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滇軍

第五十九章滇軍

長沙城之中,帶着一股喜氣洋洋的味道。

隆武此刻正在整理朝服。

隆武尋常不穿朝服的,他一般情況之下,都穿儒服,再加上一身的書卷味,讓人看了,都以爲是一個老書生,而不是皇帝。但是而今隆武卻鄭重其事的穿上了朝服。

原因無他,這是一場慶功宴。

而且是隆武登基以來,最大的一場勝仗。

不過是出於鼓舞士氣,激烈士卒,隆武都要大操大辦一番。隆武今日也非常高興,他穿上朝服之後,轉了一圈,說道:“辛童,你看朕如何?”

曾氏一邊爲隆武整理衣服一邊說道:“陛下自然是英武非常。”

“哈哈。”隆武大笑兩聲,隨即與曾氏一起來到大殿之上。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時間所有人都跪倒在地面之上。隆武說道:“衆愛卿平身。”

“謝陛下。”衆人才紛紛起身。

隆武目光掃過,有一些人都是他熟悉的老人,都是長沙朝廷的人物,卻還有一些都是生面孔,自然是這一次陳藎帶來的將領。很多將領都是土包子。此刻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之上,小心翼翼的,就好像是雕像一樣,連大氣都不敢喘一下。唯恐失禮讓人笑話。

隆武輕輕的咳嗽兩聲,說道:“前日大捷,乃陳卿之功,朕敬你一杯。”

陳藎是河北人,但是在雲南的時間已經很長了,說話之間,居然帶了一些雲南的腔調,雖然還能聽清楚,但是卻有一些彆扭,說道:“臣不敢當,此戰乃是陛下英明,列祖列宗之洪福所致,臣並不敢居功。”

隆武說道:“陳先生客氣了,陳先生以四十萬兩爲我大明造就一支強軍,此戰首功,不是陳卿是誰?陳卿滿飲此杯。”

陳藎推辭不過,只能喝了。

此刻他心中卻也感動非常。

他的科名不在前,一直作爲地方官。用雲南結餘四十萬兩募兵,是他這一輩子做過最大的一件事情,他率軍出雲南,到長沙,一路上,聽到的都是山河破碎的壞消息。

他本人也不是多善兵事的。心中不過是一腔忠義之念而已。

卻不想在長沙城下,有此大勝。

而隨即而來的,就是隆武的恩寵。

隆武的恩寵不單單是這一杯酒。而是全方面的提拔。且不提隆武數日之內,數次召見陳藎,與之詳談治國治軍之道,單單說他提拔爲翰林官,成爲隆武的近臣。

雖然這個翰林官僅僅是一個加銜。但是這也說明了,隆武已經預備讓陳藎入閣了。

這種知遇之恩,足以讓陳藎感動非常,恨不得肝腦塗地,以死相報了。

陳藎喝酒之後,隆武說道:“陳卿不爲朕接受一下,你麾下的將佐。”

陳藎說道:“是。”

陳藎首先將李明忠叫到身邊,對隆武說道:“此乃毛都督舊部,原昌邑主薄。毛都督死後,舊部紛紛投虜,而明忠不與,棄官歸鄉,後爲史督師所重,調任雲南,臣之所以能納兵數萬,行軍有度,皆李明忠之力也。”

隆武看向李明忠。

李明忠已經很老了,大半頭髮都白了,卻依然精神很好,聲如洪鐘,只是言語之中帶着山西味道。他是山西人。

隆武說道:“老將軍,老當益壯,朕敬你。”

左右將一杯酒遞上去,隆武看來,說道:“如此酒杯,怎麼能用來敬壯士。換碗。”

隨即小太監遞過一個青瓷大碗,幾乎可以稱作海碗了。

隆武接過一碗,李明忠接過一碗,彼此對飲。

隆武喝了一口,頓時發現他喝的這一碗,雖然有一點點的酒味,但是寡淡如水,不,應該是水裡點了一些酒而已,立即知道是曾氏做了手腳,概因這種事情,也只有她能做,敢做了。

李明忠喝的可不比隆武快多了,喝完之後,跪倒在地,說道:“臣定爲陛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隆武說道:“老將軍請起。”

