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

“混賬東西。”李過說道:“我非殺了這腐儒不可。”

李過的怒氣幾乎要衝天而出。只覺得心中一團火,在劇烈的燃燒着,怎麼也發泄不出來,拎起長劍,對着桌子一刀劈下來,長桌應聲斷成兩截。

黨守素說道:“李侯,消消氣,相忍爲國,相忍爲國。”

“我已經夠忍讓了。”李過說道。

進入岳陽城之中,李過覺得自己好像陷入泥澤之中了。一舉一動都有無形的牽扯之力制衡,想做什麼事情,都分外困難。李過本以爲能確立自己的主導地位,卻並不想,卻陷入馬鑾綿裡藏針的局面之中。

看上去李過是主導了岳陽城中的局勢,其實上馬鑾隨時可以發揮做用。

這種就是兩人不同的風格所致。

李過是一個武人,也沒有什麼花花腸子,爭奪權力也是簡單粗暴。一來就是下馬威什麼的。而馬鑾卻是世家出身,他上來就是以退爲進,看似退了一步,但是在幕後指揮岳陽軍。讓李過做什麼事情都繞不過他。

李過在闖營之中,上有李自成撐腰,下有士卒擁戴,再加上闖營雖然體制不健全,但是大家也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鬼蜮伎倆。所以他面對這個局面,是完完全全的不適應。

這一次,黃朝宣降敵。李過力主嚴厲懲戒,而且要嚴查城中還有沒有夏軍的奸細,苗頭直指張先壁。

雖然李過有一點借題發揮。但是李過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畢竟黃朝宣與張先壁的關係,大多數人都知道,談不上焦不離孟,孟不離焦。但也是多年以來生死與共的好哥們,特別是在很多事情上都步調一致。

黃朝宣降敵了,牽連張先壁。是自然而然的。

但是馬鑾卻不能放棄張先壁。

原因無他,就是馬鑾夾帶之中,並沒有多少人才。縱然出了黃朝宣降敵這樣的事情,但是在馬鑾的心中張先壁也要比李過可靠。畢竟張先壁是明軍官軍出身,而李過是闖賊餘孽。

而且在馬鑾看來,張先壁固然有一點值得懷疑。但是忠貞營的表現,也不夠忠貞。馬光玉這麼幹脆利落的投降,再加上日日在城下招降。忠貞營下層軍心有些浮動之事,也瞞不過馬鑾。

馬鑾萬萬不肯再放棄張先壁了。

雙方互不信任,自然是談並不攏。

李過想火併馬鑾的心思都有了。只是馬鑾乃是馬士英之子,殺了馬鑾,就是自絕於南明。南明小朝廷再怎麼不堪,也是坐擁數省之地的,沒有南明小朝廷的支持,單單憑藉他李過,是抵擋不了夏軍的。

所以他即便是再憤怒,也不過是暗地發發脾氣而已。

“報,侯爺,城下敵軍有異動。”立即有軍官來報。

“哦 。”李過收斂怒氣,臉色恢復平靜說道:“去看看。”

“是。”李過的侍衛答應下來。

隨即李過,黨守素,已經忠貞營其他的將領都紛紛跟着李過上了城。

來到城牆之上,李過拿起千里鏡遠遠的觀望城下的營地,卻見連綿的營地覆蓋數裡的範圍,營地大多是正正方方的,其中望樓,柵欄,帳篷都整整齊齊的。讓李過看了也挑不出什麼毛病來了。

這也算是張軒軍中的基本素養了。

跟着張軒多年的軍隊,別的方面不敢說,但是在安營紮寨,基本的土木作業之上,遠勝過尋常軍隊。

這大營李過看多了,也有幾分習以爲常了。不過,他很快注意到細節之上,他的眉頭微微皺起來,說道:“這樣多長時間了?”

