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

這八旗士卒死定了。

但是他死的有價值。

就在他死去的同時,有一根長箭射了進來。頓時射中的狼筅手。

正中面門。

狼筅手仰天倒地,狼筅脫手而出,失去了狼筅的保護,數名八旗士卒殺入鴛鴦陣之中。

陣勢立即破了。

十幾人大半被殺,小半立即向兩側鴛鴦陣中靠攏。

隨即後面一支小隊衝了殺來。

又是一輪廝殺。

小小的無名山峰南麓,居然成爲一片血地。

因爲山並不高,地並不廣。容不下更多的士卒,雙方廝殺人數加起來,不超過萬人。

但是廝殺之烈卻是整個戰場上之最。

八旗士卒嚴令在身,想想自己的家人,縱然全部戰死在這裡,也不敢撤退。

而義烏營士卒,更是國仇家恨在身。

戚繼光死後的戚將軍被稱爲浙軍,其實這個稱呼並不是太準確。

因爲叫做義烏軍,金華軍纔對。

因爲義烏區區一縣是戚家軍最重要的徵兵地,後來以至於義烏縣令上書朝廷,要求不要在義烏徵兵了。因爲屢次在義烏徵兵之後,義烏縣之中,幾乎沒有壯年男人了。

二十多年雖然已經很遠了,但是當時的人還沒有死光,當年三千浙軍出關,一個也沒有回來。

全部戰死遼東。

三千人在史書之上,僅僅是一個數字。

但是義烏縣中,卻是很多人爺爺,丈夫。乃至父親,義烏縣本就不大,這三千士卒足以牽連到義烏縣每一個人了。

這就是家恨。

許都手下,幾乎都是義烏,乃至義烏周邊的招兵的。他多次宣講渾河血戰。

每一個士卒都抱着報仇雪恨之心。可謂萬衆一心。

雙方就好像絞肉機一樣,一步步廝殺在一起,只有倒地的沒有後退的。

許都面無表情,將金華軍另兩個營在山下列陣,他的心思很明顯。

義烏營打完了,下面的人繼續打。

在陳子龍死的時候,許都心也死了一次,每到夜裡,他都有一種夜不能寐的感覺。

來者他向來交好的朋友,用生命的否定,讓許都心中越發極端而瘋狂。

他覺得他如果不能建功立業,如果不能青史之上立下名聲,他死後,根本沒有臉面見陳子龍於地下。

不管死多少人,不管死的是誰,他眼睛都不眨一下。死如鐵石,意如金剛。

他要得就是勝利。

雙方的戰況各自傳到了後方,張軒一聽頓時坐不住了,說道:“義烏營傷亡過半。”

“甚至過半還多。”樓磊說道:“臣只能大概看看而已,許將軍已經派東陽營出兵了。”

“義烏營沒有撤下來?”張軒眼睛一跳。

“許將軍說道:不打下山頭,不許撤下來一個人。”樓磊咬着牙,說道:“國公,末將請戰。”

張軒知道樓磊就是義烏人,他祖上也是戚家軍中的將領,現在戰死的都是他的同鄉,他有些坐不住了。

張軒說道:“稍安勿躁。我去看看。”

此刻張軒也做不住了,立即帶着幾十護衛來到這無名山峰南麓。

遠遠看向北方,也不是知道是陽光的原因,還是其他原因,張軒只覺得眼睛之中一面血色。

無數屍體層層疊疊的的,短短大半個時辰之中,義烏營被打殘了。

東陽營被派上去了。

而八旗傷亡與義烏營傷亡差不多,只是八旗佔據地勢優勢,在交換比上佔據一些優勢。

張軒也是見過大陣勢的,但是在如此短的時間之內,傷亡如此之多,張軒也爲之動容。他對許都說道:“爲什麼不將傷員撤下來。”

張軒一力建立起的軍醫體系,雖然無法與後世的軍醫體系相比。但也算不錯了。

一些傷員只要撤下來,保住小命的機率不小。

“國公。”許都說道:“士可鼓而不可泄,此刻雙方都憋着一口氣,這一口氣萬萬不能泄,所以任何人不許從山上下來。哪怕是傷員。”

