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

何騰蛟向東退了數裡。

一路上也不知道多少士卒逃散,還有多少士卒根本都陷進火場之中,並沒有逃出來。

只是還不等他重振人馬的時候。就聽身後喊殺之聲,再次大做,來的不是別人,正是羅岱。

羅岱注意到何騰蛟的動靜,遠遠的墜在後面,也不發作,就等他們聚集在一起的時候,才猛然發難。騎兵分爲三路,從三個方向殺入何騰蛟軍中。

明軍的戰鬥力,組織力本就不堪,更並不要說何騰蛟麾下的士卒,大多是剛剛入伍半年的新卒。能在大火之後,再次聚集在一起,已經難能可貴了。只是早已跑的,兵找不到將,將找不到兵了。

幾乎一盤散沙,等羅岱殺過來。就好像是鐵錘敲玻璃一樣,一錘下去,崩成了不知道多少碎片,很多明軍士卒都趁着夜色逃散開來。

不過,羅岱不放過他們。

只是因爲在黑夜之中,羅岱也沒有猛烈追擊,而是好像狼一樣墜在後面,騎兵分配追逐。只是督促何騰蛟所部,不能停留。不能修整。一旦停下來,就要面對羅岱的突擊。

從夜晚追到天亮。

羅岱所部突擊七次。就好像是削蘋果一樣,被羅岱一層一層剝了下來,剩下都成爲了驚弓之鳥,聚集在何騰蛟身邊。在太陽再次升起的時候。羅岱完成了最後一擊。

整整一夜的逃跑,讓明軍的精氣神消耗殆盡,羅岱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將明軍打崩了。

大批量的明軍投降。

羅岱立即派人去找何騰蛟。結果找了好半天,終於弄明白了。昨天夜裡,何騰蛟緊急帶着數百親衛,離開大隊人馬,獨自行動。大隊人馬根本就是他用來誤導羅岱的誘餌。

“真是老狐狸。”羅岱心中也是無奈。

他也沒有想到,何騰蛟在最後關頭還給他來這麼一手。現在想來,能做到人尖上的人,都有過人之處。他即便是事先知道了,也不可能在黑夜裡面攔住所有人逃走的小隊人馬。

羅岱雖然覺得有一點可惜,但是不管怎麼說,這一戰都是一個大勝仗。他做爲誘餌在先,又主動追擊在後,即便放走了何騰蛟,也少不了功勞,僅僅是未盡全功而已。

就在羅岱收拾局面,準備將大批俘虜押運回去的時候,忽然聽到後面有人來報,說道:“鄧將軍,馬將軍,黃將軍,諸位將軍到了。”

羅岱一聽有些詫異,暗道:“鄧將軍我知道,就是鄧和那小子,而馬將軍,與黃將軍又是誰?”

一時間羅岱也想並不大明白。見了之後,聽鄧和介紹才知道,馬將軍就是馬光玉,而黃將軍,就是黃朝宣。

鄧和總領他們兩位將領。昨日突擊了何騰蛟。

這一次行動,對馬,黃兩人來說,也帶着一絲投名狀的心思。有今日一戰後,就是馬光玉,與黃朝宣敢投降南明,南明那邊也不敢收了。

四人寒暄一陣子,羅岱問道:“對,湘陰那邊戰事如何?”

“很順利。”鄧和說道:“我也是剛剛得到消息,那何騰蛟幾乎將湘陰城之中的人馬全部給抽空了,大將軍親自督戰,水陸並進,火炮齊發,不到兩個時辰,湘陰就降了。”

羅岱聽了,說道:“如此便好。”

鄧和說道:“你追的最急,可曾抓了何騰蛟。”

羅岱的臉色頓時有一絲不好看了,說道:“讓他給跑了。”

鄧和先是一愣,隨即也帶着幾分瞭解,說道:“無妨,這一戰不管怎麼說都是張公的首功之臣。大將軍哪裡不吝封賞的。”

就在鄧和與羅岱商議善後事宜的時候,何騰蛟也在爲自己善後。

何騰蛟渾身大汗。幾乎要喘不過氣了,他從來並不是什麼運動健將。而在夜裡,他也不敢騎馬,一來是騎術的問題,何騰蛟雖不可能不會騎馬,不過何騰蛟所謂的騎兵,也不過是騎馬踱步而已,在夜晚之中,能見度不高,他的騎術本就不高明,如果在縱馬而行,被摔死,就是一個大概率事件了。

