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

黃得功很明白,馬士英如此給他面子是爲了什麼?

不就是用人之際嗎?

不過黃得功也是感激馬士英如此相待。自當投桃報李。再者黃得功也不懼張軒,也不在乎他。

“好。”馬士英大喜說道:“既然黃講講價有此意,那麼本官就命黃得功統領全軍,主攻西寨。”

“謝大人。”黃得功說道。

“不過,”馬士英說道:“賊人兇殘,當全力以赴。請黃將軍稍待幾日。我已經致信盧公公,盧公公刻日會帶勇衛營全部人馬而來。到時候我們算總賬。”

黃得功心中暗道:“這樣也好。”黃得功麾下大多是騎兵,攻城戰,並是不是太在行的。等勇衛營全軍到了,數萬人馬都一起進攻。這張軒如何能承受得住。

“早就該這樣幹。”黃得功大聲說道。

的確當初,黃得功就想全力進攻夏邑,一舉將夏邑給拔下來。

卻被馬士英攔住了。

黃得功如此說,馬士英的臉上微微有一點變化。話一說出口,黃得功立即知道情況不對,腦袋一轉,立即說道:“馬大人,事不宜遲,末將的意思,現在就進攻西寨。”

“你想怎麼攻啊?”馬士英忽略了之前小小的不愉快。

“通過甬道進攻。”黃得功說道:“我部下士卒精銳無比,而甬道之中,正是這能發揮能力的地方。即便不能從甬道攻入西寨之中,也要在儘量將甬道向西寨推過去,就地立營,等大軍到了,以此爲據,攻西寨。倒時候以火炮擊之,我就不信了區區一個木寨在如此情況之下,能堅持多長時間。”

馬士英說道:“好,就這樣辦。不過,此戰你不許輕身前突,畢竟現在你也不是一個小校,而是朝廷的總兵官,一方重將。要給下邊人立功的機會。”

馬士英之所以同意,是因爲黃得功的計劃,用不了多少。但是如果一個不小心將黃得功摺進去了,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多謝大人關愛,末將定當從命。”黃得功帶着幾分感激的意味說道。

黃得功的性格從來是雷厲風行,說做就做,不會有半點猶疑。

馬士英一答應,他立即就開始着手。

他令麾下副將馬岱,帶一支人馬去北寨,結合劉良佐的人馬一起沿着甬道進攻,又從軍中挑選出一些精銳人馬,給了任有袴說道:“你也不能一直在我身邊當親兵,如此有什麼前程可言。你在我身邊這麼長時間,該學的,你也學好了,是時候出去做事了。我當年也不過是孤身一人,憑藉這一身武藝到如今這個地步,任兄弟,你也該闖一闖,搏個封妻廕子。”

“將軍。”任有袴心中感動,一張口卻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還將我將軍。”黃得功說道:“你於我有救命之恩,就不稱我一句大哥嗎?”

“謝大哥。”任有袴說道:“我一定好好做事。”

“還有你的名字,也該改改了。”黃得功咧嘴笑道:“當年什麼都不懂,隨口給你了一個名字,現在卻覺得太難聽。”

“不,”任有袴說道:“不用改,行伍之人,要什麼好名字,而這個名字,能讓牢記大哥恩德。”