人畢竟不是鋼鐵,再深的國仇家恨,也沒有自己的小命重要。

一旦有從山上下來,正在廝殺的人,最容易被動搖了。

雖然許都知道,很多倒在地面上的人,其實現在還沒有死,如果現在運下來治療的話,還能保住小命。

但是他只當他們死了。

在勝利之前,什麼代價都不是代價。

張軒聽許都的話,心中微微一冷,雖然明明知道,許都的決斷纔是對的。

但是張軒卻下不了這個決心,他心中始終有一分柔軟的地方。

“罷罷罷。”張軒暗道:“我這一輩子都成不了最頂尖的名將,也不要多想了。”

沒有如許都這般的鋼鐵般的心腸,張軒也不要想成爲真正的名將了。

不過,他雖然不忍,但也沒有干擾許都的決定。

他必須爲戰事負責,縱然多不忍,只有支撐許都到底了,只是暗暗籌劃,爲許都補充兵員。

今日一戰,金華軍要殘了。

“報。清軍大隊出動了。”樓磊接過斥候帶來的消息,報告道。

張軒看了一眼山頭之上慘烈的廝殺,一要牙說道:“傳令讓楊繩祖將軍,與羅岱將軍全軍出擊,阻攔清軍援軍。”

“是。”樓磊說道。

張軒對許都說道:“該給你的,能給你的,我都給你了。所以你這一戰,只需勝,不許敗,否則你對不起那麼多死去的兄弟。”

許都說道:“下官明白。”

許都將腰間的長劍拔了出來,插在地面之上,說道:“此劍相傳乃是戚侯佩劍,下官以此劍督戰,不勝,則死於此劍之下。”

張軒看這許都一雙決絕的眼睛,心中頓時有一股怯意。說道:“我看着。”

隨即拔馬離開了。

許都目送張軒離開,隨即傳令說道:“傳令全軍,戚將軍之劍在此,誰敢回退一步。就無言見祖宗於地下。”

許都命令傳下來,整個金華軍爲之靜。每一個人都緊張無比,但卻不敢有一絲退縮之意。

許都的金華軍本就有戚家軍後人在其中,義烏,東陽等數縣的發達,其實是與戚家軍的發達綁在一起的。

戚家軍興旺的時候,義烏東陽走出來的將軍,也在大明軍中有一席之地。

但是二十多年前,渾河血戰後,浙軍名存實亡。義烏人的地位也一落千丈。

甚至很多人都丟了飯碗。

他們此刻,與其說是爲了大夏這面旗幟而戰,還不如說爲了戚將軍,爲了浙軍,爲了家鄉父老,畢竟義烏這一帶,與江南其他地步不同。

他們大多人都是吃打仗這一碗飯。

他們很多人小時候都聽着老人說,當年大家跟着戚將軍出兵打仗,如何興旺發達。

這些人從軍之後,張軒對他們的基本待遇不錯。但是他們無不想如他們祖上一樣,憑藉一刀一槍,殺出一個功名前途。

不管是前途,還是舊恨。不管是軍紀,還是賞銀,都讓他們沒有後退之心。

此刻張軒才真正的明白了一句話。戰場從來是殺人遊戲,不管是殺敵人,還是逼自己人去死。

兵法有云:“古之善用兵者,能殺卒之半,其次殺其十三,其下殺其十一;能殺其半者,威加海內,殺十三者,力加諸侯,殺十一者,令行士卒。”

單單看許都今日的表現。許都名將之姿,絕非虛假。張軒也對許都刮目相看了。

就在張軒放棄對許都的干涉,決定不惜一切代價幫助許都打贏這一戰的時候。

無名山頭的求援信,也送到了阿濟格的手中,阿濟格幾乎暴跳如雷,說道:“這是怎麼回事?怎麼會出這樣的事情?”

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九章 搬家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十九章 敵襲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八章 局面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九十章 拼死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
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九章 搬家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十九章 敵襲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八章 局面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九十章 拼死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