陳藎隨即又爲隆武介紹道:“趙印選,胡一青,乃是表兄弟,舉家投奔於臣,兩人乃世家子弟,勇力過人,此戰,兩人衝鋒在前,皆斬百餘人之多。”

陳藎的話裡或許有些誇張,但是隆武看兩兄弟的體型,就知道兩人是一等一的猛將。隆武說道:“好,兩位乃是朕的利劍,滿飲此碗。”

“臣等定然爲陛下斬殺賊寇。”兩人喝完之後,紛紛說道。

陳藎繼續爲隆武介紹道:“此乃蒲氏兄弟,雖然是山中獵戶出身,但是勇猛非常,尤其是一手標槍,百發百中,前日一戰,就是他們兩兄弟駕馭戰象衝破敵陣。兩人分別帶了百餘標槍,一戰之下,紛紛用完了。”

“好。”隆武說道:“兩位將軍滿飲此碗。”

兩人喝完之後,分別說道:“喝了陛下的酒,我兄弟兩人,就將命賣給陛下了。”

隆武正在拉攏軍心的時候。

文臣那邊覺得酸溜溜的,覺得隆武如此,實在是不是做爲皇帝該做的,只是他們也知道,此刻長沙城雖然安全了,但是還是要這些丘八出力的時候,雖然覺得不爽,但也沒有誰出來說話。

忽然有一個小官走了進來。來到馬士英的耳邊說了兩句,馬士英心中一動,伸手將一個小太監叫過來,在小太監的耳邊說了兩句,小太監會意立即來到隆武的耳邊說了兩句。

隆武雖然是滿身酒氣,但是真喝下去的並不多。聽了小太監的話,看了一眼馬士英,猛地咳嗽一聲。

本來有些雜亂的局面,雖然安靜下來了。

隆武說道:“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卻來了不速之客,不見的話,好像我大明沒有容人之量,來人,將夏軍的使者給我請上來。”

隆武隨即回到了正位之上,一時間大殿之中變得肅穆起來。安靜了許多。很多人都聽見清晰的腳步之聲,一前一後的走過來,前面那個人走路小心翼翼的,應該是引路的太監,後面的那個人就安定多了。

不過,片刻有一個人走了進來。

“外臣胡澹拜見唐王殿下。”來人不是別人,正是胡澹。

其實派遣使者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事情,而且他這一次過來做的事情,又近乎於挑釁。但是胡澹卻不得不來。原因無他,胡澹感受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脅。如果說胡澹剛剛投奔張軒,還僅僅是爲解救大伯而已,但是跟着張軒時間長了,又見大夏的聲勢一日強過一日。胡澹自然生出了別的心思。

當他有意輔佐張軒成就一番事業的時候,他發現他引以爲榮的軍事方面的才華,並不能在南征軍之中保持獨一無二的地位。只有一方面能讓他得到重用,就是與明朝打交代的能力。

胡澹之所以對大明軍隊很多判斷都是正確的,就是因爲他跟着大伯在軍中混過,知道明軍情弊。但是隨着時間越長,他對明軍情況瞭解就越少,不知道又發生了什麼新的變化。

他這一次過來,固然承擔着使命,更多他自己想得到大明的第一手資料。

“大膽。”一個老太監說道:“放肆。”甚至有些剛剛被隆武敬酒的將領想要拔刀,這纔想到,他們再參加酒宴的時候,就已經被卸下兵刃了。即便沒有刀,也擋不住他們的怒喝之聲。

胡澹稱隆武爲唐王,就是不承認隆武的帝位,是一種非常嚴重的挑釁。

隆武卻沒有糾纏這一點,他手微微一壓,所有聲音都停了下來。他問道:“使者所來,所爲何事?”

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九十章 拼死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十六章 拔營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八章 立威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一百零四章第五十章 平城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四十一章 夜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
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九十章 拼死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十六章 拔營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八章 立威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一百零四章第五十章 平城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四十一章 夜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