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授田二

“將軍,這恐怕不妥。”張質說道:“汝陽一縣,恐怕提供不了這幾十萬畝土地,而且我聽將軍的意思,也要爲民授田,恐怕更是不足。”

不是不足,是很大不足,汝寧農業開發的早,再加上地勢平坦,水流衆多,幾十萬畝土地倒是有。但是汝寧本地人也要吃飯,如果一古腦將所有土地都徵了去了,不知道要絕汝寧城中多少人的生計。

因爲汝寧城附近有很多人都是崇王的佃戶。但是分給很多士卒的田地,恐怕用不了這麼多的佃戶。

“無妨。”張軒微微一笑,說道:“我從來沒有想過,將全軍士卒都安置在汝寧府城附近,我是汝寧節度使,而是汝陽縣令。先安置一部分。之後的事情,先吊着也不妨。”

張質一聽就明白了。

雖然張軒現在只能控制汝寧府城,但是他絕對不甘心,只坐守孤城。

什麼劉洪起,沈萬登之流,遲早要一一收拾。

張質思量了一會兒,說道:“即便如此,這一件事情,也不是今年可以辦到的,恐怕明年才能實質性的授田。”

隨即張質開始一一說明問題所在。

首先是編戶,不編戶,根本不知道治下到底有多少人。根談不上爲民授田了。

只有編戶之後,纔有授田之事。

而且張質特別說明,先編戶再授田,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人手的問題。

所謂車前店腳牙,無罪也該殺。想要完成編戶,授田這麼大的工程,單單靠張質手下的這一點人,再加上府衙與縣衙的衙役決計不夠的。

特別是那些衙役,早就是老油條了,用他們做事,壞事的機率太大,以張質的意思,全部罷免,再命百姓出首,凡是民憤太大之人,全部殺了。再挑選一些身家清白的讀書人做事。但是這些剛剛開始做事,經驗難免不足,故而也要先易後難,先編戶,再授田。

而且張軒再這裡說的三十畝,五十畝,其實只是相對值,不是絕對值。田裡的事情,有太多的貓膩了,比如,大畝與小畝的區別,旱田與水田的區別,如是等等。

官府文書,錯漏太多。要想做這一切,必須先丈量田畝。

這又是一個大工程。

這些事情,絕對不是年前區區一兩月的時間,能完成的。所以授田之事,必然放在年後了。

張軒想了想也就同意了。

會議散後,各人都去忙了。

制定一個計劃,非常容易,將這件事情落實下來,卻是一件難辦的緊。

軍中營制,三營一隊的規劃,張軒絕對親手爲之,絕不會假手於人。但是編戶授田之事,卻需要張質親力親爲了。

議事之後,張軒就搬到了城外軍營之中。

“曹兄,這南陽營有賴於你了。”張軒對曹宗瑜說道。

在亂世之中,強幹弱枝,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張軒也是如此,雖然新設兩營,但實際上,張軒所領的臨潁營大多都是跟隨他的老卒,被任命爲營官的曹宗瑜,與王進才,都是帶了幾百人,再加上官軍俘虜,建立新營而已。

而曹宗瑜是張軒最信任的人,在軍事素養之上,恐怕還在張軒之上,故而任命曹宗瑜爲營官,也是自然而然的。張軒還從營中抽調了十幾名當初南陽從軍的骨幹。

不得不,應接不暇的戰事,就好像是大浪淘沙,當初張軒當初在南陽招收的數百將士,現在也只剩下不足百人了,最有出息的是秦猛,此刻已經是一個把總了。剩下的也是各級軍官,也算是軍中骨幹。

也算是張軒對曹宗瑜的支持。

“給我三個月時間。”曹宗瑜說道:“我給你一個能打仗的南陽營。”

“好。”張軒說道。“曹大哥,也不用多忙碌,以我之見闖王那邊順利的很,我們這邊有相當一段時間,太平無事,不要崩得太緊,改日將嫂子帶來,我與玉嬌,四個人一起吃一頓飯。”

