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

很多守城戰之所以失守,並不是敵軍摧毀了城牆,而是摧毀了人心。

人心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

它可以很堅強,也可以很脆弱。

面對如此壓力之下,在這樣的地動山搖之下,阮進本人都有幾分動搖,更不要說城中士卒了,阮進的擔心也在清理之中。卻不想他看下面的士卒,卻發現這些士卒雖然有很多人害怕的瑟瑟發抖,但是卻沒有什麼動搖的意思。

不爲什麼,就是爲了家裡的田。

張軒的授田標準並不高,這三千士卒加起來也不過授出去幾萬畝田而已,但是這幾萬畝田,也許是一兩個世家大族的身家而已,卻足以讓這些人牢牢的綁在曹營船上了。

用他們自己的話,一想到家裡能有世代傳承的土地,就是將這一條命賣給張將軍也算值得。

阮進了解了這一些後,心中的動搖反而莫名堅定下來了。

說實話,阮進雖然不是什麼大戶人家,但也不是底層百姓,否則他也不可能拉出幾百人來投張軒,對最底層的百姓對土地的渴望,他雖然瞭解的,但卻沒有今日這麼震撼。

田就是命。

不,只要能傳承下去,這田比命更重要。

“轟。”的一聲,城牆頓時傾倒了一面。

由於城下的炮火兇猛,城頭之上都站不住人,甚至有炮彈越過城牆,打在城裡面,將城中的建築物打得一片狼藉。

所以阮家就將士卒安排在城牆腳下,用城牆遮擋炮火的轟擊。

只是萬萬沒有想到,這城牆居然一天都支撐不到。

大部分是向外面倒去,大概是因爲炮彈將外面牆面摧殘的比較厲害,牆面下方破碎,支撐不住上面的重量,所以才傾倒在地面之上。

但是還有並不少碎片砸進城中。一時間幾十個人,連慘叫都來並不及,埋了進去。

“救人。”阮進說道。

其實並不用阮進說,由於張軒知道訓練的時間比較少,故而張軒就最大程度的保留了百姓原有的組織。

這個組織就是家族,鄉里。所以這三千人大多都是出自一個地方。彼此之間的關係十分親密,在阮進命令還沒有下達之前。他們就已經蜂擁上前,就埋在土堆裡面的人給扒出來。

只是扒出來一看,只見渾身是血,大半都是出氣多,進氣少,眼看就不成了。

威遠城頭如此大的動靜,如何不被官軍知道。只聽見招寶山下喊殺之聲,驚天動地,大隊人向缺口處殺了過來。似乎爲了防止誤傷,山下的炮聲也停止了。

“快,快,將炮挪過來。”阮進大聲說道。

城中的火炮大多是與臨潁炮規格相近的炮,這樣的火炮兩個人就能擡起來。

城牆雖然倒塌了,但是在城牆倒塌處,還有一出斜坡,一門門火炮架過去,一起開炮,一時間不管是散彈還是實心炮彈都打了下去,將官軍衝上來的勢頭猛地打了下去。

不過,這樣支撐不了多久。

剛剛將官軍趕下去,官軍的火炮又砸了過來。雖然實心炮彈,殺傷力不算太大,很可能一炮下來,一個人也殺不了,但是這種只能捱打不能還手的鬱悶,讓城中士卒開始騷動起來。

“你們都要想想家人,想想家裡的田地。”阮進說道。

不管有多害怕,一想起家裡新分的上好水田,想起家裡的人期望的目光,再想起張將軍早就宣佈的軍法,如果是戰死,家中另有撫卹,而如果是當了逃兵,對家眷的處置也嚴厲之極。

這個關頭,他們自然知道會如此選擇了。

死在這裡,對他們來說,也算是一個好選擇了。

一條人命換家裡幾十畝田,在樸素的農人眼中,卻是相當值的。

阮進穩定了軍心,以這個缺口爲中心,與官軍展開拉鋸戰。一直激戰到了晚上,官軍還沒有衝進城中,不過,阮進所部也傷亡慘重。決計支撐不了明日一日了。

“還有五天,怎麼辦纔好?”阮進心中忐忑之極,一時間也想到了逃跑,不過,他卻知道,他是跑不了的。

招寶山下的定海縣城,就已經被官軍佔據了,數萬大軍即將此地團團圍住,幾乎是插翅難逃。但是僵持五天,他已經確定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只能咬着牙撐到底了。