二來騎馬太顯眼了。

很容易一眼被看來,根本不適合何騰蛟的逃跑計劃。

所以,很多一段路是何騰蛟自己步行過來,這樣養尊處優的何騰蛟,一時間連雙腳似乎都每感覺了,喝起水來,就好像是玉露瓊漿一樣,幾乎一飲而盡,隨即手中的水囊遞給了身邊人,深吸兩口氣,說道:“我們還有多少人?”

“大人,都已經清點過了。只剩下五百左右了。”、

何騰蛟一聽,手猛地一抖

昨日他還有五六萬人馬,而一夜過來,星流雲散,而今只剩下五百殘兵敗將,局勢變化之快,讓何騰蛟無可適從,他的目光掃過,旁邊的士卒,卻見很多士卒都無精打采的,一些士卒看想何騰蛟的眼神,也沒有了當初的敬畏。

何騰蛟暗道不好,心中默默想道:“我須立即想辦法,否則這些人如果爲亂的話,我就死無葬身之地。”

這年頭丘八大爺們不聽話的事情,早就不是一件兩件了,何騰蛟對回麾下所有將領都有一種,既用且防的意味,只是大敗之後,何騰蛟手中什麼也沒有了,不得不倚重這些人。

他立即開始想,首先他想要去的就是長沙。

畢竟長沙是國都。最爲重要不過了。只是何騰蛟首先否決了這一點。

無他,今時不同往日。

他雖然沒有得到湘陰的情況,但心中揣測,湘陰恐怕凶多吉少,此番去長沙的話,要繞道而行,恐怕他還沒有到長沙,張軒大軍就要到長沙了。

再加上手中的兵權不多,區區五百士卒,能辦些絲什麼事情。何騰蛟恐怕這一敗之後,連他在內閣之中的地位都無法保證了。所以他要帶兵過去。這兵從何處來?

自然是章曠手中。

章曠與何騰蛟是穿一條褲子的。何騰蛟相信他只要站在章曠面前,章曠手中的數萬大軍,就能爲何騰蛟所用。

何騰蛟一咬牙,不顧身體的疲憊,說道:“此地不宜久留,立即離開。”

“是。”

在何騰蛟的催促之下,大隊人馬剛剛休息一二,就立即起身向東而去,慢慢的消失在羣山之中。

而羅岱與鄧和一行人,也帶着俘虜一併去湘陰拜見張軒。

湘陰城之中,幾乎沒有看見戰鬥的痕跡。昨夜的戰事,幾乎沒有遇見什麼樣的抵抗,就被拿下來了,容易的讓人感覺好像是假的一樣。

湘陰城,對張軒再重要不過了。

不僅僅爲張軒帶來一個重要的落家點。大軍有了修整的地方。

雖然大家都是從船隻轉運過來的,但是從譜系上,很多人都是北方人,說大部分人都暈船,那是騙人的,但是暈船的情況之下,戰鬥力大打折扣,故而一個安全的落腳地,對張軒來說,是分外重要的。

而且張軒拿下湘陰城之後,也不得不面對幸福的煩惱。

湘陰城作爲何騰蛟的老巢,又是湘江水道與洞庭湖相連的重要節點,故此,何騰蛟在這裡囤積了大量輜重糧草。還有戰略物資,這些東西大大的減輕了張軒的後勤負擔。

這些東西是死物,還好處理。

更加不好處理的乃是降軍,何騰蛟一戰之下,損失了不少人馬。

但是這些人只有少數人都負隅頑抗,大部分人都是隨波逐流。何騰蛟手中只剩下一點人了,但是另外的那些人,也並不是全部被殺了,大部隊投降,小部分逃竄在深山之中了。

第六章 王度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六章 王度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五章 取士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六十章 鑄炮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四十一章 夜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五十六章 病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五十七章 野菜
第六章 王度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六章 王度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五章 取士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六十章 鑄炮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四十一章 夜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五十六章 病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五十七章 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