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

九江城中。

左良玉接到南京失陷的消息,簡直是大吃一驚,幾乎不敢相信這一件事情。

長江天險,他又怎麼不知道。想來南京是一座堅城,再加上長江天險,雖然不能說是牢不可破,但是支撐一段時間,還是可以的,左良玉雖然走得有一點慢,但也不是一點也沒有動,至少此刻已經走到九江了。

堅持一段時間,左良玉大軍也就到了。

他之前想着江南陷落之後,他到江南作戰,好好的刮一刮油水,但是此刻南京真得失陷了,左良玉心中反而有一陣惶恐之意。心中暗道:“莫非這曹操還真要成氣候?”

南京雖然是座城池,但所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座城池。

影響之大,連左良玉就爲之心顫。

“不行,不能在九江逗留下去了。”左良玉心中暗道:“我必須儘快做出反應,否則陛下怪罪下來,可不好辦。”

崇禎畢竟並不是弘光,即便是跋扈如左良玉對北京安一位,心中還是有一點怯意的。

在左良玉的督促之下,大軍南下,速度就快了很多,數日之內,就能兵臨南京城下。。

潼關之前。

“兩位將軍來降是我李某之幸。”李自成哈哈大笑。

牛成虎與白廣恩說道:“多謝陛下寬宏。”

羅汝才下江南,而李自成也沒有閒着,與孫傳庭打了最後一戰,就是潼關之戰,孫傳庭兵敗投河了,孫傳庭的秦軍紛紛投降了,其中高傑因爲與李自成間隙太深,高傑帶兵北走,而牛成虎與白廣恩都投降了李自成。

一時間李自成憑空多了數萬精銳之卒。

李自成安撫了兩人之後,李信說道:“陛下當勸降一人?”

“何人?”李自成笑道。

潼關一戰,孫傳庭一死,秦軍煙消雲散,大部分秦軍都投了闖營,奪秦地之兵,據湖廣之糧的戰略目標已經完成了大半,對於勸降李自成也已經輕車熟路了。

“陳永福。”李信說道。

李自成一聽“陳永福”這三個字,臉色頓時大變,他已經瞎掉那一隻眼,頓時有一種徹骨的痛意,似乎一想起陳永福,李自成心中就一股無名火起,恨不得將陳永福立斃當場,將與陳永福有關的人斬盡殺絕,才能解心頭之恨。

李信連忙說道:“陛下起於草莽,天下之間,與陛下有仇之人,數不勝數,而今草莽之間,不知道有多少人觀望陛下有何作爲,秦地英雄與陛下的恩怨,臣也有所耳聞。如今他們都戰戰兢兢,厲兵秣馬,擔心陛下算後帳,陛下雖言既往不咎,他們也不相信,如高傑,陛下難道會因區區邢氏之故慢待高傑?然高傑不自安,則引數萬精銳走晉。如何安天下人之心,不若封一與陛下有大仇之人,讓天下人看陛下的心胸。此人非陳永福所屬。還請陛下以天下爲重,恩怨爲輕。”

李信說到清楚,但是李自成心中那一股不平之氣,怎麼能如此簡單的消散了。

恩怨爲輕,那可是一隻眼睛,李自成瞎了一隻眼之後,不知道有多少傳言,特別是關於聖天子百靈庇護,由於李自成傷了一隻眼睛,很多人都覺得李自成不過是爲王前驅之輩。

這樣的傳言,李自成不知道聽了多少,此刻怎麼說是恩怨未輕。

這個恩怨輕嗎?

李自成沉默不言,李信也不敢擡頭,只能做抱拳之態,不敢起身。

“陛下,吳王的消息。”張鼐跑過來。

李自成說道:“什麼消息?”