鄭芝龍在城下,一直再等。

他等得不是攻下招寶山上的威遠城,而是寧波城中出兵。

鄭芝龍也有自己的算計。

他此次出兵,不過是圍魏救趙而已。爲得是讓張軒將攻入閩地的軍隊撤回來。福建纔是鄭芝龍經營了多少年的根本,鄭氏在福建的影響力深入方方面面之中,不到萬不得已,是決計不能放棄的。

故而他這一戰,要點是讓張軒承受不住壓力,而不是着眼於一時一地。故而他想引張軒所部出寧波城,聚集優勢兵力一舉大勝張軒。畢竟,寧波城再破,也是一個府城。

守城戰之中,久攻不下的可能性太多了一點。

即便張軒僅僅有幾千人馬,但是固守寧波未必不能。

而且他即便是攻下寧波又怎麼樣?能吃下嗎?

當然是不能,鄭芝龍有自知之明,曹營在江南的實力遠在鄭氏之上,即便是一時攻下來,等曹營大軍過來。他只能放棄。

“寧波城中沒有動靜嗎?”鄭芝龍問道。

“沒有動靜。”施琅說道:“我已經派人在寧波城中埋了眼線,根本沒有什麼大動靜。”

鄭芝龍冷笑的說道:“張軒真得撐得住氣。”

雖然這樣說,但是鄭芝龍心中卻有一些浮躁了。張軒可以承受住定海縣的失陷,甚至也承受寧波城的失陷,鄭芝龍也明白,張軒手中兵力不多,並非張軒手頭沒有兵了,而是張軒的兵力分散駐守浙南府縣了。

鄭芝龍攻得越猛,佔據的地方越多。張軒放棄的地方越多,手中的兵力又能集中起來。

所以,鄭芝龍想讓這一戰在海邊打。但是寧波城中巋然不動,讓鄭芝龍不由的擔心起福建的情況。

“大人,福建那邊應該沒有什麼問題。”施琅說道:“畢竟四爺已經帶着人馬回去了,匯合吳巡撫手中的人馬,想來沒有什麼事情。”

鄭芝龍嘆息一聲,說道:“但願如此吧。”

就在鄭芝龍與張軒各懷心思,醞釀一場大戰的時候,曹宗瑜此刻已經站在分水關之上了。

這個分水關,乃是溫州與福寧州的交界處,也是浙江與福建的交界處。

分水關道路崎嶇,不,不應該說分水關道路崎嶇,而是從北向南,道路是越來越崎嶇,後勤輜重運輸速度越來越慢了。

只見一條山路在羣山之中蜿蜒而來,一道雄關,雄立山中,將蜿蜒的山道截成兩半,曹宗瑜看了,心中也是微微一驚,暗道:“如果是分水關不在我手中,這福建還真不好攻打。”

分水關歷史悠久,乃是五代時閩地防禦吳越時所建,乃是福建東北之門戶。上一次楊繩祖長驅直入,就佔據了分水關,上面駐守千餘人馬,縱然浙南兵力空虛,這分水關上的人馬也從來沒有動搖過。

“傳來下去,在分水關中休息。”曹宗瑜說道。

“是。”

“將軍有令,在分水關休息。”這命令遠遠的傳了出來,一時間無數士卒歡呼之聲傳到曹宗瑜的耳朵之中。

帶着大批輜重,行走在山間,士卒容易疲憊,也是自然之理。曹宗瑜也沒有多在意。

曹宗瑜帶着親兵進入了分水關之中。

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五十章 平城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五十六章 病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六章 蕭縣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三章 岳陽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六章 蕭縣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
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五十章 平城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五十六章 病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六章 蕭縣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三章 岳陽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六章 蕭縣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