“好。既然你不想改就算了。”黃得功也不勉強。

從南營到西營的甬道之上,先開始了戰鬥。

其實甬道已經廢了不少了。

張軒也沒有閒着,已經拆除了不少。張軒決定在西寨死守的時候,他就沒有閒着。

在拼命的修整西寨的防護,之前西寨的防護最嚴苛的是對着夏邑縣城的一面,而如今其他三面都得到了加固,恐怕劉澤清再過來,也有些不認識了。

但是時間有限拆掉的甬道並不長,任有袴身邊的都是黃得功麾下的精銳,頓時將甬道大半部分給奪了下來。

消息很快傳到張軒的耳朵之中,而張軒毫不猶豫的制定臨潁營過去抵擋。

在這種狹窄的地方,只能派遣最精銳的士卒。

“是。”鄧和立即派出麾下最精銳一哨人馬,不是別人,正是張元海所在前哨。

張元海前哨能派上去的也不是很多,雙方的戰鬥從甬道之上,蔓延到巡邏的牆上,又蔓延到牆外,甚至在甬道的牆壁之上打出了不少缺口。

只是這種刀刀見血,步步要命的戰鬥,再激烈,再殘酷,也不是張軒關注的重點了。

一會功夫,北營同向西營的甬道之中,也爆發了戰鬥。

這裡值守的是保定營一步,王進才早已得了張軒的提醒,故而幾乎一步不退的與官軍打在一起。

張軒站在西寨最高的建築物之上,不是別的,就是一座望樓,不過這望樓並不是固定在大車之上,而是直接建立在地面之上,雖然不能移動,但是根基紮實,能夠建的更高一點。

張軒拉開千里鏡,看着兩道長長的甬道,心中暗道:“這兩條甬道,此刻根本沒有什麼用處,那麼官軍爲什麼要從這處着手。”

甬道展不開兵力,如果全部佔據,自然是運輸糧食與物資的要道,但如今想通過甬道攻克西寨,卻不大可能。

無他, 攻擊面太窄,張軒只需放上幾門火炮,就能封死所有的攻擊面。想來官軍也不會如此不智。

不過,凡是敵人想要做的,都畢竟盡力阻止。張軒派遣士卒阻擋的同時,也覺得這甬道有些礙眼,一聲令下,將甬道全部給拆掉。

黃得功此刻也在看觀看戰鬥,不過黃得功卻有幾分沉不住氣,一件廝殺就想親自上陣。靠的比張軒前多了。

他所在位置就是甬道與南營相連的地方,從這個位置,用千里鏡能直接看到任有袴與臨潁營的戰事如何。

他剛剛還看得很舒服,但是慢慢的臉色就僵了,隨即就冷了。

無他,他居然看到任有袴帶着麾下精銳,與臨潁互不相讓的撞在一起,雙方的戰鬥幾近於以命搏命的打法,每殺對方一個人,自己這邊也會死一個人,雙方的傷亡比,幾乎在一比一之上。

黃得功看到這個情況,臉色越來越難看了。

而且黃得功也發現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面義軍戰鬥能力並不在黃得功所部之上。

如果一個義軍與黃得功麾下的將士對上,輸的是十有八九是臨潁營的人。

無他,殺人武技這一項競技項目,訓練需要很長時間,黃得功麾下的老卒都是跟着他打了老仗,在戰場之上廝殺久了,武技自然上來了。他們多是二十多歲,三十多歲的漢子。

但是臨潁營的士卒,有不少是剛剛成年的年輕人,黃得功從他們的戰鬥之中,也可以看出來,他們有些毛手毛腳的。

顯然沒有從軍很久,但是他們之所以能抵擋住黃得功部,靠的是彼此配合,靠得是相互支撐。

在這個情況之下,黃得功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情,也就是對面的訓練能力在他之上。

黃得功不肯看了,只是讓他退兵也是不行。既然雙方相持不下,那就繼續相持不下吧。”

黃得功這邊沒有撤退的任務,任有袴打得再艱難,也必須打下去,而黃得功不撤兵,臨潁營也絕對不會退兵的。

雙方一直打到夜色浮現之後,纔不悅而同的收兵罷戰。

不過,當第二日任有袴準備再戰的時候,卻發現情況大大不一樣,昨日張軒所部的佔據的甬道,全部被推翻拆除了。

整個夏邑城西邊空出來好大片地方。張軒可不想繼續打這些很無聊的戰鬥。

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戰五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三章 搶飯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七章 軸承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七章 下蕭縣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三章 奪麥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
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戰五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三章 搶飯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七章 軸承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七章 下蕭縣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三章 奪麥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