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

“我曾經說過,爲張將軍,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曹宗瑜說道:“今天就從我開始了。”

曹宗瑜一招手,何一些人一起報起一些原木,大喝一聲,向火堆之上撞了過去。

“轟。”的一聲火光飛濺,無數火舌噴涌而出,甚至在曹宗瑜的臉上一撩,無數大燎泡都冒了出來。

這是曹宗瑜的唯一想到的辦法。

滅火,是不可能的事情。

畢竟大火一燒起來。即便放到現代最好的辦法,也不過讓他燒完爲止。

而現在,曹宗瑜連水都沒有,這裡比鄰長江,倒是不缺水,附近就有不少水源處。但是將水運過來,也不行,根本是杯水車薪。

所以,曹宗瑜唯一的想法,是硬生生的從火堆裡面砸出一條路。

畢竟這裡並不是什麼建築物,原本不過是一個小村落,被左良玉佔據之後,擴建成軍營,而且火勢蔓延極廣,相對來說,其中密度就不大了。

火海之中,很多地方都是空的。

當然了,經過左軍的嚴密佈置,任何人都不能走過去。更不要說大軍了。

但是曹宗瑜已經看過了,在最短的地方,硬生生的鑿出一條通道,未必不可能。

不過,水火無情,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勇氣直面火焰的。

在曹宗瑜以身作則帶領之下,挑選出千餘人,抱着原木,遠遠的撞擊火堆,然後用工具將帶火的燃燒物,弄到一邊。甚至有人將弄過一些清水,將渾身弄溼,靠近火焰,用東西重重砸下來。

本來燃燒了一個多少時辰的火焰,似乎平穩了許多,但是這一番折騰下來。火焰猛地洶涌起來,北風一吹,火焰就好像是長索一樣,瞬間甩開,無形的火焰,好像是有了形狀,所過之處,將所有人撞到在地面之上。

“啊-----”慘叫之聲傳了出來。

曹宗瑜放眼看過去,卻見一個人渾身上下,都被火焰點燃了,幾乎就是一個火人了,他在火焰之中,不住的掙扎。頓時有好幾個人衝了上去,用力撲打澆水,好一陣子,纔將這人救了下來。

曹宗瑜連忙過去,人還沒有到,就聞到一股焦臭之味,卻見這個人已經面目全非,一點都看不出本來面目了。

“兄弟,你有什麼話?”曹宗瑜說道。

“給個----,給個痛快。”這個焦黑的人掙扎的說道。

他現在渾身上下,剝皮一般疼痛,幾乎不可剋制,活着比死還難受。

曹宗瑜眼睛之中閃過一絲不忍,說道:“好。”

所有外傷之中,燒傷是最難處置的。即便現在也是如此,曹宗瑜這麼多年仗,打下來,什麼樣的傷勢沒有見過,正是因爲見過,所以才知道,這傷勢已經沒有治療的必要了。

是活受罪。

對於這樣的傷勢,了結他的性命,是給他最大的善意。

曹宗瑜不得不站在最前面,鼓舞士氣。

死人,這年頭誰都見過,但是被燒死的人,卻是最爲慘烈的。看上去讓人心顫,即便是面對刀尖不眨一下眼睛的硬漢,見了這個人的摸樣,也不由的心生怯意,不敢向前。

只有曹宗瑜站在最前面,甚至親自動手。這才穩住軍心士氣。

不過,即便是這樣,也是危險不斷。

如這個人一般,僅僅是被火焰燒着了,還是幸運的,好幾個,被燃燒的木料砸中,將整個人埋在火焰之中,只聽見淒厲不似人聲的慘叫之聲,隨即連慘叫之聲,也沒有了,只剩下嗚嗚的呼氣之聲。

再然後什麼都沒有了。

只有一陣焦臭的味道而已。

但是如此,也不能阻擋大軍行進。

不過,這邊動靜,立即引起了對面官軍的注意。一些人立即向左良玉稟報。

左良玉聽了之後,微微皺眉,說道:“調一隊弓箭手過去,給我封鎖住。在天黑之前,絕對不可讓他們踏入戰場一步。”

