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風聲

“陛下的身子怎麼樣了?”楊承祖低聲問道。

張軒目光與楊承祖的目光輕輕一觸,張軒就知道騙不了羅汝才。因爲張軒從楊承祖目光看到了非常肯定的目光。他這一句雖然是問句。但是卻蘊含着非常肯定的語氣。

決計不是枉加揣測的。

張軒知道騙不過他,只是低聲說道:“汝國公,有些事情還是不要提好。”

楊承祖點點頭,他的確不是亂揣測的。

楊承祖跟着羅汝才的時日,要比張軒長的多,可以說楊承祖對羅汝才的瞭解,要比張軒多很多。

而且楊承祖對羅汝才忠心耿耿,羅汝纔對他們這些老兄弟,也算對得起。楊承祖知道,以羅汝才的脾氣,如此大戰,羅汝才決計不會留在一百多裡之外坐觀成敗。縱然在湖口決戰的時候,羅汝才說是放手讓張軒指揮,其實羅汝才軍陣就在後軍之中,距離戰場根本不遠。如果羅汝才覺得有必要,他能隨時接管指揮。

更讓楊承祖確定的事情,就是張軒帶來的士卒。

大多都是羅汝才的中軍。

這些人一直跟着羅汝才。是羅汝才的老本。羅汝才一般情況之下,決計不會交給別人的,而且宜城現在幾乎是一座空城了,只有萬餘士卒固守而已。可以說羅汝才已經失去了對戰場任何干預能力了。

羅汝才外號是什麼?

是曹操。

很多人的外號,從來沒有取錯的。

羅汝才內心之中,從不像是外表那麼寬仁,講義氣。他心中彎彎繞,張軒很多都不瞭解,在他眼中,羅汝纔是提攜他的長輩。但是楊承祖這樣的老人才知道,羅汝才怎麼肯將自己放到這種地步。

除非,是出事了。

否則來襄陽坐鎮的定然是羅汝才。而且羅汝才的病情,已經纏綿數年,在高層之中,也不是什麼秘密了。楊承祖有如此猜想,也是合情合理的。

聽了張軒的默認,楊承祖微微一嘆,低聲說道:“我知道了,不過宜城如何,襄陽之戰,我定然會打贏的。”

楊承祖知道,不管是羅汝纔是重病不能理事,還是已經去世,秘不發喪。楊承祖都知道,他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擊退清軍,而不是管這些事情。只是他心中忍不住輕輕一嘆,暗道:“未來是年輕人的時代了。”隨即眼睛瞄了一眼張軒。

張軒見楊承祖情緒平穩,與之前沒有什麼兩樣,心中算是安穩幾分了。但是隨即張軒想道:“汝國公能夠想到,那麼其他人也能夠想到。”

一想到這裡,張軒心中一緊。

不是張軒緊張,而是這個消息太過重要了。

聚集在襄陽城的闖營殘部,有一半是看在羅汝才的分上。即便是夏軍之中,羅汝才的威望也是無人能及。絕非張軒與羅玉龍可以比擬。如果消息泄露出去,對夏軍非常不利。

“看樣子,這個消息,隱瞞不了多長時間了。”張軒心中暗道:“只能速戰速決了。”

但是速戰速決這個決策,本就有利於清廷,而不利於夏軍。但是不管是外面人的揣測,還是羅汝才的身體到底支撐到什麼時候,這種種變化,都讓張軒不能再拖下去了。

只是這戰略改變之間,就是不知道多少條人命。

張軒因爲泄露消息而煩惱的時候。武昌城中,也同樣有人揣測到這一點。

“太子。”錢謙益說道:“這數日以來,陛下所有文書都是秦國公主殿下代擬。臣以爲----”

羅玉龍說道:“以爲什麼?”

