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

對於張軒來說,高一功並不是一個陌生的人。

甚至可以說,闖營與曹營之間的高級將領大多互相熟悉。。畢竟雙方同源而出。

彼此之間,即便沒有怎麼接觸,很多實際還是很瞭解的。這還是張軒加入義軍比較遲。如果他如羅玉龍一般從小在義軍之中長大,那麼彼此之間的接觸只會更多,不會更少。

但是張軒總覽高一功所做所爲,總覺得他不會就投奔張獻忠。

不過,張軒還是要做些準備的。

回來之後,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召見劉文秀。

劉文秀武昌也待了一段時間了,將大西與大夏之間的交易已經確定下來不少了。

論輩分羅玉龍要叫張獻忠一聲叔叔。雖然大夏的實力在大西之上。但是羅玉龍已經在正式文書上稱呼張獻忠爲皇叔。

雙方的交易也達成了,張獻忠花了數十萬兩銀子,在大夏賣來一大批物資。而且雙方的交易也基本結束了。

再過一段時間,劉文秀就要離開了。

劉文秀不敢怠慢張軒。不過一會功夫就到了,行張軒行禮微微躬身,說道:”拜見鄭國公。”

“免禮。”張軒說道:“劉將軍請坐。”

兩人坐定之後,張軒說道:“劉將軍,高一功的事情,你知道了吧。”

劉文秀說道:“外臣略知一二。”

高一功在鄖陽與夏軍交手的事情,或許不知道細節,但是大概情況,劉文秀還是聽說過的。

畢竟鄖陽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會報到武昌來,以這個時代的官員操守,完全保密是決計不可能的事情。

張軒說道:“如今有一些新情況,高一功不敵我軍,已經轉向向南,進入大山之中,此刻還不知道是向川中,還是向東方。還是盤踞山中不出來。”

盤踞山中不出,這個選項是可能性最低的,張軒不認爲山中能夠養那麼多人。

但也不能完全排除。

劉文秀心中微微一動,說道:“鄭國公的意思是?”

張軒說道:“如今高一功在兩國交界之處,是我們共同的麻煩,還請劉將軍轉告大西皇帝陛下,要好生防範。如果可以可以雙方合作,一起解決這個麻煩。”

劉文秀說道:“外臣這就回蜀中,定然會將此事稟報陛下。”

張軒之後目送劉文秀離開。

他其實並不認爲,張獻忠得到消息之後,會與大夏合作圍剿高一功。甚至張軒覺得張獻忠派人去招攬高一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畢竟張獻忠在蜀中的處境並不是很好的。急需兵力。如果李自成沒有死,李自成的部下,張獻忠或許不敢招攬。但是如今李自成已經死了,闖營餘部被大夏吞下了不少,張獻忠自然敢吃剩下的。