“是。”立即有一名將領答應下來,在不驚動其他的人情況之下,退了下去。

這裡的暗潮涌動,幾乎沒有驚動所有的人,但是卻觸動了左良玉。

左良玉忽然輕輕一磕馬匹,馬匹緩緩的向前行走,隨着左良玉的行動,帶着護衛左良玉所有人都向前行動,隨即令整個左軍前線的壓力驟增。張軒立即感受到了壓力。

本來已經交鋒激勵的戰事,頓時進入白熱化。

張軒不得不將略略整頓了一下,火銃兵再次派上戰場。

這些火銃兵都是新兵,讓他們加入加入慘烈的肉搏戰,未必能派上什麼用場,但此刻已經顧不得了,雙方几乎都打亂的編制,打張軒一眼望去,數裡的戰場之上,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許百戶之下,還有一些編制可言,但是百戶以上,幾乎沒有了,即便是鄧和,王進纔等人,能控制的,也不過是身邊的幾百人而已。

從局部戰場之上,官軍遠不如張軒所部。

畢竟張軒數年訓練出來的精銳,是張軒賴以安身立命的關鍵,如果沒有一點過硬的底牌。他張軒也混不到如今的地位。

只是再怎麼也沒有用了,張軒能賭的只有秦猛了,看秦猛能不能逼退左良玉,那麼還有一些喘息之機。

火焰對面,箭矢如雨,猛地灑了過來。

一時間好幾十名開路的士卒被射死在當場了。

一條蜿蜒崎嶇的道路,深入火堆深處數十米,在此處,簡直是地獄一般環境,兩側都是熊熊的火焰,因爲這些人動作燒得分外囂張,而腳下更是餘焰未熄,整個人就好像被燒烤一樣,腳底甚至有燒透的感覺。

時不時的有火焰在周遭復燃。

無數燃燒物,要麼被推開,要麼被拉開,但是倉促之間,哪裡能清理乾淨,所以腳下很多地方,都是通紅的木炭,而爲了防止鞋子被點燃,幾乎所有人都換了鐵靴。

那滋味簡直現成的鐵板燒。、

而且一路之上,也留下好幾具燒焦的屍體,甚至

溫度就更不用說了,大多數士卒都是光着膀子。

這一輪箭雨過來,所有人都沒有反應過來,頓時被射中了,身上連一片甲冑都沒有,下場自然很慘。

“舉盾。舉盾。”曹宗瑜大喝道。

但是一時間,哪裡有太多盾牌,只能硬撐着撤了回來,撤出了弓箭的射程。

曹宗瑜透過並不寬闊的燃燒地帶,透過扭曲的空氣,看着一個有一點點變形的人影,知道對面人並不多,但是卻不大好辦。

不過,唯一有一點可以安慰自己的,那就是這裡是最開始點火的地方之一,在西北風的吹拂之下,這裡燃燒的最快,大部分都燃燒殆盡了,雖然火頭依舊不小,但是有一點虛了。看上去很多地方都有熄滅的跡象。

而且這一段距離,並不是太遠。

大概有幾十步的距離。

怎麼過去?曹宗瑜已經有了想法。

當所有辦法都無效的時候,最笨的辦法,就是最有效的辦法。

“曹大,這裡就交給我吧。”羅岱說道。

羅岱做爲曹宗瑜的副將,統率本部騎兵,要不是正缺口容納不了多少人,羅岱也跟着曹宗瑜一起開路了,曹宗瑜也不允許這樣,畢竟在前面是用來鼓舞士氣,後面大隊人馬,總要人指揮不是。

“羅兄的意思?”曹宗瑜似乎也猜到了一些。

“就這幾步路,闖過去就行了。”羅岱瞳孔微微一縮,說道。

這可謂英雄所見略同,不過,曹宗瑜也知道,這件事情,絕不是相信的那麼容易,簡單的。

畢竟水火無情。

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八章 局面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三章 奪麥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時中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六章 蕭縣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四章 張青天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四章 鄖陽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二十二章 何去?
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八章 局面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三章 奪麥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時中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六章 蕭縣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四章 張青天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四章 鄖陽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二十二章 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