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

處置軍紀,是下揚州之後的一件小插曲而已。

也僅僅是插曲。現在對張軒最重要的事情,是尋找史可法的下落。

“史可法何在?”張軒問道。

“史可法已經在府衙之中了。”曹宗瑜說道。隨即曹宗瑜將今日具體戰況說了一些,今日破城之後,史可法死戰不退,激勵了很多士卒,在大街之中巷戰不已,才導致戰事遲遲不下。

大事已去之時,史可法想要自刎,爲左右所救。隨即被曹宗瑜所俘虜了。

張軒一聽史可法被活捉了,心中頓時大生好奇之心,說道:“走去看看。”

曹宗瑜將張軒引到府衙之後,就帶着親衛離開了,就是巡視全城,看下面人到底做了什麼好事。

張軒此刻就見到了史可法。

“你就是史可法。”張軒第一眼看到史可法,心中有一些不敢相信,無他,在張軒心中史可法一直是一個很高大的人,但實際之上,史可法不像是一個河南人,反而像是一個南方人,身材短小,臉色有些黑,當然了長得並不難看,氣質出衆。

“不錯,我乃大明南京兵部史可法。”史可法說道:“逆賊速殺我。”

語氣平靜之極,就好像是說今日吃什麼飯一樣。

“我乃臨潁人,與史大人也算得上同鄉,卻不知道大人多少年沒有回過家了,可知河南現狀是什麼樣子嗎?”張軒說道。他心中還存在勸降的心思。無他,史可法雖然在戰事之上不行,但是還有很多長處的,張軒就是從鳳陽過來的,怎麼不知道,鳳陽的屯田,以鳳陽一府養活鳳陽鎮數萬大軍,供應河南官軍糧草,都是史可法打下的根基。

這種人,就不該讓他上戰場,應該放在後面安定後方,即便不能當一個蕭何來用,大抵也能頂上半個。

曹營不缺少能戰之人,就缺少如史可法這樣的大臣。

“哼。”史可法冷哼一聲,說道:“還不是拜爾等所賜。”隨即就一言不發了。

隨着張軒再怎麼大費口舌,他也一句不說。一副閉目等死之態。

張軒知道,想要勸降史可法大抵是不可能了,他心中微微一嘆,對左右說道:“好生款待史先生,一旦有失,我要你們好看。”

“是。”左右齊聲答應下來。

張軒隨即離開了。

剛剛接管揚州,還有大把的事情要做,張軒沒有時間在史可法身上耗,不過張軒也沒有想過殺史可法,他決定將史可法送到羅汝才軍中,他估計以史可法的性子,是免不了一死的。

張軒卻不願意,手上沾上這樣人的血。

能免就免吧。

不過,沒有過一個時辰,張軒就接到了史可法的死訊。

“怎麼回事?”張軒接到史可法的死訊之後,就立即過來,一羣人噗噗通通的跪倒在地面之上,一個親兵說道:“大人也怨不得我們。史先生說他要如廁,不要人跟着,卻不想,卻不想-----”

張軒一聽,心中也知道怪不得他們,他身邊這些親兵,殺人的本事是有人,但是監管人的本事卻不高,也做不了什麼細緻活。他一甩手,進去看史可法的屍體。

史可法是投繯自盡的,人此刻已經從房樑之上取下來了。卻也死透了。這個時候張素也來了,張素對與出身河南的史可法,也是素來敬仰。

“史可法在此還有什麼親人嗎?”張軒問道。

“有人自稱是史可法的兒子。”

“帶我去看看。”張軒說道。

不過片刻,張軒就看見自稱是史可法兒子的人。

史德威渾身是血,大大小小的傷疤不少。他與史可法不同,史可法根本就沒有抵抗,見事不可爲,就拔劍自殺,被人攔下來了,接着就落到曹宗瑜的手中了。

而史德威卻是力戰不敵,被擒的。

“你就是史可法的兒子?”張軒看着皺眉說道。

不是張軒懷疑,而是史德威年紀不小。似乎比張軒年紀大一些,而史可法如今也不過四十多歲,保養的不錯,顯得年紀小一點,而史德威卻是練武出身的,再加上現在狼狽不堪。看上去與史可法年紀相差不遠,稱兄弟可也,但是稱父子就太過勉強了。

“不錯。”史德威大聲說道。

張素在張軒耳邊說道:“史大人無子,此人定然是假冒的。”史可法伉儷情深,年過四十,尚不納妾,這事蹟有些人不知道,但是河南士林之中誰不知道。

臨潁張家雖然不大,但也算是士林中人,這樣的消息卻也是知道的。縱然這數年之內,史可法新得愛子,也決計不可能這麼大。

張軒默默點頭,說道:“史可法冥頑不靈,對抗天威,將處極刑。如果你是史可法的兒子,一併處死,我再問一遍,你是還是不是?”

“我就是大人之子。”史德威說道。

“哼。”張素冷哼一聲說道:“哪裡來得騙子,史大人豈是你能攀附的。”

史德威說道:“我雖不消,但也不敢亂認父親。”

隨即將事情說了出來。

在城池將破之際,史可法對史德威說道,他一輩子沒有對不起過誰?唯獨愧負妻子良多,願意收史德威爲嗣子,讓他今後好生奉養母親。史德威本就是符祥史家子弟,在史可法身邊歷練,心中未必沒有存了這個念頭,自然一口答應下來。

張軒說道:“既然是臨時認得兒子,你願意與史可法一起死嗎?”

“一人之父,就是終身之父。”史德威說道:“況,我區區武人,能爲史公之子,便是是死了也可含笑。”

張軒看了一眼史德威,什麼也沒有說,轉身就走了。

出了監牢之後,張軒說道:“揚州附近,可有梅花嶺?想來定然是有的,就將史閣部葬在梅花嶺上,讓史德威爲史閣部收屍吧。”

“是。”張素說道。

他雖然不知道,爲什麼張軒一定要將史可法葬在梅花嶺之上。但是張素也沒有多問,照辦便是了。

張軒處理了史可法的喪事,心中鬱悶之極。

他雖然知道,史可法一去。江南之地,再也沒有一點阻礙,但是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的感覺,還是讓張軒感到很是鬱悶。

雖然很多時候人是不分好壞,只分立場,但是讓這麼多人死在內耗之中,讓張軒還是不舒服,暗道:“什麼時候,才能結束中原亂事,讓漢人精英不再爲漢地十八省,再耗盡心血。而是將才智本領都用在外面。比如,南洋,比如西北。”

想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有一個強大的漢人王朝。張軒深吸一口氣,單單爲了這個目標,他就要百倍的精力去做事。

首先整頓的是軍紀。

曹宗瑜巡查全城之中,抓了大概千餘人,但是張軒軍中之人,卻不到五分之人,其餘都是趁火打劫的地痞流氓。有活力的社會組織,這東西還真不是現代纔有的,在明代城市化比較大的地方,都有這些東西。只是在正規軍面前都是渣渣。

張軒這才發現,估計是錯怪了曹宗瑜了。

張軒發現了的那一具女屍,未必是軍中所爲。不過,不管怎麼說,軍紀常常整頓一下,還是好的。隨即張軒大筆一揮,勾去了這千餘人的頭顱,也算是張軒給揚州百姓帶來的禮物。

這個禮物就是嚴打。

隨即張軒讓張素接管揚州府的政務,就好像是張樸在汝寧府做得一樣,先將城中的秩序理上一遍。而張軒卻選另一件事情做。那就是和鹽商談一談了。

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十章 收兵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九章 攻城三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六章 攻城之前
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十章 收兵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九章 攻城三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六章 攻城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