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

?

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

最終李自成也沒有讓張軒與袁時中單獨出戰,而是派出了高一功。

攻陳州之役,將由袁時中主持,張軒與高一功輔助。

如果沒有張軒請命,李自成定然讓袁時中爲先鋒,一來消耗袁時中的實力,二來讓袁時中表明心跡。但是張軒的請命,打亂來了李自成的計劃。李自成懷疑羅汝才與袁時中之間,有所關連,故而攻陳州之役,就讓他親信大將,高一功與張軒一併協助袁時中。

但是這協助,只是字面之上的。高一功有幾分看不起袁時中,所做的不過是督戰而已。

“殺。”陳州城下,喊殺之聲驚天動地。

袁時中麾下士卒一波一波的衝向陳州。

張軒與高一功就在袁時中左近,看得清清楚楚。

袁時中的軍隊根本稱不上軍隊,幾乎是土匪,雖然人數不少,但是根本沒有是攻城經驗,首先是攻城器械不全,只有一些長梯而已,面對數丈高的城牆,以及城牆上的滾石檑木,根本無法抵擋,不過是徒勞送死而已。

這僅僅是攻城器械的問題。而袁時中抵擋士卒素質的問題,比攻城器械的問題更加嚴重。

袁時中能控制的不過是下面的首領而已,除卻袁時中幾千本部人馬之外,指揮不靈,縱然有豪傑之士,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硬生生攻上城頭,但是前後脫節,好不容易打下一段城牆。後援也上不來,最終淹沒在城頭之上,能活着下來的人少之又少。

“袁大哥。”王顯祖帶着滿身煙塵,跪在袁時中的馬前,說道:“小弟,攻城不利,特來向大哥請罪,請大哥責罰。”

袁時中臉色鐵青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好了,手死死的握住馬鞭,微微抖動。

張軒見狀對袁時中說道:“袁將軍,王將軍已經盡力了,是這陳州城太過堅固了。”張軒這句話,卻不是亂說,他看得分明,王顯祖扯下衣甲,光着膀子,拎着長刀,親自上陣,可謂悍勇之士。

甚至有一次親自登上城牆,最後後援不濟,硬生生從城頭上跳下來。如果下面不是有好幾具屍體做緩衝。他早死了。

的確當得起“盡力”二字。

張軒也有幾分豔羨,張軒自忖自己手下,能比得過王顯祖的,不過羅岱一人而已,如果曹宗瑜沒有受傷的話,故意有一拼之力,但是卻遠遠不如王顯

祖了。

“今日有張將軍爲你求情,姑且饒你一命。”袁時中說道:“還不快快退下。”

其實袁時中何嘗想懲罰王顯祖,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就是說袁時中現在,袁時中在河南地面隨便一吆喝,就能招收不少兵馬,但是真正能衝鋒陷陣的將才,卻是缺乏的很,一個是袁時中自己,一個就是王顯祖。

王顯祖是袁時中的左膀右臂。袁時中又怎麼忍心責罰。只是今日之事,不僅僅是袁時中的事情,曹營與闖營的人都在,他自己不好開口,有張軒這麼一說,他自然就坡下驢。

“袁將軍。”高一功忽然說道:“今日如果攻城不下,要不,暫且休息。明日闖王大隊人馬到了之後,再攻打也不遲啊。”

高一功是一個西北漢子,他是李自成妻弟,爲人謹慎低調,在闖營之中的地位在劉宗敏之下,但並不是說,高一功的本事在劉宗敏之下。只是他素來謹慎慣了。不喜歡出風頭而已。

高一功這話,說來並不難聽,但是在袁時中聽來分外不入耳。

袁時中暗自咬牙,他不願意將陳州城讓給闖營來攻,無他,這關係到袁時中在義軍之中的地位。

李自成的意思分明想將袁時中納入部屬之中,但是袁時中未必有居於人下之意。袁時中想得到的是如同羅汝才一樣的獨立一營的地位。

但是義軍之中,總歸是實力說話。

袁時中如果獨立攻下陳州,在義軍之中,還有說話的分的,但是如果攻城不克,讓闖營攻下來,到時候,他在義軍之中,是一個什麼樣的地位,可想而知了。

但是他不答應又怎麼樣?

