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

崇禎十七年,永昌二年,順治元年已經走到了盡頭。

整個大地都逐步的走進寒冷的冬季。。

在南方還好一點,在三秦大地之上,更是天寒地凍,小冰河季的威力一展無餘。

而此刻洛川縣城之中,十幾萬大軍,將洛川小縣給填滿了。城外也有聯營數十里。

但是軍中的士氣,卻不是太高的。

這裡是闖營最後的主力。

現在闖營的能戰之兵,一部分在這裡,由李自成,劉宗敏等人親自統率,還有一部分在北邊延安,由高一功鎮守。

洛川在關中平原北邊洛水谷道之中,也算是關中平原向北延伸地帶,距離延安已經不遠了。

現在的李自成進退兩難。

張軒隔離千里之外,說李自成猶豫狐疑,卻不知道,李自成本不是這樣,而是清軍詭異的節奏,讓李自成不得不如此。

在九月十月分左右,也就是張軒攻入饒州的時候,太原就已經陷落了,被姜鑲獻給了阿濟格。阿濟格早已從太原出發,進軍陝西,但是一路上似乎遇見了什麼問題,數百里路遲遲不到,高一功與阿濟格一直沒有接觸。

懷慶一戰敗局已定。

多鐸是一個相當狂傲,富有攻擊性的人,他雖然被調過來支援懷慶戰場,但是在懷慶戰場結束之後,並沒有休兵停戰,反而向潼關急速挺進,這就形成一個局面。

阿濟格在太原的時候,多鐸剛剛從北京出發支援懷慶。

但幾個月之後,阿濟格還在從太原往陝西的路上前進,多鐸就已經兵臨潼關了。

這是不是,阿濟格與多鐸兄弟兩人,一次不約而同的戰略合作,一時間誰也說不清楚。 但是這個局面之下,李自成覺得很是尷尬。他本想北上與阿濟格一戰,但是唯恐阿濟格有意拖延時間,遲遲不到。而多鐸已經到了潼關。

但是如果,回師潼關的話,必須留一部分病例鎮守北方,最少拖住阿濟格。

闖營大敗之後,實力本就不如清軍。

再分兵兩路,自然是處處都落於下風。

只是李自成在洛川停留的時間越長,他就越是缺少選擇的機會。到最後就是沒有別的選項了。

“陛下,請速下決心。”李信說道:“而今已經是生死關頭,片刻也猶豫不得了。”

這已經不是李信第一次來勸諫李自成了。

在洛川這一段時間,李信幾乎日日來勸說李自成。他勸了李自成集中兵力,全力對付兩路清軍其中一路,最好打一場殲滅戰。但是牛金星卻反對如此。

因爲闖營從北京敗回西安,已經讓很多地方動搖,特別是山東,河南,山西,這些新定之地,已經有不少士紳造反了,雖然牛金星改弦易轍,放棄了拷餉政策,也將免稅三年的詔令吞進肚子裡了。

但是依舊挽回不了闖營在地方各地的大崩潰。

甚至還落個裡外不是人。士紳當闖營是賊人,而普通百姓,之前也是衝着免糧免賦的名聲投李自成。而今李自成自己食言而肥。更讓闖營在地面上的根基動搖。

而且更讓牛金星無法招架的是闖營的錢糧缺口。

闖營在北京倒是大撈一筆,有數千萬兩之多。

但是這些錢都被東虜奪去了。

而陝西附近,早已被闖營收颳了一遍,連拷餉政策都走了一着,地面之上,一時半會兒,是真刮不出錢了。

沒有錢,闖王幾十大軍吃什麼,沒有錢,闖王如何重整旗鼓,沒有錢,闖王如何激勵將士。

故而牛金星來說,現在闖營還能控制住的府縣,是一個也不能少,決計不能再少了。畢竟闖營這幾十萬大軍,都要靠地面上的般百姓來養。沒有足夠的地盤,如何支撐得起這麼多兵力。

