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

沒有取出箭頭,連包紮都沒有,如何能阻擋流血啊。吳明現在的狀況就是失血過多了。

一大堆軍醫過來,立即爲吳明包紮,大量的士卒裡三層外三層的將吳明給圍起來了,想知道吳明的狀況如何。

吳明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才隱隱約約的抓住一股力氣撐起了上下眼皮。緩緩的睜開了眼睛,他第一眼就看見了。一個醫官,他一時間叫不出名字,但是知道,這個人是薛神醫的弟子,他開口,覺得聲音沙啞之極,說道:“現在是什麼時候了。”

這醫官說道:“吳大人,你昏迷已經三日了,先不要說話。我這就去稟報殿下。”

沒有過了多長時間,朱厚煌就大步走過來,見了吳明。一把按住了先掙扎起來的吳明,說道:“吳師傅,無須多禮。”

吳師傅這個熟悉的稱呼,讓吳明鼻子微微一酸,想起了當初在雍王府的日子,那時候,他正是朱厚煌的武技老師。只是這個稱呼,他好久沒有聽到了。

“臣好久沒有聽過殿下如此稱呼了。能得殿下如此稱呼,臣即便是死了也心甘情願了。”吳明說道。

朱厚煌心中微微一酸,他在檢討自己是不是太過薄情,是不是用人如積薪,後來居上。朱厚煌承認,他固然有在那麼一點,但更多原因恐怕是,吳明自身不能承擔太大的重擔,現在幾個營的部隊,讓吳明來指揮,他都有一點掌握不過來。

雖然狙擊莫登庸一戰勝利了,但是朱厚煌相信,他如果派出的是俞大猷,傷亡絕對不會如此慘重。現在的位置未必是吳明的上限,但是想要提升自己,已經很難很難了。

朱厚煌說道:“這一戰,鐵壁營是首功,孤不會忘記你的功勞的。”

“謝殿下。”吳明說道。

“殿下,吳大人的身子骨還太虛弱了,還請殿下不要打擾吳大人休息。”醫官說道。

朱厚煌點頭說道:“孤知道了,吳師傅,孤可用的人很少,可信的人更少,又可用更可信的人最少,你就是孤可信又可用的人,萬萬保證身體,快快好起來,孤還有很多事情,要讓你來做的。”

吳明說道:“臣知道。”

朱厚煌說道:“好生養病,孤先走了。”

朱厚煌立即吳明這裡,立即回到了中軍大帳之中,這個時候,大帳之中已經坐滿了人,朱厚煌麾下大部分將官都來這裡了。朱厚煌說道:“對不住,孤來遲了。”

“殿下何須如此,我等也不過是剛剛到而已。”

朱厚煌放眼望去,發現所有人都已經來齊了。朱厚煌說道:“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吳將軍醒了。”

“吳將軍吉人自有天相。”

“此乃是殿下洪福所致。”

“-----”

一聽此言,所有人都說了幾句客套話。

朱厚煌微微一笑,說道:“說正事吧。軍中情況如何?”

“殿下,俞大猷將軍刀鋒營並麾下所部,損失不道,不過折損千餘人,可以從新軍之中,挑選士卒增補。只是吳明將軍所部,傷亡太大了,都是過半傷亡,已經失去戰鬥力。只能暫時安置在南營之中修養。”王陽明說道。

王陽明就是朱厚煌的大總管,朱厚煌什麼失去都瞞不過他。

“南營太過危險,孤懸在外,恐有不測,讓俞將軍所部調往南營,將南營兵馬在後營修整。”朱厚煌說道。

將吳明的所部放在大軍後營之中,在軍隊環繞之中,可能確保他們的安全。

“是,臣遵旨。”王陽明說道。

即便如此,朱厚煌心中還是暗暗肉疼,心中暗道:“這一段時間還是不要出兵爲好。好好讓士兵恢復一下。”在攻城的時候,朱厚煌儘量使用旁系人馬,無非是旁系人馬死了不心疼而已,但是到了真正打惡戰的時候。朱厚煌就不敢用旁系兵馬,無他,就是因爲不放心,不放心他們的戰鬥了。也不相信他的忠誠。

