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

李過心中一動,對王光恩的戰績,他還是知道了。屢次挫敗闖王圍攻的就是王光恩,這個時候王光恩帶着援軍過來,不用太多,只需一兩萬,就足以佔據絕對優勢。

到時候李過即便有一些想法,也什麼都做不了了。

李過暗道:“不行,必須立即行動。”說道:“高大人,如今鄖陽岌岌可危,以我之見,還是先派援軍吧,小王不才,願意帶兵支援鄖陽。”

高鬥樞搖搖頭說道:“我倒是相信殿下,只是----”

“只是什麼?”李過問道。

“只是外面的流言蜚語實在太多了一點。”高鬥樞說道:“說順王有異心。”說到這裡,高鬥樞猛地一頓,似乎是在警告,或者在提醒,說道:“當然了,我是不相信的。”

李過心中猛地打了一個突,幾乎瞬間有將這個老傢伙殺了的衝動。隨即又按捺下去了,說道:“其實我想出徵,也是有私心的。陛下封我爲順王,我終究想爲朝廷做些事情,好讓順王名副其實,高一功與我有舊,我想陣前勸說高一功棄暗投明,爲朝廷效力。纔有此心,如果高大人疑我,就當我沒有說過吧。”

李過說完之後,就要離開。

“且慢。”高鬥樞說道:“是我冤枉了順王,如今的局面還非順王出馬不可。”

隨即高鬥樞將所有情報都送到了李過手中。

李過拿過來一看,這些情報他都有渠道看見,假裝很驚訝的說道:“局面已經危急到如此地步了?”

高鬥樞說道:“正是如此,襄陽非出兵不可了,順王既然有此心,就帶本部人馬,卻一趟鄖陽,到了鄖陽之後,無須求勝,只需拖着賊人,大軍不日就從水路到來。切記切記。”

李過心中大喜,臉上嚴肅的說道:“請高大人放心。”

李過心中猛地鬆了一口氣。

終於可以離開襄陽城了。

李過從來沒有信服過大夏,特別是李自成死後,滿心思都是報仇。只是闖營其他人卻不是這樣,即便是重要將領,也有別的心思,劉芳亮藉故養傷,去了江南,丟下了軍隊。而袁宗第,雖然憤恨李自成之死,但是讓他起兵造反,卻猶豫不決。

李過所能影響的,不過他本部人馬一兩萬左右。

而襄陽城中,有高鬥樞帶來的鄖陽軍王昌部七八千人,楊承祖留下的士卒,一兩萬左右,更讓李過忌憚的就是襄陽城的火炮,至少有一百多門重炮。

因爲鐵模鑄炮法的盛行。大夏火炮鑄造速度相當快,故而上一作戰用的火炮,根本沒有帶走,都就地安置下來,成爲襄陽城的城防火炮了,這麼密集的火力,讓李過不得不打消了。在襄陽城謀逆的想法。

他思來想去,只能將軍隊帶出去之後,纔能有獨走的機會。

而且宜早不宜遲。

即便李過也不得不承認,下層士卒其實很少關注上面是誰的,不管李自成對他們有多大恩德,時間一長,該忘的,也就忘記了。再說,大夏對闖營殘部待遇不錯,最少戰兵一年十八兩的軍餉沒有短缺過。要知道大夏自己軍隊之中,一些非主力軍隊,軍餉其實也是有缺額的。

不過,對於之前欠餉,欠成習慣,一欠就欠好幾年的前明軍隊,那麼一年有十兩銀子,他們也是很滿意了。

時間長了,李過真不知道,有多少人跟着他走了。

必須是現在,還好,高鬥樞是一個糊塗蛋。居然放他出城了。

李過卻不知道,高鬥樞看李過走了之後,臉上露出一絲冷笑。

高鬥樞現在雖然投降了大夏,但是對各地流寇,心中向來是鄙視的,對李自成也不大看上眼,否則李自成如日中天的時候,五次圍剿鄖陽,更有不知道多少次的勸降,都被高鬥樞拒絕了。

