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

江山如畫

“今日你知我知,又不外傳,又有什麼影響啊?”羅汝才說道。

“大帥。”吉珪上前一步,義正言辭的說道:“何爲你知我知,大帥當知道,此事既然已經出了大帥之口,就不可能完全保密,我倒是可以守口如瓶,但是大帥真覺得可以不露半點口風嗎?”

“這---”羅汝才心中一動,他暗暗後悔,前日酒後失言,恐怕賀一龍能猜出他幾分心思。

吉珪見羅汝才眼光有一點猶疑,心中大喜過望,繼續說道:“當然,屬下也知道,張軒乃大帥愛婿,我說的處置,也不會傷他的性命。而今大軍要南下攻左良玉。汝寧之地,沒有人鎮守,大帥何不與闖王商議一二,讓張軒留鎮汝寧,如此不是可以兩全。”

羅汝才目光一凝,說道:“此事到此爲止。無須再言。記住今後外面有任何流言,我都拿你試問,去吧。”

“是。”吉珪說道,乖乖的退了下去。

不過,這一件事情,哪裡有那麼容易結束。

張軒從賀一龍那裡得到長江防禦的第一手資料,結合自己手中的種種資料,連夜做出了一個計劃,立即去見羅汝才。他見了羅汝才也沒有多說話,將一副地圖鋪開了。地圖上面寫着:“江山社稷圖。”

羅汝才眼前陡然一亮。

張軒心中暗道:“果然不枉我花費如此大的功夫。”

這一副地圖,是張軒幾個月的心血所繫。

張軒不會做圖,也沒有將整個中國地圖都默背下來的本事。不過,他上學的時候,牀頭就有張中國地圖,他日日相對了不知道多少年了,早已將大致輪廓記在心上。

這一副地圖,是張軒對照心中的印象,收羅各種各樣的書籍,朝廷的文書,乃至黃冊檔案,等等文件一點點的填補起來的,當然了也有張質三兄弟,已經張軒營中的一些文人蔘與進去。

不過,他們的見識實在不廣,這地圖在河南的一帶還算是有一點譜,出了河南,很多地方,根本就只有大致輪廓而已。

但是不要小看,這個大致輪廓。

古代地圖是國之重器,雖然不是能說藏之深宮,但也不是一般級別的官員可以看到的。

羅汝才縱橫南北,也繳獲過不少官軍的地圖,但是那些地圖都是局部的,一省,或數省,從來沒有一副範圍如此之大,幾乎將整個大明朝廷,與小半個東亞全部給包擴進去了

羅汝才幾步走上前去,細細品讀,時而點頭,時而搖頭。

羅汝才轉戰天下,可以說是活地圖。自然能看得出來,這地圖之上繆誤不少,但是大體上來說還是正確的。即便有這樣那樣的錯誤,但是這一副地圖對羅汝纔來說,也是無價之寶。

“爹。”張軒靠近說道:“你看此處,而今左良玉坐鎮襄陽,馬士英已經北上鳳陽,宋一鶴兵馬正御黃河,長江從安慶廬州一帶,千里長江官兵不可盡守,我營數萬將士,橫渡長江,直掏江南,至於南京京營拿些爛兵,根本不是大軍的對手。到時候大事可定。”

張軒所言有不盡之處,首先,張軒沒有說,馬士英北上鳳陽,是從什麼地方北上的,就是從安慶,廬州一帶,張獻忠與革左五營在此蹂躪一番,馬士英協盧九德所督的勇衛營,從下游而來,雙方略有交鋒,但是戰事並不是多大,反而好像是有默契。

時間,就是在闖曹大軍圍攻開封府的時候。

張獻忠退入湖廣之後,馬士英留兵鎮守之後,才拔營北上保護中督鳳陽。

不過,張軒卻沒有騙羅汝才的意思,曹營數萬精銳,對付馬士英留守的兵力,絕對是綽綽有餘的。

只要過了長江,明朝在江南有什麼兵力?至於那些只在紙面上的操江水師,與南京京營?根本不值一提。

張軒對打破長江之後,江南傳檄可定,信心十足,無他,就是參照,清軍下過長江之後,順利的簡直不像樣。江南士大夫之中,固然有很多人鐵骨錚錚,寧死不降。但是更多都被江南的暖風都吹軟了。