羅玉龍風塵僕僕的從南京來到武昌,立即接管武昌城防禦,將這個所謂西京掌控在這裡。

錢謙益頭上也掛着一個西京留守頭銜,其實不過是兼着武昌知府的差事而已。因爲禮部尚書,大學士的身份,他自然是武昌文官領袖,支撐大軍征戰的事情,大多都落在錢謙益手中。

錢謙益做的沒有張質好。但也不差,雖然前線有些緊張,但是該有後勤都沒有短缺。

只是羅玉龍剛剛一來,正想問錢謙益戰事如何。畢竟現在整個天下都在關注襄陽城下。可以說襄陽城下,關乎着大夏與大清之間,彼此消長。而羅玉龍本身對戰事也比對政事關心,第一個問的自然是這個,卻不想錢謙益說得第一個卻不是這個。

錢謙益低聲說道:“宜城有變。”

“胡說八道。”羅玉龍冷哼一聲,說道:“孤在父皇身前,也常常代擬文書,不過秉筆而已,秦國公主在御前伺候,這些僅僅是本分而已。”

錢謙益說道:“公主豈能與殿下相比?”

“勿需多言。”羅玉龍冷笑說道:“你到底想說什麼?”

錢謙益話在嘴裡轉了一圈,本來準備添油加醋的話,撤回了一半,實話實話說道:“陛下親征之後,在漢陽駐節後,就深居簡出,很少見大臣,臣三次過江請見,都被當回去。臣固然知道公主與陛下,兄妹情深。但是秦國公主與鄭國公,一掌控禁中,另一個掌控大軍,若有不測,殿下可以自處。”

羅玉龍冷笑說道:“如果皇妹真有此心,就不會讓孤坐鎮西京。勿需多言,直接說戰事如何。”

雖然羅玉龍刻意迴避了這個問題,錢謙益心中卻爲之動,他知道羅玉龍心中已經有所芥蒂了,也不敢多說,唯恐多說多錯。只是將情況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羅玉龍聽完也沒有什麼表示,就將錢謙益打發出去了。

他孤零零的坐在椅子之上,仰頭看着陰影之中的房樑,心中暗道:“張軒啊,張軒,你到底讓我怎麼辦是好?”

一時間,羅玉龍心中無數滋味交錯。一股火氣不知道從何處發出,將一個杯子重重的砸在地面之上,摔得四分五裂,稀里嘩啦了。

不僅僅是錢謙益的話,羅玉龍看戰事安排,就知道前線數十萬大軍,已經掌控在張軒手中,羅汝才決計不會如此,定然是出了問題。不過,他還相信羅玉嬌。

他相信羅玉嬌決計不會對他隱瞞喪信。

但是僅僅是這樣,就讓他不好受。

一來,老父生病的時候,可以瞞任何人,但不應該瞞他這個當兒子的。

二來。他纔是大夏太子,他纔是曹營繼承人。從亂軍之中,一刀一槍殺出來的羅玉龍,再現實不過,太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天子兵強馬壯爲之。曹營最大權力,並非他什麼六部尚書,什麼太子殿下,而是掌控曹營主力的權力。

這纔是最大權力。

而這個權力現在在張軒手中。

讓羅玉龍這個當兒子的何以自處?

而且又該如何對待張軒。

談不上功高不賞,但此刻羅玉龍對張軒在軍中朝中的影響力,感到十分的頭疼。朝中有張質爲首的汝寧派,軍中張軒本就是一方軍頭,如果這一次大勝,豈不是軍中第一人?

但是這個位置,羅玉龍決計不想讓給別人。

“我必須想辦法。”羅玉龍思來想去,終於決定了,立即將王龍召來,讓他帶萬餘人馬督促物資北上宜城。不管現在情況發展到了什麼地步,他都要在羅汝才身邊安插一個信得過人手。

王龍與他從小一起長大,不是兄弟勝似兄弟,一度他還想讓王龍當妹夫。如果不是張軒突然出現,說不定就成了。此刻他新任的將領之中,也唯有王龍可堪大用了。

後方的種種情況,一時間也傳不到前線之中。張軒無心多想,因爲一場大戰已經迫在眉睫了。

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四十章 瑣事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三十二章 南陽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三章 搶飯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二章 家事二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
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四十章 瑣事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三十二章 南陽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三章 搶飯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二章 家事二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