“吳王下了南京。”張鼐說道。

張鼐自己似乎沒有覺得,當羅汝才下了南京之後,張鼐對羅汝才的態度就有所改觀,之前稱呼曹操,但是此刻卻稱呼爲吳王,可見羅汝纔打下南京之事,對天下人影響之深。

不光是張鼐,幾乎所有觀望天下局勢的人,一瞬間也將羅汝才當成獨立一支的勢力,而不是李自成的一支了。

李自成幾乎從張鼐手中搶過書信,細細看了一遍,看着潼關黃河相對的景色,一時間只覺得煩躁之極,他強制壓下來這一股煩躁之意,對李信說道:“陳永福之事,就交給你了。”

李信這才長出一口氣,說道:“是。”

李自成對張鼐說道:“傳令下去,立即向西安進軍,我要過年之前,拿下整個西北。”

“是。”

羅汝才奪下南京之事,就好像是一個加速器,瞬間將李自成行軍速度推進了不知道多少。

消息傳到北京之後,據說那一位痛哭失聲,再次入太廟齋戒請罪,並下罪己詔,只是不知道這一封罪己詔到底是第幾封了,還是第十幾封了。

這個消息也以極快的速度傳到了關外。

一道道手序過後,到了多爾袞的手中。

多爾袞看過之後,也僅僅是書案之上,寫下羅汝才三個字而已。

因爲這個時候多爾袞是沒有精力多關注關內的事情。八月間,遼東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黃臺吉之死。

黃臺吉的暴斃,引起了八旗內部的紛爭,雙方差一點刀兵相見。多爾袞作爲其中的一方,深入捲入這一場政爭之中,獲得了最後的勝利,他扶立福臨登基。

不過,很多時候,皇位確立之後,並不代表這一場政治-鬥爭的結束。

政治-鬥爭一般都會隨着參與者的肉體死亡纔算結束。福臨登基,只是說明雙方不過是暫時妥協而已,多爾袞這一段時間都一直在忙這個,確定自己的權力中心。

雖然名義上的皇帝是順治,但是實際上的皇帝卻是他多爾袞。

這也是兩個月過去了,如果在八月之間,這消息傳來,多爾袞根本沒有時間多看一眼,現在也不過是將羅汝才記在心中,等有時間再來處置。

張獻忠雖然消息並不是太靈通,但是此刻聽了羅汝才下了南京,也長嘆一聲,在自己房間之中大醉一場,第二日打起精神,開始執行入蜀戰略。

南京之事,好像是一塊石頭砸水裡,漣漪波及天下。

而張軒就是那一個被漣漪波及的那一位。

他先是得到大軍渡江的同時,也得到坐鎮江北的命令,他心中暗歎,自己江南自己去不了了。他估計下南京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心中有些怨言,但也沒有多少。

在張軒想來,只要羅汝才這吳王能在江南坐穩腳跟,將來最少一個南北朝的局面,張軒將來最少混個公侯之類。即便子孫不是世襲罔顧,但是他這一輩子,就坐穩了前三排了。

想來如果在後世,要多少努力,才能混進前三排。

如此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心中那些非分之想,既然知道是非分之想,那就不要去想了。

只是張軒剛剛將精力放在整頓揚州,乃至長江以北的府縣的時候,他又接到一封與之前完全相反的命令,讓他速速入南京。

一時間兩道截然相反的命令,讓張軒有些犯迷糊,他也瞬間嗅到了味道,出事的味道,雖然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情,但是南京一定是有事情發生。

隨即張軒帶着剛剛到揚州的羅玉嬌,以及千餘親衛,命令曹宗瑜代自己坐鎮江北,從揚州上了船。一路從運河到南京,雖然沿岸還有很多州縣還不在曹營的管轄之中,但是這些府縣好像是聾子瞎子一樣,對張軒的出沒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故而張軒一路順風順水到了南京。

不過,張軒到了南京碼頭之後,瞬間被南京所吸引,渾然忘卻心中所擔心的。

這就是六朝金粉之地。

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六十章 叛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十章 收兵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六十章 鑄炮第十八章 紮營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六章 匠作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一章 樊城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十章 萬石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七章 軸承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十章 裝備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三章 授田二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四章 填壕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一百零四章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
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六十章 叛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十章 收兵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六十章 鑄炮第十八章 紮營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六章 匠作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一章 樊城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十章 萬石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七章 軸承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十章 裝備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三章 授田二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四章 填壕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一百零四章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