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

順着運河一路南下,朱厚煌一直沒有回到自己的坐船之上。

南下的這十幾艘船之中,朱厚煌所在坐船之上,是人數最少的。不過是數十人而已,就朱厚煌,吳鳳儀,吳明,還有幾個伺候朱厚煌的大小太監。貴重物品也都在這一艘船上。

而朱厚煌現在所在的船隻是所有船隻之中人數第二少的。這上面就是十幾人還有一些壓艙的貨物,這十幾個人都是楊慎轉給朱厚煌,全部是數學與天文學上的青年才俊。

特別是朱裕,這個人是朱厚煌最看中的對象。

大航海對天文學上要求極高,就算是麥哲倫出航之前,也與自己在天文學上有造詣的朋友商議了很長時間。

在茫茫大海之中,毫無目的的航行,非常之危險,如果沒有天文學上的有力支撐,那根本就是九死一生,大家都知道,好幾次探險成功,成就了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人,但是立志成爲航海家,卻死在海上的人到底有多少?以至於倫敦的父母不敢讓自己的孩子去看碼頭,就是害怕他們想做水手一去不赴返。

朱厚煌不想讓自己的部下,承受這樣的痛苦,所以有力的天文學支撐,就是所謂經緯度,一定要弄出來。而這其中的關鍵在於朱裕。朱裕可不是那些年輕才俊,他是一個優秀的天文學家。比起這些經驗尚淺的少年來說,要厲害太多了。

朱裕與朱厚煌相對而坐。

面對朱厚煌三番四次上門,他也沒有辦法,說道:“殿下。經緯度這一件事情,說簡單,很簡單,說困難也很困難。緯度不用說了,不管是太陽高度,還是北極星出地高度,都能測量出來,但是事情就出在緯度上面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弄出一種極其精密的計時期,確定一地時間之後,與當地實際日照做對比。當然,這就沒我的事情了。還有你提出的以月亮運行軌跡確定時間。還有月亮運行時的星圖背景。這個辦法,說難也不難。只是需要的是大規模測量與計算而已。”

“請記住,是大規模的測量。我雖然將南北兩京的月亮運行數據帶過來了,以及古代星圖的所有數據。但是這些數據的整理合檢測。都需要很多時間,也需要不少儀器,我本想讓經緯度成爲正德歷的一部分。這樣就能用修歷的人力物力做出來。但是現在啊?“

“現在就是這些人,一個個都是生手,想要做這些事情,我必須一個個的教。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現在你所謂這個雍國有嗎?有嗎?”

朱裕越說越生氣,也顧不得身份差別。恨不得將唾沫幾乎噴到朱厚煌頭上了。

能不生氣嗎?這是他一輩子的期望,結果他猜中的開始,沒有猜中結尾。讓他多少年的夢想成空,如果是一開始就沒有希望也就罷了,但是讓他看到了希望,隨即將這希望破滅掉,比讓他看不到一點希望還殘忍。

緯度測量之法從來不是問題所在,所謂的問題就是經度測量之法。朱厚煌給出的思路就是月距法,以整個天圖爲背景,月亮運行到什麼地方,當成一個標準時間,但是因爲地球自轉,觀察到這一個現象的各地時間是不一樣的。設定一地的時間爲標準時間後,本地時間與標準時間的差別,就能計算出經度。

所以這裡面有兩個要素,第一是月亮的運行軌跡,第二就是星圖背景。

不得不說中國深厚的天文學底蘊,月亮的運行軌跡,從南北朝時間就有天文學家開始研究,在明代只需要翻翻資料就差不得能明白,還有星圖,在三國後期,就有完整的星圖流傳,在唐代,宋代,又實測了不只一次,所以這也不是問題。

但是這些資料並不是明代,這纔是問題所在。

時間會改變一切,很多星辰的數據都會因爲時間的推移而改變,所以這些數據都需要重現驗證,周天星辰,大概有一千四百多顆。一一驗證,需要的時間人力物力,都是一個大功夫。

朱厚煌有些不好意思,說道:“朱先生,真的沒有辦法?”

朱裕說道:“殿下,您也不用來找我了,你要的經緯度的測量之法,其實並不是什麼太過困難的事情,早在唐代一行大師,就已經測量出日食差。與你說經度測量原理相差不大,所需要的只有測量,大量測量。不管你怎麼催,也快不起來,至少需要兩三年的實測數據。才能完整的計算。怎麼也快不起來。”

朱裕是地地道道的實測派,可以說中國古代天文學家都是實測派,他們長於實測短於理論。而朱裕現在對朱厚煌又愛又恨的原因,就是朱厚煌帶給他們的日心說。在宋代的時候,張載,就已經將太陽系行星與地外恆星區別開來。朱厚煌提出的日心說,這個理論符合很多數據。正要大幹一場的時候,被朱厚煌拉走,實在想不恨都不行。

朱厚煌心中涼了半截。他心中其實已經有所有預感了,但是此刻才明確,經緯度的事情,的確急不得。他暗自謀算道:“我在臺灣站穩腳跟之後,才能想辦法進行遠航。這需要三四年的時間,這個時間也算不得太長,可以接受。

還沒有等朱厚煌自己安慰自己,就聽朱裕冷笑道:“而且這還是在北京或者南京做,纔有這個速度,而且到了東雍,我只問一句話,渾儀有嗎?候儀有嗎?渾天象有嗎?什麼也沒有,到了東雍,我也有力使不出來。殿下,你還是放我回京吧,以您與陛下的關係,等京師之中經緯研究出來之後,你找陛下要一份副本就行了,我們幾個到東雍研究要快得多了。”

“孤知道,到東雍之事,是苦了朱卿。孤爲朱卿準備了兩萬兩的經費。朱卿以爲如何?”

“兩萬兩?”朱裕一下子愣住了,他長這麼大都沒有見過這麼多錢。他所有積蓄也不過幾百兩銀子而已,有這個積蓄還是他家裡世代爲欽天監的官員,攢下來的家底。一時間覺得呼吸不暢,他在大腦之中瘋狂的想到很多很多花錢的地方,比如重新定做渾儀,定做各種天文器材。比如說按照朱厚煌提出的日心說,以太陽爲中心,模擬太陽系的模型。等等,這些事情都做了,也未必花得了這兩萬兩。他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是好了。

“沒有什麼是一萬兩搞不定的,那就是兩萬兩。”朱厚煌咬着牙給天文上砸兩萬兩。不僅僅是爲了一個經緯度,也不僅僅是爲了天文體系爲航海服務。

朱厚煌一直想將科學的萌芽植入大明的學問之中。

而朱厚煌想來想去,與科學關係最近的就是天文學。西方近代科學的發展,也是由天文學上開始發端的。故而朱厚煌往天文學數學上下大功夫,就是爲了想讓科學之花從天文學之中孕育出來,這裡面蘊含了朱厚煌的極大的渴望。天文學上的發展,會帶動很多方面的發展,比如說製造業上,宋代很多精密儀器都是因爲天文學上需求而研製出來。還有機械上的發展,還有數學上的發展,而這些種種發展,也能反哺到其他行業。

再加上朱厚煌的一系列指導,定然能讓科學意識在這些學者的心中生根發芽。

而這些人都是朱厚煌未來的科學家班底,再怎麼看中也不過分。

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一百九十一章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五十章 封賞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
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一百九十一章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五十章 封賞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