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

朱大典是何許人也?

朱大典乃是一員老臣,萬曆年間進士,天啓年間在福建任職,抗擊紅毛夷有功,崇禎年間就任山東,平定孔有德之亂,後來在鳳陽總督任上,被人彈劾貪污之罪,罷官在家。

這樣的履歷放在張軒眼前,讓張軒不得不有一點的擔憂。

而朱大典就是金華人。

僅僅看履歷來,朱大典的履歷,並不比傅宗龍差不了多少。

甚至讓張軒有一種感覺,如果史可法與朱大典換一個位置,揚州城絕對不會這麼輕鬆的被拿下

“大明不是沒有人才,而是有人才不得用。”張軒心中暗道:“如此危急存亡之秋,朱大典有是知兵老臣,居然以區區貪污之罪,罷官閒居。”

並不是說,貪污在張軒看來,不是大罪名。而是在明朝的環境之中,幾乎是無人不貪,事急之時,兩相其害取其輕。清廷平太平天國的時候,湘軍將整個南京洗劫一空,清廷不是不知道,慈禧也不是視而不見。

朱大典主持平定孔有德之亂,雖然未盡全功,讓孔有德跑到遼東去了。但也是崇禎一朝少有的幾個勝仗了。如此人才,縱然貪污,該用也該用。

而朱大典在金華,不管金華城如何,都是一座堅城了。

張軒思量一會兒,覺得這個險還是要冒一冒的。

“你叫什麼名字?”張軒說道。

“小的,許嘉應。”來人說道。

張軒一聽姓許,心中一動,說道:“你與許都如何稱呼?”

許嘉應說道:“小的乃是許家家丁,三代爲許家家丁。”

張軒聽了許嘉應的話,心中又放心一些了。

古人與現代人觀念不大一樣,許嘉應這種情況,就是所謂的家生子,忠誠度還是可以保障的。

“你先下去吧,稍後給你答覆。”張軒說道。

張軒將許嘉應打發走了,召集諸將,讓鄭廉將情況介紹一下,說道:“這是一個機會,金華城之中有朱大典在,不是旦夕可下。一旦頓兵於金華城下,情況有不好辦了。”

張軒雖然只是一路偏師,但是他的目光絕對不會僅僅侷限在金華城下。

江南久不聞兵戈了,幾乎各府縣都沒有防備,有得不過是區區衙役,義兵而已。這也是大軍東出,幾乎沒有遇到什麼阻礙的原因。但是時間拖得越長,對義軍就越不好。

畢竟天下人誰都不是傻子,即便是傻子們也會在戰爭之中學習戰爭。

一旦浙江南部數府縣緩過勁來,以此爲基,對抗義軍,恐怕張軒所擬定的先平江南,後定江西的戰略就有問題了。

而且金華這地方,也是一個要地,金華控制着一條,出入江西的通道,由金華向西,可以攻入江西,轉攻福建。浙西四府,可以說是兩省屏障,在義軍手中,義軍可以將保全江南的精華地帶,將戰事推到浙江府外面,或者限制在浙西四府之內,畢竟浙西四府,比起蘇杭一帶,相差不少。

一旦金華爲官軍所有,恐怕義軍不得不在江南囤積重兵了,此處用兵多了,彼處就用兵少了。

大軍牽制在江南,不能動彈,時間耽擱的長了,恐怕要出大問題的。畢竟留給曹營的時間窗口本就不多。所以要快。

要有多快,自然是越快越好。

“曹宗瑜。”張軒說道。

“末將在。”曹宗瑜說道。

張軒說道:“如今距離金華城,還有三日路程,你帶着大隊人馬在後面緩行。”

“是。”曹宗瑜先是答應一聲,隨即又說道:“大人的意思是?”

