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

張軒聽了之後,只覺得大腦嗡的一聲,一時間天地之間爲之一靜。

他知道,這一次封爵,一定少不了他張軒。

但是萬萬沒有想到,卻沒有想到排在第三名。

前面的鄭芝龍,與高傑都不是曹營中人,可以這樣說,他們的爵位雖然高,但是也就這樣了,除非他們將來做出改變,改變他們半獨立的姿態,否則,他們現在的爵位,就到頭了。

但是張軒不一樣,張軒是曹營嫡系。

將來還有大把大把的仗要打了,畢竟天下未定,將來還有大把的功勞,所以張軒勸羅汝才,要留有餘地。先將諸將的爵位壓一壓。

張軒的第三名,其實與第一名相差不大,而他的鄭國公,看上去比閩王,淮安王相差不少。但是實際上,按張軒的估計,他必然有封王之時。

一瞬間,張軒想過了很多很多。

但是心中激動之情,從來不少。

他如果留在後世,是決計不可能達到現在的位置的,他想他將來不過是新朝功臣其中之一,而現實卻給出了答案,他是開國功臣第一位,就如徐達於朱元璋一般。

如此他還有什麼不滿意。

他滿懷激動的跪倒在地,說道:“臣謝祖隆恩。”

李國輔一揮手,立即有幾個小太監過來,拿了國公禮服上來,當庭爲張軒換上。

張軒向來是戎裝,畢竟戎裝更符合張軒現代人的審美,但是此刻換了寬袍大袖的禮服,身上還掛着不少玉佩,輕輕一動,就發出叮叮噹噹的聲響。一時間似乎整個人都不一樣了。

從今以後,張軒的頭銜就是,大夏鄭國公鎮南將軍秦國公主駙馬都尉,張。

不過,這封賞並沒有結束。

緊跟着張軒是楊承祖。

“鎮西將軍楊承祖,從徵日久,從攻河南,兩淮,四川,勞苦功高,封楊承祖爲汝國公。鎮守襄陽如舊。”

“將軍張應元,從徵日久,新克南朝城,大功於國,封張應元爲寧國公。”

“鎮北將軍袁時中,率衆來投,從鄭國公徵徐州,鳳陽,從太子,攻揚州,淮安,下廬州,安慶。經略河南,數有功勳。封袁時中,爲衛國公。經略河南如舊。”

“江北將軍李汝桂,從徵日久,從朕攻壽州,破黃得功,從太子破揚州,淮安,從朕西征,下安慶。勞苦功告,封李汝桂,爲慶陽公。”

“鎮東將軍王龍,從徵日久,乃朕外甥,從太子下江南,封爲安定公。”

這五個人,加上張軒,就是這一次封賞之中,所有公爵的數目了。

剩下就是侯了。

這人就多了,有很多人張軒都不熟悉,不過,羅戴恩,羅岱,曹宗瑜,張質,賀虎頭,等等都是封侯了。至於侯爵之下,就不值得在大殿之中宣佈了。

不過,侯爵之中,有兩個不一樣的侯爵。

一個是應命侯,李自成。另一個是違命侯弘光帝。

不過李自成似乎有幾分自暴自棄之感,什麼也沒有說,就將這個封賞接下去了。但弘光滿臉通紅,手握着非常緊,似乎要掐出血來,不過,人的勇氣是有保質期的。

剛剛落到曹營手中,弘光的確是有求死之心,但是時間一長,這也就變了。好死不如賴活着。

他一副心喪若死的感覺,俯首領命。

惹得滿朝文武鬨然大笑。

本來封賞過後,事情就完了,接下來的就是大宴。但是臨時有突發情況,只見一個小太監,從後面走上御座,來到李國輔的身邊,在李國輔的耳邊耳語幾句,隨即李國輔悄然上前,在羅汝才身邊耳語幾句。

羅汝才聽過,眼睛之中精光一閃。眼睛微微眯了起來。

張軒對這個表情很是熟悉,心中暗道:“發生了什麼事情?陛下似乎生氣了。”

