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

漢水水道的問題,不用多做解釋。

可以說不斷絕漢水,清軍根本無法做到圍困襄陽城。所以清軍正在積極的想辦法,截斷漢水,阻擋宜城與襄陽之間的聯繫。只是周輔臣也算鍛煉出來,雖然與鄭芝龍麾下諸多水戰名將相比,還有些稚嫩。但是與清軍相比,就老道多了。

周輔臣竭力阻止清軍截斷水路的行爲,一時間這裡還沒有問題。

但是峴山卻是一個大問題。

因爲峴山距離襄陽城太近了,僅僅只有四里。紅夷大炮架在峴山之上,就可以直接轟擊城頭,甚至城中。

對軍心士氣打擊太大了。

想要攻襄陽,不可不攻峴山。當年宋元交戰之時,峴山更是雙方交戰的要點。從古到今都是兵家征戰之所。

比較有名的,就是三國演義之中,伏殺孫堅所在之地。而且隨着火炮的發展,峴山對於襄陽的重要性,也越來越重了。甚至可以說,天下之重在襄陽,襄陽之重在峴山。

峴山不守,則襄陽難守。

張軒看到的,楊承祖與多鐸不會看不到,雙方已經在峴山周圍盤兵窩馬,一場圍繞着峴山的大戰,雖然都可能爆發。

不過,張軒並不是多看好楊承祖的。

比較張軒在大洪山上已經領教過清軍八旗的勇悍。如果僅僅是守城戰。張軒對楊承祖有信心,但是現在圍繞峴山可不僅僅是一場攻山戰,峴山本身展開不了多少人馬。

張軒擔心的是,楊承祖因爲峴山,不得不出城一戰。

只是張軒再怎麼擔心,也只能微微一嘆而已。即便現在情況如何危機,張軒一時間也幫不上忙,他所能做的僅僅是相信楊承祖而已。張軒越發覺得,戰事越來越大,張軒充其量僅僅是一個組織者而已,真正決勝還是下面的士卒。

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有限,他真想不明白,如韓信這般名將,是怎麼做到的,帶一些無賴就能屢戰屢勝,戰無不克。他只能嘆息,能者無所不能,在軍事上,張軒所能做到的幾乎是極限了。

就在張軒遙想襄陽城的時候。

武拜已經回到了多鐸大營之後,將在宜城的情況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多鐸詳細詢問一番,說道:“張軒回到宜城?”

“正是。”武拜說道。

多鐸本能的感覺到一絲不對勁。

羅汝才也是老將了,宜城也有數萬人馬,還有水路支援,攻有不逮,但是守卻有餘,至於這麼快的將張軒召過來嗎?

不過,這一絲疑慮,多鐸並沒有多想。

而是隨即看向峴山。

其實峴山並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座不小的山脈,有襄陽三峴的稱號,不過,此刻多鐸關注的重點,就是襄陽城西南方向的一座山,山頭距離城牆不過數裡,居高臨下。最爲重要。

多鐸來到襄陽城下第一眼就看中了這個地方。要在此山之上,安營紮寨。

但是楊承祖也不是白給了,如此要地並非沒有鎮守。

因爲以袁宗第,李過等人爲首的闖營殘部,在兩次樊城爭奪戰之中,損失慘重,特別是多鐸打過來這一次,原本的樊城關在尚可喜撤退的時候,被拆的乾乾淨淨。

李過在樊城舊址上,重新修建城池。但是地基還沒有打下來的時候,就遇見了清軍突襲,又是一場敗仗,還好有周輔臣接應。纔算是渡過漢水,撤回了清襄陽城之中。

這一戰,也可以說是楊承祖與多鐸大軍第一次接觸。

多鐸聽了武拜的話,也沒有多說。想將這件事情放下來了,說道:“召集諸將來此議事。”

“喳。”一人說道。

不過片刻,清軍各部都到了。

多鐸騎在馬上,說道:“前日我派人入城勸降,卻不想被賊人割鼻而還,他們既然不識擡舉,就休怪我手下無情,今日一戰,開城之後,十日不封刀。”

多鐸的語氣很是平淡,似乎根本不覺得自己言語之中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多鐸一言,下面的很多將來眼睛都紅了。

