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

?

第五十七章

竭澤而漁

李正方已經奠定了曹營第一神醫的名頭,甚至可以說是義軍第一神醫也不是不可以,雖然說羅玉嬌跟着張軒過來了,甚至匠作營也跟着張軒過來好一部分,但是李正方卻是羅汝才萬萬不能放人的。

故而張軒只能將李正方兩個弟子之一的甘草帶了過來。

張軒不等吳氏兄弟來,先將甘草叫過來,說道:“荒野之中的草木,那些有毒那些沒有毒,你都知道吧。”

甘草依舊記得張軒在襄陽如何逼迫他們師徒兩人,故而在張軒面前頗有幾分戰戰兢兢汗不敢出的模樣,說道:“小的,雖然常常上山採藥,但是隻是對藥材熟悉,對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就記不清楚了。”

張軒一聽,皺起眉來。

張軒想挖野菜,就不會是簡簡單單的挖一點,而是大面積,大規模的。但是如此大動作,搞出食物中毒就不好了,所以張軒才第一個將甘草叫過來。只是甘草對此也不是很瞭解。

“《救荒本草》、《救荒本草》。” 甘草見張軒一皺眉,被嚇得渾身冷汗直流,忽然想起了什麼大聲說道:“本朝周定王編撰一部《救荒本草》裡面都荒年可食的野菜。”

張軒說道:“周定王?《就荒本草》?”

甘草嘴巴好機關槍一樣,將自己所知道的東西噴了出來,說道:“周定王,就是太祖爺第五子,如今封在開封的周藩之祖。他編撰的《救荒本草》專門記住野菜,據師傅說其中野菜有四百多種之多。大多還都是河南本地的野菜。”

張軒也顧不得別的,大聲說道:“書?在哪裡?”

“小的這裡沒有啊?”甘草幾乎帶着苦腔說道。

張軒也知道他手中也沒有。他從襄陽開始,就開始在身邊帶一些書,但是行軍之中,所能攜帶的書籍是有限的,張軒多帶史書,還有一些官府內部的資料。這是爲了讓他更加了解這個世界。但是這《就荒本草》還真沒有。

如果他知道有這一本書的話,說什麼也要帶上一本。

還好,在明代臨潁縣還是屬於開封府管轄的,而周王又是封到開封,影響力非常大,自己祖上所寫的書,自然要大書特書了。最少在開封轄區,這《救荒本草》並不是難找的,更妙的是,周定王所寫的,大多是開封本地的野菜,而臨潁距離開封,不過數百里,兩地風貌相差不大,所以如果在江南找這一本書上的野菜,可能收穫很少,但是在臨潁找,卻是很容易找到了。

而且這本書還是圖文並茂,雖然上面沒有標點,而且是繁體字,張軒讀得有些吃力,但並不影響他對這一本書的看重。

“讓匠作營的老王過來。”張軒說道:“將這一本書上所有的圖畫統統雕版,給我印上一千分。”

張軒很快就吞掉了自己的大話,首先臨潁小縣並不是江南書香之地,根本沒有什麼現成的雕版,也沒有配套的墨,必須重現打造。臨潁一般都是從汝寧府買書的。根本不自己印刷。

不過,這都是小問題。

張軒與吳氏兄弟商議過之後,留曹宗瑜守城,其餘所有人都出去挖野菜。

大量人手挖野菜,效率果然不錯,不過效果並不是太好,因爲臨潁數萬人早已是依賴野菜活命了,從春天遺留到現在的野菜已經不多,更多的是一些有毒的必須處理過才能食用的東西。

不過,大明周定王的《救荒本草》,還挺全的。什麼都有詳細的記載。

張軒看縣衙大街上,鋪着一地的野菜,當然不單單是張軒心中野菜模樣,有一些東西是某些東西的根部,有得是某些植物的果實,剩下的纔是張軒心目之中野菜模樣,也就是草本植物,其中也就是根莖比較多,畢竟容易採摘的野菜,全部已經被採摘了,甚至一些地方的樹皮都扒了,張軒現在所做不過是掃尾而已。心中鬆了口氣,心中暗道:“有這些野菜,縣城之中三萬人能支撐一段時間了吧。”

