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

“吳王殿下駕到。”李國輔的聲音遠遠的傳來。極具穿透力。

早就等在這裡的一羣人立即列隊站好,行禮道:“拜見殿下。”

“免禮。”羅汝才從一頂軟轎之中走了出來。

張軒雖然看羅汝才氣色很好,但是也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羅汝才老了。

之前羅汝才,縱馬狂奔,從來不坐轎的。而此刻從皇宮到玄武湖這一段距離,居然坐了轎子,這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歲月不饒人。

羅汝才與衆人坐在高臺之上,羅汝才一招手說道:“虎頭,過來。”

賀虎頭從張軒的身後,來到羅汝才的身邊,行禮說道:“臣賀虎頭拜見殿下。”

羅汝才說道:“起來吧。”他看着賀虎頭有些唏噓的說道:“你和你爹長得一模一樣。”

賀虎頭一聽,微微低頭,似乎眼圈紅了。

羅汝才說道:“你還是像以前一樣叫我伯父吧。”

“是,羅伯伯。”賀虎頭說道。

“聽張軒說,火銃隊是你訓練的。”羅汝才說道。

“是。”賀虎頭說道。

“你覺得,火銃隊的威力如何?”羅汝才笑眯眯的問道,看樣子,不像是上級詢問下級,反而好像是長輩詢問晚輩。

賀虎頭深吸一口氣,說道:“可以一用。”

就賀虎頭本人來說,他之前也不大喜歡火銃,他受賀一龍的影響,其實更喜歡衝陣。喜歡刀刀見血。雖然這一段時間一直跟在張軒身邊的,但是弓馬騎射,長槍大刀,乃至盾牌短打,每一項,賀虎頭也沒有放下過。

但是親自訓練過火銃隊之後,賀虎頭不得不覺得,這火銃隊如果真得能訓練出來,戰鬥力還是有的。

只是賀虎頭身邊的人,都是張軒的親衛,可以說是各營頭選拔出來的精銳之士,這些上過戰場的老兵,即便給他們一根棍子,他們也很有戰鬥力,心理素質什麼都不錯。

故而,他們可以做到列陣不動如山,聽從命令,絕對不會提前開火,也能保養好火銃,但是新兵能不能訓練到這個程度,賀虎頭心中是心存疑慮的。

但是賀虎頭在張軒身邊時間這麼長,被張軒照顧不少,他自然不能拆張軒的臺。所以他只能這樣說了。

“好。”羅汝才說道:“你就演示給我看。”

“是。”賀虎頭行禮下去了。

他站在空地之上,一吹銅哨,尖銳的聲音響起來,三百火銃隊猛地跑過去,在奔跑之中,自行列隊,隨即排成三列,先是一輪齊射,然後在三列輪番開火,火槍之聲,雖然不怎麼密集,但是一聲壓着一聲。連綿不絕。

一時間硝煙四起,好像憑空多出一片白霧,好一陣子,火銃的聲音才平息下來。

火銃聲一聽,瞬間感覺到玄武湖的水聲似乎變得響亮起來。

“走。”羅汝才說道。

一行人一起下了高臺,來到靶子上面。

這些木靶之上,有不少鉛子打出來的痕跡,有得是鑲在上面,有得是打出了一個個拇指大的小洞,還有得乾脆就已經碎成好幾塊了。

“應元,你覺得怎麼樣?”羅汝才說道。

張應元嘴角一抽,說道:“樣子貨,給我一百騎兵,我就給他踹了。”

對於賀虎頭的演練,張應元根本不在意,在他看來,他有一百個辦法將賀虎頭擊敗,別的不說,如果他如秦猛那般高速在陣前掠過,他不相信,賀虎頭的人能穩住陣腳。

擊敗賀虎頭所部能穩住陣腳。

那麼新訓練的士卒能嗎?