曹宗瑜臉上微微帶笑,說道:“好。”

張軒對曹宗瑜十分信任,不用多做叮囑,就防手讓曹宗瑜做了。但是對王進才就不是那麼信任了。

王進才一進來,就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面之上,說道:“卑職拜見將軍,多謝將軍提拔之恩,卑職定然唯將軍之命是從。卑職---”

“好了。”張軒微笑的將王進才扶起來,說道:“不用如此,你也是統兵三千的營官了,在官軍哪裡最少一個遊擊參將了。怎麼還這麼沒有體統。好生站着,我這裡不用你跪,你只要好好辦事便是了。”

王進才帶着幾分感激涕零說道:“將軍對卑職天高地厚之恩,卑職不知道當如何回報。只願爲將軍結草銜環,當牛做馬以報了。”

張軒聽得這不倫不類話,反而笑了,說道:“你那裡學來的馬屁話。不要廢話了。說說吧,你準備怎麼辦?”

張軒對王進才,其實並不是太放心。

無他,曹宗瑜可以爲他張軒斷後,幾乎戰死,但王進才這廝絕對做不到的。

王進才這個老兵油子,只會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他膽小慎微,不會輕易背叛他,但是指望他有多忠誠,那就是說笑話了。

只是張軒翻翻自己的夾帶之中。除卻王進才,沒有人能擔任一營之主。

鄧和敢打敢殺,衝鋒陷陣是一員驍將,但是擔任一營主將,卻有些缺陷了。羅岱是一名騎將,放入步營之中簡直是浪費人才。其餘的人資歷太淺薄了。貿然提拔,恐怕有些拔苗助長。將人放在不合適的位置之上,不是對他們好,而是害了他們。

唯獨王進才雖然油滑,但從軍經驗豐富,在軍中摸爬滾打不知道多少年了。雖然沒有門路爬上去,只能在保定軍中擔任低級軍官,但是人緣很好,在保定兵投降之後,能夠推舉他來與義軍交涉,可見他的威望。

而且這一次俘虜的士卒,也有不少是楊文嶽麾下的保定兵,王進才的出身,可以給拿些保定兵安全感,基於這兩個原因。張軒才決定王進才擔任營官。這也是張軒將這個營命名爲保定營的原因。

王進才擔任營官之後,保定營或許不是一等一精銳,但是維持一營運轉,安撫士卒,卻不是問題。

“將軍,我想從軍中抽調一些保定籍的軍官,不知道可不可以?”王進才小心翼翼的說:“我想有我們這些人,在新兵會很快安定下來了的。”

“好。”張軒說道。“放手去做吧,等會兒給鄭廉一個名單,你要誰我都給你。”

“多謝將軍,多謝將軍。”王進才隨即又說去了保定營會如何如何。

張軒微笑聽得,心中卻沒有怎麼在意,因爲王進纔講的都是張軒講課時候教給他們。王進纔不過再說一遍而已。甚至可以理解王進纔再用這種方式向張軒表忠心,表示他是張軒的宗實信徒。

張軒與王進才談過話,送走王進才之後。鄭廉悄聲將王進才留下的名單送了上來。

張軒拿過來一看,全部都是當初降兵之中的軍官。他用手指掐着眉心,冷笑一聲,略帶疲憊的說道:“黨中無黨,帝王思想,派中無派,千奇百怪。”

不管張軒心中有沒有警惕,這種抱團行爲,但是在時候,爲了最快速度的提升戰鬥力,他所能做的只有照準,不過他也準備埋下幾個伏手,耳目,這一點就不足與外人道也。

隨即他大筆一揮,在這名單之上寫下兩個字:“照準。”

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三章 搶飯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十五章 夜宿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三章 搶飯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五章 峽石城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六十章 鑄炮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六章 王度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六章 王度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一百章 俠義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十二章 撤軍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八十九章 李昇
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三章 搶飯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十五章 夜宿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三章 搶飯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五章 峽石城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六十章 鑄炮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六章 王度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六章 王度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一百章 俠義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十二章 撤軍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八十九章 李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