敢妄改大師手筆。”

其實張軒看來,這宅子並不需要怎麼修繕,但是徐文爵盛情難卻,也就交給他來負責了,而搬家的事情,也就交給羅玉嬌來辦了。畢竟男主外,女主內,本就是理所應當之事。

就在羅玉嬌忙忙碌碌的打掃新宅子的時候,一老一少來到大門之前,老人仰頭一看,卻見之前沒有牌匾的門額,新掛上了張府的牌匾了。

“爺爺,我們到家了,爲什麼不回家。”四五歲的孩子說道。

老者帶着斗笠,好像一個漁翁,用複雜的眼神看着這個宅院,說道:“這不是我們的家了。走吧。”

孩子不懂亡國之哀,但是老者卻如萬柄利箭插入胸膛之中一樣,一時間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早知道有這麼一天,但是這一天真正來臨的時候,他卻有幾分受不住了。

此人並不是別人,正是常延齡,而張軒現在的張宅,之前就是常府。是常遇春的故宅。

常氏一脈從雲南回到南京之後,故宅已經衰敗的不成樣子,也是常氏一族百餘年經營之下,纔有現在的摸樣,更是常延齡從小長大,娶妻生子的地方。

但是此刻卻不是他的。

徐氏一脈開城投降,保全富貴,而常氏一脈卻沒有,常延齡年老體衰了,一子戰死,一子投奔左良玉,想要捲土重來,而常延齡躲避在民間,南京城是一個大城市,少說有好幾十萬人,再加上常家也是地頭蛇,真正藏起來,很難被找到。

而且曹營着眼於攻伐天下,根本不在乎前朝勳貴的落網之魚。

故而常延齡才能以年邁之軀,帶着孫兒,東躲西藏。嚐盡世態炎涼。只能帶這孫子棲息在江上一面扁舟之上,每日以垂釣爲生。於是南京城中都盛傳長江之上有一隱者,稱之漁翁,乃善吟之人。常常能聽到他在大江之上吟詩,氣勢恢宏,聲震瓦嶽,只是淡泊名利,有好事者尋之中,往往不見。

只是常吟悲聲,令人忍不住潸然淚下。誰也不知道,此人是當年的王孫公子,常開平之後。大明最後一任懷遠侯。這正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金陵烏衣巷猶在,誰是石頭城中人。

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三十一章 鐵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九十章 拼死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十五章 夜宿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七章 下蕭縣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二十四章 餌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五十章 雜務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十章 收兵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十七章 行軍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
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三十一章 鐵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九十章 拼死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十五章 夜宿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七章 下蕭縣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二十四章 餌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五十章 雜務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十章 收兵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十七章 行軍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