“果然是江山如畫。”羅汝才長嘆一聲,他心中暗道:“我如何再年輕十歲,不,五歲。不,那麼上天再給我五年壽命,這江南我就打了。可惜天不假我。”

羅汝才一輩子的經驗,告訴他,打下江南,並不是戰事的結束,而是開始。以張軒的計劃,立足江南,南征北戰,一切順利的話,十年之內,能平定天下,就已經是往短裡算了。

一想到,如果他打天下打到一半,一命嗚呼,羅玉龍能鎮得住那些驕兵悍將嗎?能與李自成,張獻忠,朝廷,乃至東虜爭鋒嗎?所謂知子莫若父,如果他平定天下,將這天下傳給兒子。羅玉龍大概能守住,但讓他接着自己打下去,結果如何,卻不是羅汝纔可想了。

“將此策呈給闖王吧。”羅汝才手靜靜的地圖之上撫摸着,說道。

張軒大吃一驚,心中立即反應過來,說道:“

爹,你這是何意?以爲孩兒是吃裡爬外之人嗎?”

不管怎麼說,張軒已經是羅汝才的女婿。他的立場只能站在羅汝才這邊,決計不能首尾兩端。敢與騎牆的人,敢與在三個雞蛋之上跳舞的人,都是手腕非同一般的人,而張軒自認沒有這分能耐。

再者,即便張軒不想承認,他有現在都是羅汝才一手提拔的。沒有羅汝才,他或許能在義軍之中混下去,但是決計不可能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之中,擁兵萬餘,成爲義軍之中的一個不大不小的軍頭。

他即便想投李自成,即便不去想如何同羅玉嬌交代,單單說他麾下羅岱,鄧和等人是從哪裡來的。當初羅汝才當成陪嫁給張軒的人手,現在可是張軒所部的中堅力量之一。

他們固然忠於張軒,畢竟在羅汝才身邊,他們不過是區區親衛而已,但是在張軒這邊,他們就是統兵數百的軍官。不過說,羅汝纔對他們沒有一點影響力,就是瞎扯了。

不管是從利益上,從感情之上,張軒都不能背叛羅汝才。

所以不管羅汝纔是真說也好,是試探也好,張軒都要毫不猶豫的給出反應。

“我老了,沒有爭雄天下的雄心壯志了。”羅汝才說道:“你的謀略,我只能辜負了。”

張軒臉上一白,他最害怕的時候發生了。

張軒既然成了羅汝才的女婿,最擔心的莫過於襄陽之變,李自成火併羅汝才。他自己也會成爲李自成清洗的對象,而身死異處。

他想盡一切辦法,讓羅汝才自立,就是因爲這個。

眼看大軍進攻襄陽的時間,越來越近,張軒也只記得李自成是在襄陽火併羅汝才,但是是何時張軒卻是記不清楚了。

“爹,爲什麼?”張軒說道:“李自成不是成事之人?將來李自成兵敗,豈不是我們都要牽連?”

“李自成不是成事之人,誰是成事之人?”羅汝才問道。

“---”張軒一下着僵住了,他總不能說天下最後的勝利者是東虜,勸羅汝纔去投東虜吧。這麼無恥的話,他說不出來了。

“總之,你不想在李自成麾下效力,我給你一個獨立一支的機會。”羅汝才說道:“你只要將來記得我們翁婿之情,好生照顧好玉嬌便是了。即便闖營火併曹營,也不要來救,帶着玉嬌好好的活下去。如果有機會記住我羅家的恩情,將來我和玉龍有什麼不測,你和玉嬌的兒子過繼一個給玉龍便是了。”

.。www

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十三章 老營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二章 授田第十三章 老營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八章 局面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九章 搬家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五十六章 病第三章 奪麥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二十章 火併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九章 初戰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四章 填壕
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十三章 老營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二章 授田第十三章 老營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八章 局面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九章 搬家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五十六章 病第三章 奪麥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二十章 火併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九章 初戰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四章 填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