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

天還沒有完全亮,天空剛剛泛出魚肚白,整個天地還籠罩在一片黑紗之中。

但是對金華城的百姓來說,這天已經提前亮了。

就在西門處響起喊殺之聲的同時,對金華百姓來說,就已經是新一天的開始。

不過,是不堪回首的一天。

朱大典驀然驚醒,聽到喊殺之聲的第一時間,就從牀上跳了出來,匆匆束起腰帶,提着牆壁之上的寶劍,破門而出去,匆匆集結家兵,大約有百餘人。

這百餘人的年紀都比較大了。

畢竟朱大典也不年輕了,這些當初跟隨他的親兵家丁,也都不年輕了。

但是不年輕了,並不意味着這些人就不能打了,恰恰相反,能讓朱大典辭官之後,還抓在手中,捨不得放手的家丁,一個個都是硬茬子,而此刻正是發揮出他們的威力的時候。

朱大典是反應最快的那一個人。

幾乎在戰鬥爆發的同時,就帶着百餘家丁往西門而去,剩下的各路援軍卻是比較慢的,畢竟他們不如朱大典在戰火之中打滾過。

但是他們僅僅是反應慢一些,依然有不少人向西城而去,其中就包括了陳子龍。

昨夜陳子龍心中覺得對不住許都,翻來覆去,好一陣子才睡着了。故而睡得畢竟沉,在西門喊殺之聲爆發出來的時候,他其實還在睡覺,他是被家丁叫醒的。

“老爺,不好賊人打過來,我們準備跑吧。”

陳子龍本來還有一些迷糊,但是聽了這一句話,他渾身打了一個激靈,頓時清醒過來,喊殺之聲,猶如低沉的混音遠遠的傳到了陳子龍的耳朵之中,陳子龍二話不說,穿衣提劍,就準備向西門而去。

“老爺,您已經辭官了。現在就不用去了。”僕役說道。

陳子龍微微一頓,說道:“辭呈不是還沒有批下來。”

其實陳子龍這等人辭官哪裡需要辭呈批下來,從來是上書一封,自己走人了事。畢竟萬曆後期,朝廷缺員嚴重之極。風氣早已敗壞了,很多人都是這樣做的。

而且陳子龍自問,即便他現在辭呈批下來,他也會毫不猶豫的衝上去。

就是因爲深刻在靈魂深處的四個字:家國君父。

“啊---”王得功帶着身邊的親兵,連同許嘉應不過幾十個人,在千斤閘落下之前,衝進了城門之中。

但是也僅僅是幾十個人而言。

幾十人在這樣的戰事之中,縱然是百人敵,也沒有什麼大用,王得功一把抓住許嘉應的衣領說道:“你的人在什麼地方?”

“就來了。”許嘉應說道:“我相信他們馬上就到。”

而此刻他們就在城門洞之中,城門洞的另一頭已經有幾十人衝過來了。

王得功冷笑一聲說道:“最好如此。”此刻他顧不得多言,大喝一聲,衝了上去,許嘉應也跟在身後,王得功見許嘉應身手不錯,心中對他的觀感也好了一點,對他所謂埋伏着白頭軍人馬,也多了一點期盼。。

此刻,城外,大隊騎兵紛紛下馬,向城頭上攀爬。

因爲當時民夫都在修整城牆,故而城牆邊上有很多用來攀爬的工具,比如一個個木頭架子,比如一條條從城頭之上落下的繩索。如是等等。義軍根本不用打造攻城器具,這些東西,就給義軍鋪出一條條上城的道路。

再加上清晨時分,城頭人馬大多都是打瞌睡,王雄如此,下面的人自然是有樣學樣。

此刻一片慌亂之中,組織起來的抵抗自然是漏洞百出。有的人點燃火炮,有的人用滾石擂木,還有人做這樣那樣的事情,不過,由於組織上的凌亂,讓城頭的反擊少了一種層次感。

雖然打死打傷不少士卒,但是他們的防禦之中漏洞太多了。

不過,一會功夫。

秦猛帶兵先登了。

曹營騎兵素質在步隊之上,很多騎兵即便是沒有馬匹,也是一名悍卒,絕對不是沒有馬就不能打仗了。今日之戰就是如此,此刻張軒已經到了城下,張軒身邊只有千餘騎護持着他與楊繩祖。