“張將軍,卻不知道南京城的新兵訓練的怎麼樣了?”張軒忍不住問道。

張應元一時間臉黑,無話可說。

他也看出來,火銃兵最大好處是好訓練。比起面對面搏殺的心理負擔,火銃兵放銃的心理負擔要少太多了。也不用聯繫肉搏了,不過火銃兵再稀爛,但是憑藉城池,憑藉據馬,壕溝抵抗敵人卻是不錯的。

張應元不說話,就表示默認,縱然他不喜歡火銃兵,但是卻不得不接受大規模訓練火銃兵的好處。

最少能解放主力部隊,將次要目標下放給火銃兵。

羅汝才見張應元不說話了,也知道軍中的意見大概統一了,說道:“張先生。”

張質說道:“臣在。”

“大規模生產鳥銃的事情,有問題嗎?”羅汝才說道。

“沒有問題。”張質說道:“只是殿下需要多少?”

明代火器生產規模很大,可以說數以百萬計,當然了分散到大明疆域如此大一個國家,數以百萬計也不算太多,而且在大明初期,火器都是京師寶源局生產的。

但是在中期之後,特許地方上生產火器的也越來越多了,特別是九邊。

雖然大明嚴格控制火器生產技術的擴散,但是一般火器生產,早已遍地開花了,張軒在軍中拉一個王大炮就能生產火炮的局面,就是能證明了。當然了王大炮火炮技術也很差勁。

特別是鳥銃也不是什麼新技術。

大規模生產毫無問題。多的不敢說,但是以整個江南的物力一年生產個幾萬杆,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先打造一萬杆吧。”羅汝才說道。

“是。”張質說道。

“越快越好,馬上要用了。”羅汝才說道。

“臣還派人清理南京武庫的庫存,看南京武庫之中合格的鳥銃數量有多少,絕對能供應起一萬杆。”張質說道:“殿下想要,臣能立馬提出來。先訓練用,將來上陣的時候再配新火銃不遲。”張質說道。

南京武庫之中,好東西的確不少。

畢竟南京是大明京師,是大明在南方軍事力量的中心,裡面豈能沒有一些好東西,只是大明官造質量如何,也是衆所周知的事情。不細細挑選一下,估計也沒有人敢用。

“好。”羅汝才說道:“從各地挑選士卒入京,在京中訓練火銃兵。”

“賀虎頭。”羅汝才說道。

“臣在。”賀虎頭說道。

“孤命你爲火銃總教頭,總領來進士卒訓練。”羅汝才說道。

“是。”賀虎頭說道。

“張先生立即撥一萬杆火銃給虎頭,並給虎頭準備好訓練場地。等虎頭訓練好了,將士卒還給各地,到時候各地就要訓練火銃兵,這樣一來,火銃火藥的供應,萬萬不可短缺了。”

“是。”張質面上微微露出一絲難色。畢竟這麼大數量,並不好籌集。

但也僅僅是不好籌集而已,火藥在明代也不是什麼稀罕物什,不說官府火藥作坊,單單是民間的火藥作坊就比比皆是,否則過年,元宵那中遍地煙火,那麼煙火的火藥是從哪裡來的。

從煙花,鞭炮,轉產火藥,也只是火藥配方不同而已。

這就是在江南的好處。在西北或許什麼都需要親力親爲,但是在江南砸下銀子來,很多事情都能辦好,唯一要擔心的是,你首先要有銀子。

張軒聽了心中微微一喜,是爲賀虎頭高興。

賀虎頭這個位置雖然不高,這一萬士卒僅僅是訓練而已,但是張軒用腳趾頭想都知道,賀虎頭在這火器銃總教頭之後,決計不會僅僅回來了,很大機率獨領一軍。

再加上賀一龍的餘蔭,說不得就是未來的將星。

張軒待賀虎頭有如弟弟,如今進賀虎頭有一個好前程,心中也爲他高興,唯一有些傷感的卻是,他訓練的三百火銃兵,估計也會被賀虎頭帶走了。

從某種意義上,張軒是比賀虎頭更適合大規模訓練火銃兵的人選。但是羅汝才絕對不可能讓張軒擔任這個位置的。

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六十章 鑄炮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十二章 撤軍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八章 攻城二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十九章 敵襲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五章 取士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十六章 拔營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二十章 火併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九章 羅玉嬌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十二章 作坊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
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六十章 鑄炮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十二章 撤軍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八章 攻城二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十九章 敵襲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五章 取士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十六章 拔營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二十章 火併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九章 羅玉嬌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十二章 作坊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