王顯祖是部下之中,最能打的了,連他上陣,爲受挫在陳州之下。即便他親自上陣,未必有王顯祖勇猛。今日雖然纔剛剛過午,看這個架勢,即便再攻半日,也不過是徒徒葬送士卒性命而已。

“高將軍。”張軒忽然說道:“這一次闖王讓你我來幫助袁將軍攻陳州,如果攻城不下,恐怕在闖王面前也不是好說話吧,我觀袁將軍攻城,四面圍攻,已經牽制住陳州城之中大部分兵力,只是少一支精銳,一錘定音而已。要不,你我兩人出一把力氣,幫助袁將軍攻下此城。”

“多謝張將軍。”袁時中頓時大喜,一邊說一邊轉過頭,問高一功道:“高兄以爲如何?”

高一功眼睛在張軒身上微微一轉,說道:“也好。”

袁時中問得相當有技巧,他先肯定了這件事情,然後問高一功。讓高一功只能選答應不答應。高一功知道自己的使命不過是督戰而已,再加上一個看看張軒與袁時中,不,應該是羅汝才與袁時中之間到底有什麼伎倆。至於親自上陣並不在計劃之內,但是現在卻不好說出一個“不”字。

不過,張軒在義軍之中打磨之下,也有了幾分城府,高一功又豈是易與之輩,他說道:“只是我這次帶來,大多都是騎兵,攻不成不利。只好爲張將軍壓陣了,請張將軍放心,一旦城中有出擊之意,我爲你擋之。”

陳州被圍得結結實實的。哪裡有什麼出擊的意圖。騎兵就不能攻城了?簡直是謬論。很多騎兵下馬之後,比步兵還能打。特別是這個時代,漢人騎兵,很少有沒有戰馬就不會打仗了。

雖然是藉口,張軒卻也不能拆穿。因爲毫無意義。

張軒的策略就是交好袁時中,袁時中是豫地流寇的代表人物,而張軒是河南人,掄起鄉情,彼此天然的聯繫,鄭州與滑縣相距也不算太遠。而且張軒聯繫袁時中不僅僅聯繫是袁時中一個人,而是豫地大部分杆子,袁時中在河南名聲很響,有袁時中的幫助,張軒也就容易在這些杆子圈裡打響名聲,他將來如果想脫離羅汝才自立,河南這些大大小小的流寇土匪杆子,就是張軒天然的班底,盟友。

既然要示好袁時中,不妨大氣一些。

張軒對袁時中說道:“我觀此城,城長七裡有餘,四門各有甕城,而四角各有城樓,好一座四方城,故而專攻攻城門,事倍功半,不過,因爲我軍從西北而來,官軍精壯多在西北,甚至連兵備道關永傑的旗幟,也在西北處,此處厚,彼處自薄。故而,我請袁將軍猛攻如故,我帶麾下將士,潛行到東南方向做雷霆一擊,若天公庇佑,今日下此城,如果不成,也只有等明日了。”

明日闖營大隊人馬就要到了。

袁時中大喜說道:“多謝張將軍,將軍此恩,我定當銘記於心。”

張軒說道:“事不宜遲,我這就去準備,告辭了。”

張軒話一說完,一拉繮繩帶着羅岱等人,飛奔而下,向後面奔馳而去,張軒剛剛說得簡單,但是城中居高臨下,視線很廣,張軒想在城頭不注意的情況之下,將麾下兵馬調到城東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做好多準備,與佈置。時間緊迫,輕慢不得。

袁時中目送張軒離開,眼睛之中閃過一絲疑慮。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十九章 敵襲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五十章 平城第十二章 撤軍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四十一章 夜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二十四章 餌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六十章 叛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一章 樊城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一章 汝寧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五章 高鬥樞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十九章 敵襲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二章 家事二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
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十九章 敵襲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五十章 平城第十二章 撤軍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四十一章 夜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二十四章 餌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六十章 叛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一章 樊城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一章 汝寧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五章 高鬥樞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十九章 敵襲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二章 家事二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