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

其實張軒並不擔心羅玉龍不答應。

因爲張軒這個計劃之中,對羅玉龍來說,有顯而易見的好處。

這個好處不是別的,就是地盤。

江南富足,最爲富足的幾個府縣,其實也就是蘇杭,常州,以及沿海沿江的第一些地方,其他府縣,比起北方也算是富足,但是比起這些地方,就遠遠不足了。

特別是蘇州,可以說是大明時尚中心,文化中心,蘇州一旦有什麼流行,立即傳遍天下,號稱蘇樣。

這樣一個府縣比得過偏僻地方一個省。

從常州到金華,必須經過湖州,杭州,嚴州才能到金華,其中杭州所過的是杭州西側,那些地方都是山區,而嚴州金華一帶,也是山多平原少,自然是遠遠比不上蘇杭一帶了。

每一個將領帶兵打仗,打下一座城池之中,哪怕是不允許劫掠,但是當地官府的銀子,當地士紳也會懂事的籌借一批銀子勞軍。。

當然這些銀子,每一個將領都有份。

張軒將這些銀子與自己的私庫都混在一起了。幾乎全部花在軍隊上面了。其實他生活上的花費,大多都是羅玉嬌的私房錢。

說起來有一點像小白臉。

不是張軒不愛享受,而是這個時代的享受,不入張軒的耳目,聲色犬馬之中,也只有色能入張軒的眼,不過,有羅玉嬌在,張軒也不能太放肆,即便是這樣,也有董小宛了。

更何況,張軒也知道,這個時代是一個多麼殘酷的時代,沒有足夠的實力,什麼也保護不了。

但是其他將領並不是這樣想的。

在生死掙扎之間,很多人都會放縱自己。

不知道性命明天還在不在,很多人都願意用酒色來麻痹自己。即便羅汝才也是如此,而這些將領很多都是土包子,什麼都沒有見識過,見了江南的繁華,立即變得大手大腳起來。

需要銀子的地方多了去了。

羅玉龍更是如此,他要銀子倒不是爲了聲色犬馬,而是作爲未來的太子,收買人心,建立班底,那一樣不需要銀子,還有一些不明不白的花費,銀子只有嫌少,沒有嫌多的。

張軒讓出這個人情,可是一個不小的人情。

只需看,張軒在揚州府就收刮出百萬兩之多,只要羅玉龍用心刮地皮,所過之處,弄個數百萬兩不成問題。

要知道這可是大明,乃至當時整個地球之上,財富最密集的地方了。

而今即便不是爲了銀子,單單是打下這裡的過程之中,就可以做無數手腳了。別的不說,揚州是張軒打下來了,縱然張軒調防了,但是張軒的影響力還在揚州存在。

乃至汝寧,徐州也是一樣的,這地方都被默認是張軒的勢力範圍。調任這些官員的時候,都會問問張軒的意見如何。

而羅玉龍打下來,這些地方,自然將這些地方,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對羅玉龍實力的壯大可是大有好處的。

故此,羅玉龍立即準了張軒的意思。

不等錢謙益來到常州府,張軒大軍就繞過太湖,南下而去了。

一路之上,張軒並沒有怎麼分兵,湖州府內投降的府縣,只是安排幾個人然後讓當地府縣向羅玉龍報告。而張軒大軍直下杭州,只是,他的動作快,也敢不上變化快。

“報。”一個斥候說道:“金華府得來的消息,許都已經投降官軍,陳子龍拜訪許都,許都跟着陳子龍入了金華府。”

張軒大軍雖然走得慢,但是斥候卻早已飛奔到金華而去了。不過得到的消息,卻並不是什麼好消息。

很多內情弄不到,但是許都一行六十餘人,與陳子龍一起入了金華府,卻是瞞不過人的。

“這可就不好辦了。”張軒心中暗道。

一瞬間,張軒心中冒出很多念頭來。他本想收降許都,但是萬萬沒有想到,他會沒有到,許都就選擇投降了。

“我們的人沒有見到許都嗎?”張軒問道。

“見到了,可以是我們人到的時候,陳子龍也到了,許都將我們的人禮送出境了。”這斥候說道。

張軒瞬間明白了許都的心思,暗道:“這是挾賊自重嗎?”

