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

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

焦鏈出身入死,四處衝殺。

每當明軍騎兵與夏軍騎兵糾纏在一起的時候,他都斜裡殺出來。打一個小衝鋒,將夏軍逼退,然後收攏士卒緩緩退去。

焦鏈坐鎮後面,提防夏軍進軍。

如果說,剛剛開始的時候,焦鏈的動作,還沒有人發現的話,是有可能的。但是焦鏈的頻繁的動作,想讓人視如無物都不容易。

羅岱見此,頓時大怒,說道:“好大的膽子,那個姓焦的小將到底是誰?”

今日一戰,可以說是焦鏈成名之戰。

再次之前,誰知道焦鏈是誰?

羅岱問了也是白問。

羅岱沒有問出消息,伸手一指說道:“誰爲我破此賊?”

羅岱一聲令下,立即有人自告奮勇。

夏軍之中,初生之氣尚濃。夏軍也在急速的膨脹的之中,從來不缺少機會。故而人人奮勇,想擊敗焦鏈,得了彩頭。想成爲第二個馬三寶。

不過,有時候不得不承認,人與人之間的先天差距還是有的。

並不是每一個都有馬三寶將門出身,從小有人栽培訓練。再加上先天素質也不錯。故而一身武藝要超過一般人。

而夏軍之中,更多的是饑民之中的百姓,歷經生死,磨礪出來的將領,這樣的將領好勇鬥狠倒是可以,以命搏命,但是真正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如黃得功那般的勇將,卻是想都不要想的,就好像奧運冠軍級別的運動員,哪一個不是從小訓練,才能在無數人之中脫穎而出。

而是戰爭搏殺,可以說是世間最嚴苛最綜合的競技體育。

很多時候,並不是你勇敢,你敢拼命,就可以的。

所以這出來挑戰焦鏈的將領,多是百戶千戶的小將。正是最喜歡冒險的將領,甚至隨着夏軍強盛,也不有一些士紳家族的子弟。也加入夏軍之中,只是九邊有將門,而江南哪裡有現成的軍官儲備。

這些新冒頭的將領,還未必比得上夏軍原來的將領。

這些將領,在焦鏈的面前,根本不是一合之將。

不過,焦鏈本意就是爲了撤退。

所爲都是撤退,縱然是得了一些便宜,也沒有反攻之意。

焦鏈的態度,卻讓羅岱氣的七竅生煙。羅岱馬鐙一磕,就想縱馬而出,立即被他身邊的親兵給牢牢的攔住了。說道:“大人,還請體量我等的小命。”

親兵的實力或許不足,但是眼光卻是十足的。能看出來焦鏈的厲害。不敢說與羅岱一定就比焦鏈差。但是羅岱的地位與焦鏈不同。

羅岱是一軍之主,即便是在夏軍之中,也算得上大將之流。

而焦鏈現在還屬於無名小將的行列,要不是他身後一面將旗,上面寫着一個“焦”字。連他姓什麼都不知道。

一旦羅岱有所閃失,他們這些當親兵。可一個都活不了了。

羅岱被纏的沒有辦法,說道:“讓馬三寶過來。”

不過片刻,馬三寶就到了。

羅岱說道:“三寶,你來的真好,之前是你一直在對付焦鏈,你給我拿下他。”

馬三寶心中一寒,他倒不是怕了焦鏈。只是他的身體嚴重透支。但是羅岱的命令下來,他也不能抗命,說道:“是。”

羅岱感受到馬三寶的語氣有些不對,說道:“你過來。”

馬三寶依言上前,羅岱一伸手就抓住了馬三寶的手腕,立即感受到不對,說道:“你怎麼回事?算了,你休息一下。”

羅岱說道:“命令下面的人,避開焦鏈,給我咬住明軍,不能放走了他。”

“是。”

雙方騎兵經緯分明,但是明軍有焦鏈這一把利刃。雙方拉開距離。

羅岱雖然很想繼續追擊。

但他不能多想一點,他現在的任務不是追求勝利。而是清楚這一支明軍對主戰場的威脅。羅岱深吸一口氣,忽然想起了什麼。說道:“弄兩個俘虜過來。”

雙方交戰之中,雖然騎兵做戰,幾乎落馬就等於死亡,但是想找幾個活的俘虜還是有的。

不過一會兒,一個俘虜被待過來。

準確的來說,應該是拖了過來。雙腿不知道是摔斷了,還是被打斷了,反正不能用力,幾乎是被人拖過來的,身後留下一道紅色的血色痕跡。

羅岱看着說道:“你們的主將是誰?”