所以這一戰,總體來說死傷並不多嚴重,比如俞大猷與莫正中一陣,根本沒有交鋒多少時間,傷亡千餘,吳明所部傷亡萬餘,加起來還不如當日強攻城池的傷亡,即便如此,當時死的多是清化軍,新軍,朱厚煌眼睛都不眨一下,自詡所謂慈不掌兵,但是到了雍軍,頓時覺得肉疼無比,非好好修養不可。

朱厚煌說道:“舅舅,當然狼兵是怎麼回事?現在查清楚了嗎?”

現在有一件事情,讓朱厚煌百思不得其解。就是攻擊莫正中之時,莫正中所部,前後脫節的問題。有些蹊蹺。特別是後隊狼兵,居然一言不發,撤退了。到底是爲什麼。朱厚煌回來之後,與王陽明商議,已經有所猜測,但是還不確定,需要吳鳳儀提供確切的證據。

吳鳳儀說道:“臣從越池得到消息,廣西都指揮使沈希儀沈大人此刻正在越池之中,與衆土司瓜分紅河之北的土地。似乎想將紅河以北納入大明版圖。”

朱厚煌冷哼一聲,說道:“好一個沈希儀,敢截孤的果子。”

朱厚煌早已將安南視爲囊中之物了,偏偏出現一個沈希儀,將安南生生的切出一大塊,還是包擴紅河沿岸的精華地帶,讓朱厚煌如何不生氣,自己爲了安南準備了數年,大大小小十幾仗打下來,死傷慘重,還要與安南本地士紳,虛與委蛇,出賣色相。而沈希儀只是趁火打劫,落井下石,就得了一大塊肥肉了。讓朱厚煌如何心甘啊。

“殿下,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殿下放寬心些。”王陽明微微一笑,說道。

朱厚煌知道王陽明所言是什麼意思,朱厚煌與王陽明早已暗地力討論過了,王陽明爲朱厚煌分析過這種情況。現在莫氏敗局已定。當莫氏失敗的時候,也就是東雍與清化方面蜜月期的結束。雙方比如起爭執,這是利益分配的必然。但是現在的東雍能不能壓制清化,壓制清化方面需要多大的精力,值不值得?這都是問題所在。

朱厚煌喜歡控制安南,絕對不是要來建設安南的,是要利用安南的人力物力財力,爲東雍服務,但是想來清化這些人也不會白白的給朱厚煌這麼多東西,說不得此時,他們已經在商議,怎麼將東雍驅逐出安南地界了。

以東雍的實力不是不能壓制住清化方面,甚至廢除黎氏,也不是不可能,問題是朱厚煌了結安南之事後,恐怕就要將精力放在遷都一事上了。消耗大量資源在安南內耗,並不是東雍想要的。

所以,這個時候沈希儀的出現,硬生生的從安南身上割下一塊肉,還是一塊大大的肥肉,清化方面立即與朱厚煌有了同仇敵愾之心。雙方的內耗就可以減輕不少。就好像中韓友好靠日本一樣。有沈希儀在一日,清化方面就會將沈希儀當成第一目標。除非他們發現,紅河以北的地域再也收不回來之後,纔會將矛頭轉向東雍。

不過,朱厚煌需要安南的資源度過現在的關鍵時刻,如果朱厚煌能開拓南洋成功,區區安南之地,讓給黎氏也不是不可能。不同的時候,不同的東西,也會有不同的價碼。

朱厚煌心中暗暗將沈希儀的名字牢牢記住,如果在東雍,說不定,朱厚煌將沈希儀的名字寫在屏風之上了。

作爲敵人,朱厚煌對沈希儀也是高看一眼的。如果將來朱厚煌與嘉靖發生了衝突,此人就是朱厚煌需要關注的人之一。

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三十章 宣府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五章 演武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一章 元宵宴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一百九十三章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
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三十章 宣府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五章 演武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一章 元宵宴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一百九十三章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