如果沒有自己派的使者出現,許都或許還沒有那麼容易與陳子龍達成協議,也正是自己的人出現,張軒大兵壓境的消息到了。讓官府方面有很多讓步。纔會如此快的達成協議。

張軒沉吟一會兒,說道:“立即派人傳播消息,就說許都早已投降我們了,這一次入金華城,不過是詐降奪城而已。也將行軍速度放緩一些。金華城不急着去了。”

“是。”立即有人答應下來,下去安排。

“姐夫。”賀虎頭說道:“你這個離間計太過明顯了一點。我都看得出來,會不會沒有什麼效果?”

張軒微微一笑說道:“離間計是有間可離才能用,不用太複雜,只要他們本來就心存間隙,就可以用上一用。至於效果嗎?這世上最多的不是聰明人,也不是笨蛋,而是自以爲聰明的笨蛋。”

賀虎頭聽得有一些不明白。

張軒繼續說道:“還有沒有就沒有吧,反正是幾句話的事情,也花不了什麼功夫。”

速下金華的可能沒有了,張軒也就放慢的行軍速度,在臨安稍稍停留一下,大軍屯兵於杭州之西,讓杭州城中大驚失色,將軍隊都放在杭州之下,防備張軒。

隨即羅玉龍從北邊而來,騎兵突兀的到了杭州城下,杭州城根本來不及什麼反應,就被奪下城門了。

杭州隨即陷落,以劉宗周爲首的一大批大臣死節,不過有錢謙益在,倒也招攬不少讀書人,組建了官府,隨着蘇杭陷落,羅玉龍也沒有繼續打下去了,反而給張軒下令,讓張軒掃蕩浙江南方。他專心在杭州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組建自己的文官班底。

張軒在杭州城下,與羅玉龍打出一個配合之後,才大軍南下,向西繞道渡河錢塘江,大軍突入金華府之中。

這個時候,嚴州府已經在張軒的掌握之中。

不過,這時候的張軒與之前不一樣,之前的張軒打一地,就想辦法維持一方的秩序,重建官府,而如今張軒僅僅是維持秩序,重建官府的事情,就交給了羅玉龍了。

故而羅玉龍麾下大量剛剛投靠的讀書人,都得到了嚴州府的官銜,紛紛到任,更有不少,都在謀求還沒有攻下的府縣,顯然對曹營的勢頭十分看好。

不得不說,天下間只是缺人才,從來不缺少官才,想當官的人,太多了。

就在大軍直入金華府的時候,金華府之內,也發生了一件事情。

金華府府衙之中,左光先沉吟良久,咬着牙說道:“明日請許都赴宴。讓陳子龍去請,你們都做好準備。”

“是。”左光先的麾下紛紛稱是。

左光先並不是邊軍左勷的父親左光先,而是安徽桐城人,也是進士出身,年齡也很大,各地平定盜賊,也有不少功勞,這一次他並不是以金華知府的名義在金華,而是以浙江巡按的名義在金華的。

巡按之名位卑而權重,而今杭州又陷落了,他雖爲巡按,實際上浙江南方這幾個沒有陷落的府縣,都以左光先官職最大,他實際上是浙江南部府縣的總指揮了。

只是他是來金華處理許都之亂了,他能不能完全控制住浙江南部這個幾個還沒有淪陷的府縣,就要看他自己的手腕如何了。

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七章 軸承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十八章 紮營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九章 搶收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四章 填壕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四十三章 安平
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七章 軸承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十八章 紮營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九章 搶收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四章 填壕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四十三章 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