這個人語氣有些虛弱,說道:“劉承胤。”

羅岱說道:“劉承胤。”他在腦子裡面過了一遍,對劉承胤似乎有一點印象。不過,他畢竟不是鄭廉,對於劉承胤的瞭解,僅僅限於一個名字。畢竟沒有交過手。或許在今日之後,他會去看關於劉承胤的資料。

羅岱低頭問道:“你長得與劉承胤像嗎?”

不過羅岱這一句並沒有想得到他的回到,對身邊的人說道:“將此人的人頭斬下,送給大將軍,將情況說給大將軍聽。”

“是。”

片刻之後,快馬將這一顆人頭,送到了張軒的面前。

張軒聽了之後,微微一笑,說道:“沒有想到,羅岱還有這等小心思。”

羅岱的心思,張軒豈能不明白。劉承胤或許撤退,或許要斷尾。但是能從羅岱手中全身而退,對羅岱來說。就意味着的打臉,他又擔心,追擊的話,又有別的明軍突然出來。襲擊夏軍後側。

又不能追殺到底,所以想辦法出一口惡氣。

就是將這顆人頭,當做劉承胤的人頭。反正在戰場之上,很多時候都看不真切的。數百米外,吊着一個人頭,上面再沾上不少血污,哪裡看出誰是誰?

“這個主意也可以試試。”張軒說道:“找一個竹竿,將這個顆人頭掛上去,所有人齊聲大喊:劉承胤授首。”

“是。”

不過片刻,一根長長竹竿將劉承胤吊了起來。先是中軍大喊道:“劉承胤授首。”

先是中軍大喊,因爲前線各軍都已經處於接戰狀態,命令不好下達。

故而在命令的傳遞之上有所延遲。

隨着中軍大喊,聲音也傳遞開來了。隨即一部部的士卒加入呼喊之中,幾萬的齊聲大喊,聲音就好像是波浪一樣,撼動整個長沙城。

在長沙城的百姓都聽得清清楚楚的。

甚至在湘江之中都引起了漣漪,連水中的魚兒也都遠離了戰場。

如此大的聲音,隆武想聽不到也不行,不僅僅是隆武,整個明軍上下都聽到了了。普通士卒或許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他們本能感覺情況不對。但是對中層以上的將領,更是覺得心中一寒。

劉承胤他們都是知道,更是知道劉承胤所部是騎兵。

劉承胤授首之事,對戰局的影響,只能是壞的不能是好的。

對隆武來說,更是晴天霹靂一樣。他只覺得頭暈目眩,一時間堅持不住,恨不得立刻昏過去,不去面對這殘酷的局面。

可以說劉承胤之死,隆武的所有計劃都崩盤了。

他在長沙城外的所有堅持都變得毫無意義了,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他想完完整整的將人給撤回去,都不是一件好辦的事情。

“陛下,此刻正是要保證的時候。全軍上下都看着陛下。”陳藎說道。

隆武咬着牙說道:“朕明白,而今此戰已經毫無意義了。想辦法撤兵吧。”

只是陣前撤退,從來不是想撤退就可以撤退的,明軍本來就在苦苦支撐,不得不說,皇帝親臨戰陣對士氣還是有加成效果。

但是士卒又不是鋼鐵,本來就是咬緊牙關堅持,遇見這個情況,就好像最後一根稻草。他們或許不知道劉承胤這個人的死意味着什麼。但是他們卻敏感感受到情況不對。

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十六章 決戰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十章 收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三十二章 餌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四章 填壕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十章 收兵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第八章 局面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
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十六章 決戰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十章 收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三十二章 餌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四章 填壕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十章 收兵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第八章 局面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