張軒微微一笑,說道:“楊將軍,可敢與我走一趟金華城。”

楊繩祖大笑一聲,說道:“有何不敢,不管是刀山火海,只有將軍敢去,我就敢跟。”

“好。”張軒說道。

張軒一聲令下,大軍立即分開,萬餘騎兵在許嘉應的帶領之下,向金華而去。

此刻金華城之中,左光先也在拜訪朱大典。

朱大典聽聞許都明日問斬,心中微微一嘆,說道:“許都倒是可惜了。”

許都與朱大典的次子朱萬化交好,平素關係不錯,其實金華府這些士紳也就這麼大的圈子,許都之前也是圈子裡面的人,所以很多人都認識,朱大典雖然沒有怎麼關注過,但也從兒子那裡聽說過這個知兵的後輩。

此刻聽聞許都落個如此下場,不由的微微一嘆。

“非常時期。”左光先嘆息一聲,說道:“若非如此,未必不能給許都留一條活路,只是而今這個口子卻開不得。恐城中人心不穩。”

朱大典眼睛流轉,他雖然賦閒在家,但是怎麼說也是當過封疆大吏,領兵作戰的人物,方方面面的消息,是瞞不過朱大典的,不過,朱大典很明白,他再怎麼說,也不過閒居官員。還是不好多幹涉地方爲好。

而且今日之事,對朱大典來說,也是一個機會。

朱大典今年六十出頭,在古代來說已經是很老的,但是朱大典身體很好,功名之心未熄,心中起復之念,一日重過一日,無他,他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現在不起復,將來恐怕沒有機會了。

如今賊人來勢洶洶,別人看見了兇險,如左光先。但是他卻看到了機會。

看到了重新出現在聖上耳目之中的機會,他如果能以金華一城挫敵鋒銳,保全浙江半省,與賊在江南相持。不愁北京那一位不重用。

比起這個,區區許都,又算得了什麼?

爲了許都與左光先交惡,實在是太不划算了。

自然是略過不提。直接轉到正題之中,說道:“金華城乃江南重地,早歲城池險要,並無什麼問題,而今唯有西門殘破不堪,恐怕要重修才行。”

很多事情,他們早已商議過了。

收攏百姓入城,清理護城河,修繕方具,這些事情早已做過了。

原因無他,這些準備之前,並不是爲了防備張軒,而是防備許都。

浙西四府,與江南其他府縣不大一樣,因爲在羣山之中,其實條件並不是太好,在崇禎年間了,已經鬧出過不少事情了,不過是旋起旋滅而已,故而金華這一帶的防禦,比江南其他地方要好上不少。

“西城。”左光先皺起眉頭,他細細想來。他已經巡視過數次城牆了,對西城也很是瞭解。也知道西城情況並不是太好,說道:“不過,這個時候搶修會不會來不及。”

“不會的。”朱大典說道:“賊人還在百里之外,而且西城城牆,畢竟是有些根基的,先用泥濘灌上一成,再在城中壘上一道內牆,先過去這一關再說,我已經修書給定海總兵王之仁了,王將軍答應援助金華了。”

朱大典起身,帶着幾份慷慨激昂說道:“我守住金華,當其西面。扼賊人入下游之事,召集各家鄉兵,以錢塘江列營,固守錢塘江,使賊人不可越錢塘江,如此錢塘江以南,就可保全了。待整軍經武之後,再大舉北上,光復南京也是指日可待。”

左光先聽到之後,心中微微激動,說道:“我立即修書各府縣,竭力將賊人擋在錢塘江上。”

曹營九月破鳳陽,十月下南京,而今堪堪十二月,就席捲江南,這速度說是狂飆突進,有些太過分。但也將江南士紳給嚇壞了,他們一時間根本不知道該怎麼應對。

幾乎是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以至於落到現在這個局面。說句不客氣話,現在浙江剩下的這些官員,連一個具體的抗賊策略都沒有。

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二章 授田第九章 羅玉嬌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十五章 夜宿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五章 取士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六章 匠作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八章 局面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六章 蕭縣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六十八章 入城
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二章 授田第九章 羅玉嬌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十五章 夜宿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五章 取士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六章 匠作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八章 局面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六章 蕭縣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六十八章 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