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

縱然黃得功決心突圍。

但也知道,突圍之事,急不得。

黃得功看外面的情況就知道,曹營也在等着他突圍。

所以走得太急,恐怕陷入曹營的陷進,故而只能等。等待機會,等待曹營上下麻痹的那一刻。

而且黃得功也知道,鳳陽城牆何等堅固,只有數萬兵馬按部就班的把守,守上一兩個月,絕對沒有問題的。所以黃得功覺得他還有時間。

如果這個時候,張軒知道黃得功心思,絕對贊同黃得功的觀點。

此刻張軒就在鳳陽城下。一時間心中驚歎無比。

這是他見過最大的古代建築羣,就規格來說,還在開封府之上。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對首都的位置其實有些猶豫,對南京的位置並不是太滿意的,故而想在北方尋一個合適的地方作爲大明都城,開封城就入選了,一度被稱爲北京,而鳳陽作爲朱元璋的老家,被稱爲中立府,爲中都,開封城與中都是一個時期的建築。

不過開封城因爲黃河的原因,被朱元璋放棄了。開封城北京的地位也越來越下降。

朱元璋一度將無數百姓遷來填充鳳陽府,想遷都於中都。

劉伯溫竭力反對,但也擋不住朱元璋。

不過,後來朱元璋也醒悟過來,鳳陽一地底子太薄了,各種自然災害,實在不是一個立都的好選擇,也就息了心思,但是對西安起了心思,於是朱元璋派太子朱標,也就是建文帝的老爹。去視察陝西,考察一下陝西可否爲都。

誰知道朱標這一趟回來之後,卻因病去世了,爲後面的靖難埋下了伏筆。

而朱元璋也因爲自己最喜愛的繼承人就這樣不在了,自己也垂垂老矣,這才息了遷都的心思,將南京改爲京師了。這才確定了南京國家中心的地位,不過,這個地位也沒有維持多長時間。

也因爲朱元璋遷都的心思,故而中都規模宏大之極。不下於南京,即便是北京也有所不如。

不過,因爲時代久遠,數百年來,鳳陽府災荒不斷,雖然大明朝廷非常重視,但是鳳陽城外城還是比不上開封城,張軒看得分明,這些城牆有太多填補的痕跡了。

外城城牆是土牆,不同年份的修補痕跡都非常明顯。張軒一眼就看得出來。

崇禎十年,義軍攻入中都,一來是中都城牆不守,可以說數百年來沒有怎麼維護,早就破舊不堪了,再有就是就是官逼-民反。才能如此輕易的攻進鳳陽府。不過,當時義軍也不敢在鳳陽多待,不過留了三日,就撤出了鳳陽府。

自從那一次之後,崇禎皇帝下令對鳳陽府的城牆加以修葺。

不過,這工程太大了。

整個鳳陽外城城牆有六十里之長。

而現在大明早就沒有國初的國力,即便上面分發下來的足夠的銀兩,下面層層剋扣,真正能用在城牆之上的也沒有多少。看樣子還是近幾年的修建的城牆。痕跡都還很新。想來其中不少是馬士英的手筆。

張軒忍不住笑了。

賀虎頭問道:“大人,您在笑什麼?”

張軒說道:“我笑馬士英不懂兵法,我如果是他,決計不會修這外城城牆,甚至會將城牆全部給扒了。”

“須知守城,並不是城牆越高大越好的,有人多少人,就守多大的城池,六十里的城牆,他想用多少人來守,難不成他想將鳳陽府之中所有的百姓都登城嗎?”

鳳陽府規模之大,在開封府之上。但是鳳陽的人丁卻遠遠不及開封府了。開封城之中有數十萬百姓,這纔是高士衡守開封城的底氣所在,但是鳳陽府百姓有多少?