其餘的士卒都已經下馬攻城了。

不過,這個時候楊繩祖的臉色並不是多好看的。

原因無他。就是因爲騎兵比步卒難培養,今日一戰,最少有數百將士要折在金華城下,如果想補充上來,就不知道要費上多少工夫了。

至於秦猛,似乎是因爲先鋒之任被王得仁被得去了,秦猛心中有意於王得仁別苗頭,這一次衝殺,分外賣力,再加上金華城頭組織混亂無比,秦猛看到一個漏洞,猛地一衝,就衝了上去。

而在秦猛衝上城頭的同時,他發現有一隊人馬似乎有百餘人之多,他們個個頭帶白巾衝裡面衝上城頭,爲首的不是別人,正是王得仁。秦猛頓時皺起眉頭,有些不是舒服,但也知道這個時候不是義氣用事的時候。立即督促士卒向他們殺過去。

不過一會功夫,雙方就在城頭之上會師了。

秦猛對王得仁說道:“這些人就是白頭軍的人吧,許嘉應在什麼地方?”

“許嘉應已經入城去找許都了。”王得仁說道。

秦猛也沒有多注意,隨即又將注意力放在城頭的戰鬥之上。

不知道誰說了一聲:“王大人跑了,王大人跑了。”

城頭還在堅持的士卒,頓時大亂,一時間幹什麼都有,義軍自然不費吹灰之力,就將城頭拿下來了,隨即個幾十個壯漢一起發力,將千斤閘拉了起來。這千斤閘雖然說是千斤閘,但實際上的分量,遠遠不只是千斤。當千斤閘被拉起來的時候,城外的士卒蜂擁而入。

張軒也隨即入城,將自己的大旗立在金華西門之上。

雖然很多時候,仗打到這個時候,就意味着結束了。但是他卻有一種預感,這一戰似乎還沒有結束。

張軒的預感非常正確。

朱大典此刻正與左光先商議,朱大典厲聲說道:“賊人突兀而來,士卒不滿萬,都是步卒,從賊人營地到這裡要整夜奔馳,此刻賊人正是疲憊之時,趁着這個時候,集合全城兵馬,奪回西城門。正在此時。”

“可是---”左光先說道。

“沒有什麼可是的。”朱大典聲色俱厲,訓斥左光先就好像是訓斥一個孩子一樣,說道:“金華不保,下游也是不保,如此浙南數府不保,福建江西不穩,此戰必然要勝。金華決計不能落入賊手,我朱大典有一口氣在,金華就不能失陷。”

朱大典看左光先失神落魄的樣子,就知道不能指望他。他叫道:“萬化。”

“孩兒在。”朱萬化說道。

朱萬化就是朱大典的次子,與許都有些交情的那一個。

“你帶來我朱家家兵當先鋒。”朱大典說道。

“孩兒領命。”朱萬化說道。

朱大典上前幾步,爲朱萬化整理了一下衣服,說道:“記住,我朱家只有戰死的兒郎,絕對沒有臨陣脫逃之輩,知道嗎?”

朱萬化看這朱大典白髮蒼蒼的鬢角,說道:“孩兒知道。”

諸位士紳見朱大典派出自己的兒子當先鋒,頓時大爲感動,說道:“我等願意跟隨朱大人破賊。”

“我等願意跟隨朱大人破賊。”

一時間,諸多士卒,你出幾百家丁,我出幾十家丁,不過片刻,就糾集了幾千人馬,這幾千人馬雖然沒有怎麼訓練過,但是一個個人高馬大,一看就是吃得飽,喝得足的。

在這個時代是極好的兵源。

“出發。”朱萬化說道。

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十五章 離京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六十章 叛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三章 岳陽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十六章 拔營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四章 張青天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二十章 火併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
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十五章 離京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六十章 叛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三章 岳陽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十六章 拔營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四章 張青天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二十章 火併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