從某種意義上,兩人說的都沒有錯。只是側重點不同。

只是兩人積怨非淺,如今緊要關頭更是各抒己見,後面也都有追隨者。這語氣之中一旦有了情緒,說話難免不客觀。已經到了彼此互不相見的地步,簡直是水火不容。

“好。”李自成臉色有些難看,只覺得那一隻瞎眼,微微跳動,生疼生疼的,暗暗咬牙,說道:“明日回師潼關。”

李信長出一口氣,說道:“陛下英明。”

李自成帶這幾分苦笑說道:“朕如何英明,也不會落到如此下場。”

李信說道:“陛下,切莫妄自菲薄。漢高祖有白登之困,唐太宗有渭水之盟,不過一時困厄而已。必定有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時候,臣有一策,可退助戰潼關?”

李自成說道:“李軍師請講?”

李信說道:“多鐸攜大勝餘威,士氣正銳,此時不可與之爭鋒,我軍當固守潼關一線。”

李自成點點頭,沒有說話,但他也贊成李信的意思。

闖營數戰之敗之下,軍中士氣低落,再加上各地都不穩定,一副風雨飄搖的狀態,以現在的軍心士氣,與多鐸新勝之兵交鋒,李自成覺得勝算其實並不大。

李信繼續說道:“不過,東虜所來,並不是沒有缺點。”

“他的問題,就是後路不穩。”

“在懷慶之戰後,多鐸根本沒有掃平河南,就直接進軍潼關,山西之地,東虜不過新定而已,所以東虜的後勤,多依賴,懷慶,洛陽一線。但是河南大地之上,土賊不少,有十幾萬之衆,多與我等有舊。臣願意攜族弟李牟部,再入河南,會盟各路土賊,北上渡河,擊東虜,斷東虜後勤,即便不能斷,也要逼迫東虜,將後前轉移到山西。”

“山西地勢險峻,運糧困難多了。如此多鐸在潼關城下,就不能持久。”

“待多鐸師老兵疲的時候,大軍再出潼關而擊之,定然大破之。到時候,反攻山西,與東虜東西而立。再做他圖。”

李信的計劃雖然不錯,但是也流漏出不少悲觀之色,他的計劃從頭到尾,就是穩住陣腳,保全陝西,東西而立的方案,別的想法一點也沒有。可見闖營狀況之糟糕。

“好。”李自成聽了之後,立即說道。

李自成很久沒有聽過這樣有想法的戰略。這個計劃好是好,但是李自成還有一些遲疑,畢竟河南的現狀,實在是太亂了,亂到誰都在河南插上一手,甚至有些自己立杆子的,其中最大的就是李際遇。

李際遇雖然是闖營一員,但是在李自成一次又次抽調河南兵力的時候,李際遇自然而然成爲了河南的坐地虎。各地的土寨情況,與李際遇也差不多,沒有更換大順的旗幟,已經算得上對闖營忠心耿耿了。

如果不是這個局面,桑開也不會單槍匹馬,藉着大明的旗號,聯絡數十寨,一躍而爲河南巡撫。算起來也是擁兵數萬。

整合這麼多方勢力之後,固然有十幾萬大軍,但是如何整合卻是一個問題,至少李自成想不出什麼辦法。

李自成問道:“河南局勢複雜,李軍師可有辦法?”

李信說道:“如今我李家在河南還算廣有人脈,再加上河南各地府縣官員,多爲我任命的,還有幾分情面,一兩個月內,必爲陛下帶來一支大軍。”

李自成聽了這一句話,心中猛地閃過一個念頭,暗道:“我倒是忘記了。李信在河南的勢力。”

一時間本想答應來,話到嘴邊卻頓住了。說道:“這件事情,關係重大,我需要好好商議一下,待幾日後道了潼關再說不遲。”

“是。”李信也沒有辦法,只好答應下來。

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四十章 奪門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十八章 紮營第九章 攻城三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四十一章 夜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九十章 拼死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七章 軸承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四章 填壕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五章 高鬥樞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
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四十章 奪門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十八章 紮營第九章 攻城三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四十一章 夜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九十章 拼死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七章 軸承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四章 填壕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五章 高鬥樞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