張軒手頭沒有數據,但是根據探子的彙報,恐怕鳳陽城之中,大抵有十幾萬百姓,已經是張軒多算了。

六十里,一里用一千人來守,大抵要六萬士卒,如果再加上換班什麼的,城中的百姓即便都登城了也估計不怎麼夠。

處處把守,就等於處處不把守。

不過,張軒雖然再笑馬士英,但是也知道,馬士英對外城城牆弄得相當馬虎,看上去,並沒有堅守的意思,真正的硬仗,要在裡面打。

隨着張軒的一聲令下,歸德軍與徐州軍爲先鋒,進攻鳳陽府外圍城牆,一戰之下,張軒發現果然城頭之上的抵抗很微弱,即便歸德軍與徐州軍的戰力不強,也僅僅有一個時辰,就拿下城牆。

張軒登上城牆之上,才知道爲什麼馬士英不守外城牆,一來是馬士英覺得外城牆太長了,如果守,需要的人太多,二來,他恐怕自己也知道,自己做出來的是什麼工程。

張軒一腳踹在女牆之上,大半塊女牆居然從城頭之上掉下來了。

這種程度的工程,非豆腐渣不足以形容了。

張軒見狀,就知道這城牆僅僅是一個樣子而已,畢竟不管怎麼樣的建築,都需要讓人維護的,這外城成器,在明中葉的時候,景泰年間,成化年間,正德年間,嘉靖年間都有維護,但是萬曆九年地方有人建議城牆包磚,但是因爲種種原因沒有修建,從此之後,就沒有維護的記錄,幾十年的風風雨雨,這城牆獨立於風雨之中,雖然從外面看,還是屹立不倒,但是很多細節之上攻防要處,都不堪用了。

要知道,城牆並不僅僅是一道城牆,上面的女牆,城樓,火炮,等等纔是攻守之要。

這些都沒有的話,僅僅一堵土牆,也起不了什麼作用。

佔據城牆之後,張軒從老北門進入鳳陽外城之中。

因爲朱元璋後來放棄遷都中都的念頭,將中都的規格縮編了,所以正北門沒有修建,這老北門應該被叫做北左甲第門,

數丈深的城門洞,張軒有一種過隧道的感覺,進入外城之後,看見的一馬平川的糧食,時已八月,大地之中,一地金黃的麥苗,豐收在即。

進入外城之後,沒有多少建築物,都是農田。

這外城城牆再怎麼不頂用,那也是城牆,一些小賊還是打不破,故而外城之內,比別的地方要安全多了,這也是鳳陽府的屯田區域之一,這裡的糧食,鳳陽府附近的屯田,有史可法留下的根基,足夠支撐數萬大軍。

想來這就是其中一部分。

張軒極目看去,只能看見隱隱約約的輪廓,不是別的,正是鳳陽府的第二道城牆,禁垣。

鳳陽府雖然現在破敗不堪,那是因爲外城太大了,並不是說鳳陽府比一般府縣差很多,恰恰相反,僅僅一個禁垣就比一個尋常府縣城池大多了。

不過,內城距離張軒所在地方比較遠,有數裡之遙,張軒的目力又不是很好,自然看不真切。

只能看到一個輪廓而已。

“傳令,歸德軍,徐州軍,沿着兩側城牆南下,清理所有城牆上的官軍。”張軒說道。

“是。”袁時中與曹宗瑜齊聲說道。

兩人答應之後,行禮退下,去準備了。

張軒知道他們這兩軍有些士卒缺乏戰鬥經驗,也只有讓他們打一些必勝的小戰,鍛鍊一下。

“其餘人就在這裡安營紮寨。”張軒說道:“背靠城牆,修建的牢固一些,我們恐怕要在這裡停留好一陣子。”

不管怎麼說,有城牆在,就是一道現成的長圍,只有控制外城牆,就將官軍限制住了。這裡距離鳳陽內城大抵有十里,張軒紮下營盤大概有幾里長,如此距內城城牆也只有數裡。

是一個攻城最好的距離。

第二十章 風起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一章 家事第十二章 撤軍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四十章 瑣事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一章 家事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十六章 拔營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三章 岳陽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四章 填壕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時中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十章 綠帽子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
第二十章 風起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一章 家事第十二章 撤軍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四十章 瑣事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一章 家事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十六章 拔營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三章 岳陽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四章 填壕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時中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十章 綠帽子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