羅汝才高坐御座,可以說是整個大殿的焦點,他的一舉一動,都被所有所關注。

此刻羅汝才還沒有說話,整個大殿之中所有人都安靜下來了,只聽羅汝才輕輕的咳嗽一聲,說道:“今日大喜之日,居然有外臣來賀,宣清廷使者覲見。”

李國輔聽了之後,立即說道:“宣,清廷使者覲見。”

“宣,清廷使者覲見。”

“宣,清廷使者覲見。”

雖然夏朝剛剛成立,但是在氣魄之上,卻有一點點王朝的氣象,一聲聲聲浪,傳到了外面。

不多時,一個金錢鼠尾的人走了進來,只見他昂首挺胸,一副意氣風發的樣子,似乎並不覺得頭上只有一根類似女孩子的髒辮大小的鞭子,其他地方亮的好像燈泡一樣。

這種醜陋的樣子,再加上他身上莫名的自豪感,讓張軒有一種強烈的反差感覺,無頓頓噁心。

“大清豫王使者李士興,拜見吳王殿下。”李士興說道。

李士興不是別人,他是阿濟格的妾室的父親,說起來也算得上阿濟格的老丈人了,當然了,他不敢如此自居,但是與阿濟格還是比一般幕僚親近。李士興家中本是遼東讀書人出身。

但是後金崛起,濫殺無度,遼東幾乎成爲漢人的墓地。李士興家族也是其中一員。

不過,他後來投奔阿濟格,不惜送女兒爲人奴婢。還好他女兒熬出頭了,得到阿濟格的寵幸,他一家人方纔能從噩夢之中甦醒過來,不過,他們似乎瞬間忘卻了之前的種種,死心塌地的做包衣奴才。

甚至一包衣奴才爲榮。

“請問閣下,是大清使者,還是大清豫王使者?可有貴國聖旨?”錢謙益問道。

李士興一愣,他身上的確沒有聖旨,也是阿濟格派他過來的。

李士興說道:“本使乃豫王所遣,但也是大清國使,豫王奉攝政王之命,專事南方。故而豫王之使,就是大清國使。”

張軒聽了此話,也忍不住了,說道:“那是貴國家務,與我朝無關。”他對羅汝才行禮說道:“陛下,既然此人不是大清國使,不當在此處接見。請禮部尚書接見即可。”

李士興的話音,似乎將曹營當做了清廷的附屬,一個專事南方的王爺,就可以代表大清對曹營做出裁決。

這種狂妄的態度,張軒能忍了纔算怪。

錢謙益也點點頭,說道:“鄭國公所言在理。”

身份對等,在外交上從來是慣例。

李士興見他們似乎想將他趕下去,立即說道:“慢。吳王----”

“大膽。”張軒說道:“剛剛你進殿之中,口稱不遜之言,念你是使者,沒有深究。居然還敢放肆,莫非覺得我大夏的刀不利嗎?”

張軒一聲怒斥,在坐諸將都看向了李士興。

一時間李士興似乎感受到一股,有如實質的殺意。在座各位都殺出來的將軍,身上帶些殺氣是再正常不過了。

李士興暗道:“小不忍則亂大謀,”說道:“拜見大夏皇帝陛下。”也不敢多說什麼了。

不管怎麼說, 李士興都是使者,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這是規矩。

大殿之上,又恢復了秩序。

錢謙益給李國輔使眼色,讓人將李士興帶下去,就聽羅汝才說道:“慢着,今日既然上來,朕就給你一個機會,說吧。貴國的豫王殿下,派你來有何貴幹?”

李士興正了正神色,說道:“豫王殿下仰慕陛下久矣,特地派我來問候陛下。還有一件事情,關乎兩國關係,讓我來問一問陛下。”

“何事?”羅汝才問道。羅汝才心中已經有了判斷,不過,還是想聽這個使者說出來,是不是他所想的那個。

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六章 蕭縣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二章 授田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六十章 鑄炮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三章 授田二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
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六章 蕭縣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二章 授田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六十章 鑄炮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三章 授田二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