“如果這樣就好了。”張軒心中暗道。

在張軒心中,並沒有一定要將高一功置於死地的想法,就像是羅汝才其實也並沒有一定要置李自成於死地一樣,如果不是羅汝才天不假壽,未必一定要用這樣的手段處置了李自成。

而今也是一樣,畢竟當初都是並肩作戰的戰友。如果高一功投奔了張獻忠。張獻忠自然會壓制高一功不與大夏爲難。對這個結果,張軒也可以接受。

大夏最近的傳略是北守南攻,先平南明再說,至於其他方向與其他人戰事,是能不打最好不打。

不過,最後能不能達成這個結果,張軒一時間也沒有把握。

他立即以西京留守的名義起草命令,命令鄖陽府,荊州府西邊各縣都嚴加戒備,有賊人從山中出來,急速彙報。

隨即清點江上各部水師。

但是張軒發現這一段時間,夏軍水師在長江之上處於空缺狀態。

原因無他,周輔臣所部在漢江水域,不在長江水域,而鄭家的水師,已經大部分退出長江了,只有鄭泰所部在長江口駐紮。

剩下的水師哪怕是民船,都參加羅玉龍回南京的行列,這些船隻有數百艘之多,畢竟十幾萬大軍。

所需的船隻海量,整個長江幾乎爲之一空。武昌這邊的水師自然是沒有多少了。除卻一些船隻在岳陽以北,與明軍對峙之外,幾乎沒有成建制的水師了。

張軒決定抽調周輔臣一部,加強長江上的警戒。

只是張軒這個決定,有一些太晚了一些,從武昌下令道襄陽,然後襄陽在傳遞給周輔臣。周輔臣再順着漢江到長江。這其中用十日就算快的了。

但是十日時間可以發生太多太多的事情了。

遠安縣。

遠安縣就是當初張軒跟着羅汝才突出大山之後,遇見的第一個縣城。

其實這裡也是大夏實際控制的最西側了,這個縣有大夏一個營的駐軍。也算是防禦要點了。

至於更西的縣城都在山巒之間,遍佈在大山之間一些山谷之中。很多縣城並不是大明初年就有的,而是在成化年間流民之亂後,與鄖陽府一起設立的,原因就是爲了安撫滯留山中不出的流民。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這些縣城的地理位置。

對於這些縣城,大夏根本鞭長莫及,最多是派幾個書生去當縣令,或者乾脆從當地任命一兩官員當縣令,只求能安撫山民平安無事,至於賦稅都不想要,因爲大多數山民都是要錢沒有,要命一條。

在這些地帶,黃龍姚天動這些山寨頭目,要比官府的權威都大。

所以,高一功在這些人的幫助之下,就突兀的出現在遠安縣之外。

遠安小縣,人口並不多,看上去不過後世稍稍大一點的小區,人口不過二三萬人。即便是在這裡駐紮的軍隊,也是老弱病殘,是前明降兵,稍稍整頓一下安置在這裡。

面對高一功的大軍,遠安小縣根本沒有抵擋的架勢,就被拿了下去。

三千士卒戰死數百之後,其他的都投降了。

隨即被高一功分配給各部將領,遠安城的物資也被洗劫一空。

所謂發財立品。高一功如今狼狽不堪,山中道路崎嶇,糧食又緊缺,高一功不得不以身作則,節約糧食。他都這樣了,更不要下面士卒了。面對嗷嗷待哺的士卒,任何軍紀都無能爲力。

高一功索性下令,不殺濫殺,但是城中的糧食布匹等物資都被徵用爲軍資了。

在遠安稍稍補給了一下。高一功也知道,這樣的情況萬萬瞞不住的,畢竟是一個縣城,數萬大軍行軍這麼大的痕跡,怎麼可能瞞得過去的,就如張軒瞭解高一功一樣,高一功也瞭解張軒。

這位在義軍之中與李信齊名,被成爲小周瑜的將領。絕對不是笨蛋,這麼大的動靜想被忽視都不可能。

高一功自然知道剩下的時間,就是與張軒賽跑,也要賭文安之能不能賺了夷陵城。否則高一功所部,還真不好過。所以下了遠安之後,高一功根本沒有下令修整,就大舉南下。

向夷陵而來。

還好,高一功帶着麾下將士,從延安開始,幾乎繞過整個大西北,一路走過來,別的或許不行,但是趕路的本事卻是一等一。因爲跟不上大軍的士卒都已經被拋棄了。

下場可想而知。

與此同時,遠安縣的情況也在一站接着一站,烽火報急向武昌而來。

張軒在武昌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已經是一日一夜之後了,看了這封書信,張軒反而平靜下來了。就好像房頂上第二個靴子終於落地了,不過隨即張軒又皺起眉頭。

這樣的情況,高一功的意圖也暴露無疑。就是南下投明。

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一章 成軍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一章 樊城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一百零四章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二十章 伏擊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十六章 決戰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
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一章 成軍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一章 樊城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一百零四章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二十章 伏擊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十六章 決戰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