“從今天天亮之後就這樣,雖然鼓聲,炊煙都很正常。但是----”一個軍官說道。

“但是鳥落不飛,也沒有來喊話。”李過說道:“不過是懸羊擊鼓,餓馬提鈴的把戲。”

“牛萬才。” 李過說道:“你帶人衝一衝,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是。”牛萬才大聲答應道。

牛萬才也算是闖營老人了,立即點齊本部人馬,放下吊橋,衝了出去。李過也提起精神,讓下面的人都準備好接應,唯恐是夏軍的詭計。不過,很快結果就出來了。

牛萬才所過之出,如入無人之境。

不,不是如入無人之境,而是就是進入無人之境,城下數裡聯營都是空營,空蕩蕩的,根本一個人都沒有。

李過頓時大怒,說道:“這數萬人馬,就這樣消失了,你們都是幹什麼吃的。”

由不得李過不怒,敵方主力失去蹤跡之後,就說明對方可能出現在任何地方。本來而今局面,在重重掣肘之下,李過十分本事,也不過能發揮出兩三分而已。已經有幾分形勢不由人了,連連吃了好幾場敗仗。

而現在這個局面,讓李過心中不好預感加深。

李過強制按捺怒氣細細詢問過,才知道作夜夏軍夜裡騷擾不斷,這樣的騷擾之前也有。不過此刻看來,是用來掩人耳目的。夏軍趁着這個機會撤退了。

“那麼張軒想做什麼?”李過心中暗道:“他爲什麼要在岳陽城下撤軍?”

“將軍,將軍。”一個軍官跑過來,跪在李過面前說道:“江面上,江面上----”他跑得又快又急,一時間喘不過起來。

李過厲聲問道:“到底怎麼了,江面上出現什麼事情了?”

“船,好多船----”

李過二話不說,起身向西而去。不是去別的地方,就是去岳陽樓。

岳陽樓就是岳陽門的城樓,或許古今不一。但是此刻岳陽樓還是承擔着軍事作用的。只是李過不解風情的很,對這天下三大名樓之一的岳陽樓,根本是連多看一眼的功夫都欠奉。

因爲他已經就目光聚集在洞庭湖與長江連接的江面之上。

真的有好多船啊。

李過從記事以來,就沒有看過這麼多船。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的洞庭湖,似乎一時間被船隻塞滿了。有戰船民船大船小船,每一艘船都吃水不淺,上面一面大夏的旗幟,幾乎連成一片火紅的海洋。

“好一個張軒。好大的膽子,好看不起我李過。”李過帶着幾分咬牙切齒。

如同他現在還不知道張軒想做什麼,他就不配統領數萬大軍了。

其實如果沒有馬鑾一直與他搞人事鬥爭的話,李過早就能想到。在大明當將領,從來是能放三分心思在打仗之上,就已經不錯了。不過,李過也深吸幾口氣,努力將自己的心思平靜下來。

蓋因任何情緒化的思想,對戰事勝負一點作用都沒有。

“傳令下去,派船去跟隨夏軍船隊,我要知道他們去什麼地方?將夜不收放出去,我要知道城陵山怎麼樣?張軒放棄了沒有,如果沒有放棄有多少?還有給所有兄弟們加餐。準備出戰。”

“派人給臨湘,長沙報急。”

李過一連串的命令全部宣泄出來,他身邊的傳令兵幾乎全部灑了出來,一瞬間半個岳陽城都變得沸騰起來了。

李過深吸一口氣,微微一頓,說道:“派人將馬鑾叫過來。就在這裡,岳陽樓上,讓他來見我。”

WWW¤ тt kдn¤ Сo

此刻李過已經意思到問題嚴重性了,一個弄不好,南明小朝廷,就要換一個皇帝了。而如果局勢走到那一步,李過自己都不知道該何去何從了。他萬萬不想看到的。這個時候,李過也沒有心思與馬鑾玩了,他暗暗握住長劍,暗道:“如果馬鑾不識相的話,就不要怪我長劍不利了。”

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四章 張青天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五十章 雜務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四十章 瑣事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五十章 平城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七章 下蕭縣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八章 攻城二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
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四章 張青天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五十章 雜務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四十章 瑣事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五十章 平城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七章 下蕭縣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八章 攻城二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