“將軍,你這樣做是竭澤而漁。”甘草聲音之中帶着幾分顫抖說道:“僅僅是今天一天,縣城外面數裡之內,就沒有了野菜。根本採不了幾天。”

“的確如此。”張軒說道:“不過,現在已經十月了,地裡面的野菜還能活幾天。”

如今是小冰河時期,降溫很早,其實現在張軒已經感到很冷了。草木凋零的很快。即便是張軒不去採摘,也維持不了多長時間了。張軒有一點發愁,野菜最多能採數日,畢竟數千人一起動手,所過之地,那禁止是比掃地還乾淨。但凡是帶點綠色的植物,都被帶過來,甚至一些野麥如果不是被張軒提前打了招呼,這些東西也會被採過來。

張軒腦袋之中閃過一絲靈光,抓住甘草問道:“你剛剛說什麼?”

甘草小心翼翼的說道:“我說:‘這野菜採不了幾天。’”

“不。”張軒說道:“是前一句。”

“‘這是竭澤而漁。’”甘草小心的說道。

“對,竭澤而漁。”張軒說道:“我怎麼沒有想到。”

竭澤而漁這四個字,後世之人給這個詞彙增加了太多的感情色彩,其實就本身來說,他說的不過是一種捕魚方法而已,將一片水域的水全部放幹,用來捕魚的辦法。

“有一個地方,一定有東西吃。”張軒心中暗道:“那就是河裡,臨潁這一帶,並不缺少河流。但是卻沒有多少人有將河道放乾的組織能力,但是我卻可以。”

有很多人有一種錯覺,似乎旱災就是大地龜裂,河流乾枯,甚至連黃河都斷流了。其實並不是,最少古代的旱災並不是這樣的。只要雨不按時節下,比如莊稼需要水的時候不下雨,就已經是旱災了。一連百餘天不下雨,更是如此。

某地大旱,並不是說某地一點水都沒有了,而水無法澆進地裡面,影響糧食生產。其實如果不是現在都用機井澆地,北方普遍比較旱。

臨潁從來不缺少河流,穎水就在縣城南邊流過,護城河就引得穎水。每一個村莊附近都有大大小小的河道,受大旱影響,很多小河都斷流了,但是穎水這樣的大河,是不會斷流的。

張軒有一個這個想法之後,並不能立即開始。要準備一段時間,比較要攔截河道,讓一段河道空下來捕魚,其實也是一個不小的水利工程的,需要細細規劃,要不是旱情讓水位下降了不知道,張軒這個計劃未必能夠成功。

張軒立即召來匠作營與張氏兄弟,要細細規劃一番。

張質聽了,說道:“如今縣內大小河流斷流無數,也就南邊穎水,飲馬河,數條河還沒有斷流。將軍想如此,就必須向穎水下手,這可不是一個小工程啊。”

張軒說道:“如果不困難,能輪到我們出手嗎?”

雖然如此說,張軒已經神色凝重,要知道穎水不得不慎重,穎水寬一百多米,要將這樣一道大河給放幹,還真不是一個小工程,雖然因爲旱情,水位下降,沒有一百米寬,但是最少有五六十米寬,而且天氣越來越冷了。如果不盡快動工的話,到了冬天天寒地凍的就不好辦了。

張軒一邊扒着青草樹根莫名果實配在一起的野菜飯,忍着苦,比較苦,超級苦,澀,比較澀,超級澀的味道,心中暗道:“人家來古代吃香喝辣,我只能吃草,即便爲了我自己,我也要挖幹穎水,我要吃魚。”

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時中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五十五章 大戰落幕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九章 搶收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九章 攻城三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十五章 夜宿第二章 樊城二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三章 岳陽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七章 攻城第二章 授田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五章 取士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二章 授田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十二章 作坊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六十章 叛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二章 樊城二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
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時中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五十五章 大戰落幕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九章 搶收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九章 攻城三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十五章 夜宿第二章 樊城二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三章 岳陽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七章 攻城第二章 授田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五章 取士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二章 授田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十二章 作坊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六十章 叛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二章 樊城二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