有些人都舔舔嘴脣,清軍入關之後,多爾袞接受范文程的建議,要興王者之師,不大加殺戮。

不過,很多話都是說說而已。如果很多事情,都能一紙命令就能做到,世間就沒有那麼多事情了。

清軍數次入關,殺人盈野。出兵放馬,對他們來說,與打獵相差不大,都是要有收穫的。僅僅憑多爾袞的一句話,就能讓狼不遲肉,改吃草了,那不可能。不過,清軍上層對此也有現實需要,上層達成一致了,下令之後,即便再不情願,很多人都被能明面上大做殺戮了。

但是明面走不了的,還有其他辦法。

比如潼關之屠。只要做到藉口就行了。有人叛亂,與現在抗拒天兵,清軍從來是這樣的,凡是敢據城抵抗的。屠城也是理所應當。

“平西王。”多鐸說道。

“奴才在。”吳三桂說道。

吳三桂還沒有剃頭,一身明朝將官的服飾,其實何止是吳三桂一人,清軍剛剛入關,體制還是很混亂,現在還沒有剃髮令。故此不管是軍中還是朝中,髮型上都明顯的差別,一方是金錢鼠尾。一方是明代衣冠。

此刻的吳三桂儀表堂堂,看上去是一個帥大叔。

吳三桂少年時,帶着家丁救父,立下了赫赫名聲,再加上相貌不錯,在當時的評價,幾乎看做當代常山趙子龍。只是萬萬沒有想到。最後落個如此下場,少年時的名聲再也沒有說了。

多鐸說道:“平西王乃是天下名將,這攻襄陽第一功,就有平西王來吧,峴山就交給平西王了。”

吳三桂不敢有絲毫怠慢,說道:“奴才必然竭盡全力,爲王爺攻下峴山。”

多鐸說道:“如此就好。”

“武拜,圖海。”多鐸說道。

兩人紛紛上前說說道:“奴才在。”

這兩人都是滿洲將領。

多鐸說道:“你們繞過峴山,在漢江邊立寨,只要能封鎖漢水,就是大功一件。”

“喳。”兩人打千行禮說道:“奴才明白。”

多鐸說道:“剩下的人都跟着我在這裡了,看楊承祖怎麼應對。”

在多鐸的督促之下,吳三桂不敢怠慢,帶着三萬本部人馬,立即開始攻山了。一聲聲炮聲從峴山之上,傳到了城中。

襄陽城頭之上,以楊承祖爲首,後面帶着大量的將領,正在眺望峴山之上。

吳三桂大隊人馬在炮火掩護之下開始攻山。山上駐守的是白旺一部,這一部人馬,人數雖然不多,但是居高臨下,火炮數量不少,一時間打這吳三桂所部擡不起頭來。

不過,吳三桂麾下的人馬,的確是一等一的精銳。大明朝最後一點遼軍精銳。被打壓下來,非但沒有受挫之意,反而幾分越戰越勇,不過一會兒,就攻上山頭,隨即又被打了下來。

只是看樣子,承受不住幾次進攻了。

白旺見狀,說道:“國公,屬下請戰,城外都誰屬下本部人馬,屬下請出城督戰。”

楊承祖見狀,點點頭說道:“既然白將軍有此意,我豈有不準之理,不過此時卻不能過去,待到夜裡,白將軍再領兵出城不遲。”

白旺也看出來清軍在一側虎視眈眈的,此刻敢出城,定然被清軍盯上。一場大戰是少不了的。

袁宗第看着峴山的情況,忽然說道:“屬下有一計,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楊承祖說道:“袁將軍儘管說。”

袁宗第說道:“屬下看來,峴山據城不遠,何不修一道甬道,與峴山連接。”

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十三章 老營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十七章 行軍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八章 攻城二第十七章 行軍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一百章 俠義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一章 樊城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八章 拷餉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三章 授田二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二十章 火併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四章 岳陽二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
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十三章 老營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十七章 行軍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八章 攻城二第十七章 行軍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一百章 俠義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一章 樊城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八章 拷餉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三章 授田二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二十章 火併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四章 岳陽二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