就可見高鬥樞的心志之堅。

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東虜幫了夏朝一把,如果沒有東虜的入侵。高鬥樞也不會這麼快就轉變心思。高鬥樞固然與流寇看不過眼,但是對清軍就未必看過眼了。

而錢謙益擔任內閣首輔,高鬥樞又是寧波人。他才決定投靠夏朝。

只是很多事情,並不會因爲他的立場轉變,而轉變。

對李自成他依舊看不上眼,同時看不上眼的還有李自成這些殘部。他上任之後,第一天就覺得闖營殘部是一個麻煩。這固然是大明官員對闖營的歧視。但同樣是一個文官,對下面割據勢力天然反感。

似乎每一個文官天然具有的將一起都歸納到政府管轄範圍之內的政治觀念,所謂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他一直在想如何將闖營殘部消化掉。

思來想去,他就覺得師出無名。但是這個時候李過給了他機會,他豈能不好好把握住。自然要順水推舟一把,讓李過去做他想要做的東西。所謂鄭伯克段於鄢。

李過不挑事,高鬥樞也要讓他挑事。

否則怎麼名正言順的清理闖營殘部。

當然了,高鬥樞也要事先做好準備,不能讓事態超出他的控制範圍。他隨即寫了一封書信,送到了水師之中。

一艘快船很快就子昂書信送到漢水一處彎道之中。

周輔臣拿過來一看,隨即遞給了賀虎頭,賀虎頭看了之後,又遞給王光恩。賀虎頭問王光恩說道:“王將軍,如果高一功兵臨城下,令弟抵擋的住嗎?”

王光恩說道:“請將軍放心,鄖陽城在漢江之北,突入漢江之中,三面臨水,漢水是鄖陽城天然的護城河,只能從北邊一面進攻,而鄖陽城北,已經經營數年,城高池深,城中物資也不缺乏。”

“多的不敢說,但是不管有多少人馬來攻,支持十餘日還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李過看見的話,就會大吃一驚,因爲高鬥樞所言的王光恩其實早就到了。再加上週輔臣的水師,以及賀虎頭本部人馬,這一支軍隊最少有三萬人之多。

而且賀虎頭親手殺了李自成,他對闖營的態度可想而知。

羅玉龍對高鬥樞的計劃不置可否,但是卻派了賀虎頭來,其實也是說明他的態度。作爲一個皇帝來說,面子上是一回事情,但是在心中任何不穩定的因素,都想要剷除。

賀虎頭說道:“既然如此,就多等幾日,看這位順王殿下,會給我們玩出什麼花樣來。”

周輔臣說道:“如果,李將軍真都的是忠心耿耿?”

賀虎頭冷笑一聲,看着周輔臣什麼也不說。周輔臣心中一動,暗道自己失言了。

羅玉龍對李過已經猜疑如此,即便李過真的是忠心耿耿,今後也不過是一個閒職的下場,但是李過面對羅玉龍京城召見,卻據不赴京,已經上了羅玉龍的黑名單。

甚至與李過現在的行爲沒有太多的干係了。

如果李過夠聰明的話,就該早早的放棄兵權,還有一條命在。

只是李過是決計不肯的。

此刻的李過還不知道漢水某處有要他命的存在,而是帶兵乘船西進。他回頭看了一樣襄陽城。這一座城池承載着李過太多的回憶了,李自成在這裡登基,也在這裡放下一切,投奔羅汝才,也就註定了他的死亡。

這一切的一切,讓李過不能釋懷。

“我會回來的。”李過心中暗道:“這一切的一切,我都要要回來的,張軒,羅玉龍,羅汝才,你們給我等着。”李過心中的恨意簡直無處宣泄。

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四十一章 夜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四十章 奪門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十五章 鐵模?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二章 授田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八章 攻城二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十章 綠帽子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時中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
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四十一章 夜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四十章 奪門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十五章 鐵模?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二章 授田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八章 攻城二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十章 綠帽子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時中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