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

?

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

就在李信與李自成密談的時候,張軒也在與羅汝才商議。

“爹,如今局面我覺得,我們應該勸李自成派人接管各縣城駐守。”張軒此刻正對羅汝才說着。

李自成所面對的問題,羅汝才同樣面對,軍隊大規模暴漲,羅汝纔此刻算起來已經有三萬戰兵了,其中騎兵兩萬,步卒一萬,而張軒所部三千人左右,也算是步卒之中一部。依附羅汝才的老弱,更是有十萬以上。

這時候羅汝才的好名聲起了作用。算起來羅汝才雖然名頭沒有李自成的響。但是在綠林好漢之中卻也不弱,投奔羅汝才的人也不少,而且大部分都是綠林好漢,雖然軍紀什麼差一點,但是整頓整頓就能上陣殺敵,也算是好事。

“憑之。”羅汝才說道:“這事情都試過,當初陝西剛剛起兵的時候,凡是據城的全部被剿滅了。只要到此遊走的,才能活下來。”

“爹,此一時彼一時也。”張軒說道。“當初是官軍追着我們打,而現在是我們追着官軍打,再者這一段時間,我們應該也會在河南行動,而許州附近,位於河南最中,不管在何地,只要有警,數日之內就能趕回來,再加上堅固的城池,守上十幾天,難道不行嗎?而且甩開老弱,大軍行軍速度纔會更快,與官軍做戰的時候纔會更有利。”

羅汝才說道:“你之前不是說,要以江南爲根基嗎?怎麼想紮根河南?”

“不是我想紮根河南。”張軒說道:“而是我們需要人才。需要能治理天下的人才。否則即便到了河南,我們用誰來治理天下,用誰來當州縣官嗎?如果我們不能培養一些人出來,那些江南世家能將我們給玩死。而這樣的人才不歷練,是找不到的。故而我們先屯兵一兩地,歷練出一些人才,不管將來打下何地,都能迅速治理。那時候根基就穩了。”

張軒所說的,雖然並不是假話,但是並沒有說完。河南的旱災,讓張軒根本不忍心去看,一路走過來,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爲了求一頓飽飯。殺人劫掠,無所不爲。甚至吃人更是家常便飯。

李自成百萬之衆路過,從客觀上又加重了地面上的負擔,因爲打劫士紳的糧食,讓更多的人活下來。但是張軒也知道,這樣下去如果不事生產的話,只能放棄河南。河南也會死更多的人。作爲河南人他於心何忍。

必須恢復生產,那麼只產一粒米。

“好吧。”羅汝纔想起自己攜帶太多的老弱,說道:“這件事,我去與闖將說,不過,我們要選何地?”

“無所謂何地。”張軒說道:“附近都是一馬平川,只要城池完好便行了。”

茶水涼了,李自成與李信都沒有喝上一口。

“大帥不懼官軍,其他事情不過是如何管理之百萬之衆,此事,不足爲慮。”李信輕輕一笑,不在意的說道。

“哦。”李自成聽李信的口氣,說道:“卻不知道你有什麼高見。”

“高見不敢當,不過是區區拙見而已。”李信說道:“百萬之衆,大而不當,行軍困難,而且就食也困難,不若分兵。”

李自成心中冷笑,暗道:“如果要分兵的話,哪裡需要你來說。”

“大帥可將大軍分爲兩部,本部精兵,與他鎮守兵。”李信一開口,將吸引了李自成的注意力。

“本部精兵,自然是大帥麾下主力,是能與官軍野戰之軍,外鎮守軍,卻可以將投奔大帥的其他義軍分派出去,讓某鎮守某地。本地就食即可。如此就可以大大減輕了本部的糧食壓力。”李信說道。

“這些投奔而來的流寇,焉知可信不可信?”李自成問道。

“大帥也何必擔心他可信不可信?”李信說道:“用人之道,以勢驅之,以利誘之,如果非要信任才能用,大帥何以以百騎之師,致百萬之衆?彼也爲流寇,乃官軍之死敵,官軍必要滅之,而大帥委任爲一地之主,作威作福。他豈能不願意,如果官軍來剿。他爲他自己也要與官軍激戰,大帥也平白多了可戰之兵,而將這些人帶在身邊,不僅僅臃腫無用,還要擔心他反覆於腹心之地。”

“而且大帥也可任命地方文官,命就地屯田,爲大軍解決糧食問題。臣從北來,許州附近縣城,都已經搖搖欲墜,只需大帥遣一旅偏師,就能擊破各縣,將百萬之衆,安置數縣之內,期年之內,大帥得一糧倉也。”李信說道。

他一心想將李自成所部從流寇改造爲政權,如此一來,他也能成爲開國元勳。

李自成有幾分怦然心動,他起身來回踱步,他覺得這事情可行,但是又有擔心,好一陣子說道:“我還是擔心,他們如何不效忠於我該如何?”

李信說道:“大帥的擔心,並不是沒有道理。但不是問題根結所在。做大事,首先要名正言順,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大帥想要委任外官,不知道以何名義?號令諸多義軍,請大帥速速定下名分,然後以此名分,號令大軍,有名分大義在,諸將都從龍之心。甘心效力。即便有些反覆,大帥大軍在手,反手克之,又有何慮?”

“名分大義。”這四個字一出口,李自成的眼睛都亮,立即說道:“我寸功未成,難道就能登大位?”

“以當今的局面。九五至尊都爲時過早,外人聽來不過沐猴而冠。”李信根本沒有聽出李自成話語之中的渴望,往下接話,徑直說道:“不過,稱將軍,或總管,都督之職,卻是合適。大帥應該匯合諸路義軍,讓諸位義軍統領推舉大帥爲大將軍。定下君臣名分。”

李信所有目的,都是想將李自成所部改造成正規軍。

這不僅僅要所謂的名分大義,還有各級將領的職權與安排,哪至於地方官的設置。軍中的法度。李信信口捻來,很容易爲闖營夠建出一套粗略的官制。

當然李自成的義軍也不是耗無長處,單單就軍法來言,其實是繼承了明軍很多地方,再在加上了李自成的個人意志而已。而且李信也不是不想給闖營構建一套嚴密的官制,而是用不到。

李自成大感興趣,牛金星雖然只是一個舉人,但是沒有混過官場,對政府運營這一套,不過是隔岸觀火而已,根本找並不到要害在什麼地方。說些大話空話是可以的,但是真正到如何實行就不行了。

任何事情從理念層面其實都並不是多難的,真正困難的地方,都是在細節之中。

而李信這一套,簡直是因地制宜,對闖營再合適不過了。

李自成與李信交談,都忘記了吃飯,知道夜深才放李信離開,李自成思索李信的話,一夜幾乎沒有怎麼閤眼,第二天一早,立即擊鼓聚將,將所有大大小小的頭目將領全部都召集過來,但是他第一個見的還是李信。

他先給李信介紹了營中具體勢力分佈之後,說道:“先生,以爲這個時候,該如何下手?”

這已經從理念層面進化到了實行層面了。

李信思索了一會兒,他之前畢竟沒有深入義軍之中,也不瞭解義軍之中,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沒有想過義軍之中的具體問題,不過想來也是理所當然。他說道:“大帥如今正是用人之際,當示之以寬,當天下抵定之後,大帥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五十五章 大戰落幕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六十章 叛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四章 張青天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十八章 紮營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一百零四章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
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五十五章 大戰落幕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六十章 叛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四章 張青天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十八章 紮營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一百零四章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