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

“說清楚?”嘉靖對楊廷和更加不滿了。

他心中暗道:“天下都是你在管的,現在就給朕說這個,既然是身屍餐素位,就不要怪朕不客氣了。”

楊廷和說道:“如今,不能說是東雍主使的,恐怕局面不可收拾,也不能說下面的人謊報,報上來的都是江浙一帶支撐局面的大臣,會傷重臣之心,此事殿下可以問錦衣衛。”楊廷和此時有幾分心灰意冷。暗道:“罷罷罷。既然陛下已經厭了點。我也不強求留在京師了。”

所謂無欲則剛。

楊廷和對權威還有眷戀的時候,他還想修復與嘉靖的關係。但現在死了這一份心,也就沒有給嘉靖面子了。

“此事關錦衣衛何事?”嘉靖問道。

楊廷和說道:“栽贓嫁禍,不是錦衣衛的特長嗎?”

一時間嘉靖氣結。

楊廷和說道:“臣告退。”楊廷和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甩手離開了。

嘉靖火冒三丈,他覺得他對楊廷和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了。

嘉靖將陸炳與張璁叫過來。

張璁立即明白了楊廷和的意思,張璁說道:“陛下,楊大人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了,既然下面報上來的倭寇,自然要按倭寇處理,不過需要加上一罪名,比如離間天家骨肉。”

嘉靖瞬間明白了,就是讓日本來背這個黑鍋。

嘉靖立即對陸炳說道:“炳哥,你聽明白了嗎?”

陸炳說道:“臣明白了,臣這就去吧。”

陸炳走了之後,嘉靖對張璁說道:“今日楊老匹夫對朕無禮,朕已經忍無可忍了。”

張璁說道:“不知道楊先生做了什麼?”

嘉靖將楊廷和的所做所爲告訴了張璁。

張璁忽然向嘉靖行了一禮說道:“恭喜陛下。”

嘉靖問道:“何喜之有?”

張璁說道:“楊先生有此作爲,證明他有了致仕之心。”張璁對楊廷和的心態很理解,大明文臣都有一點小驕傲,楊廷和對嘉靖的心思揣摩的很透,見嘉靖已經徹底厭煩了自己,也就不想多管了,找個時間上表致仕就行了。他雖然有些貪戀名爵,但也是知道,自己退下來還好,如果讓嘉靖逼自己退下來,就不好收拾了。

但是楊廷和對嘉靖很不滿意。

如何沒有楊廷和,嘉靖哪裡來的這個位置,簡直居然過河拆橋。過河拆橋也就罷了。畢竟政治上的事情,從來沒有道德可講,但是嘉靖想承位,不承嗣的想法,更讓楊廷和打心眼裡不滿。

嘉靖心中冷笑,但是表面說道:“如果楊某人致仕的話,朕定然令先生接任首輔。”

“臣多謝陛下。”張璁說道。

等張璁走後。

嘉靖將黃錦叫來。問道:“東廠都整頓好嗎?”

黃錦說道:“孩兒們都已經料理乾淨了。”

嘉靖繼承皇位之後,陸炳接管錦衣衛,黃錦接管東廠。是嘉靖的左膀右臂。

嘉靖說道:“有一件事情,朕要你去安排。”

“陛下請吩咐。”黃錦說道。

嘉靖說道:“在楊廷和身邊安排人手。”、

黃錦說道:“陛下,這件事情,早就在做了,只是收效甚微。”

嘉靖皺起眉頭問道:“怎麼回事?”

黃錦說道:“陛下,楊廷和用的都是世僕,很少有人能在楊府重要位置紮下根。”

很多文官都是出身大族,他身邊帶着的僕役,不是世代家生子,就是自己本家兄弟。外人很難插手進去的。

嘉靖說道:“朕不管你怎麼安排,朕只想要一個結果,我要楊廷和的死罪。知道嗎?”

黃錦大吃一驚,心中震動非常,但是臉上不敢有一絲顯露出來,說道:“是。”

嘉靖心中暗道:“楊廷和。你覺得他想退,就能退下的嗎?那有那麼簡單的事情?”

嘉靖之所以一定要楊廷和死,就是因爲他的不安。楊廷和的撥亂反正,廢除了正德時期的種種政策,重現恢復了文臣至高無上的地位。在士林之中威望卓著。如果沒有雍王,嘉靖還敢放楊廷和離開,但是現在特別是楊廷和向嘉靖提醒了雍王的實力之後,嘉靖擔心雍王造反的心思更重了。對楊廷和心中也是埋怨非常,覺得當日雍王在北京的時候,就應該將雍王給拿下來,否則又怎麼會有今天這麼尷尬的局面。

щшш● tt kan● ¢O

他往深裡面一想,又陷入深深的不安之中。

因爲楊慎與朱厚煌的關係。

嘉靖逼着楊廷和致仕,而楊慎又與雍王有則特殊關係。如果楊廷和明爲致仕,卻暗地裡與雍王有所聯繫,他豈不是危險了。

嘉靖想起一個人,就是趙普。

趙普是趙匡胤的幕僚,因爲貪污被趙匡胤給冷落了,他搖身一變又成爲趙匡義登基的功臣。北宋的燭光斧影之謎到底是怎麼回事,大家都知道。

嘉靖覺得他不能放楊廷和離開京師。

相比之下,嘉靖覺得死人才能更好的保守秘密。

楊廷和並不知道嘉靖已經有了殺心,他回到楊府,在大門口下了轎,忽然停了下來,看着楊府的大門。

他京師已經十幾年了,日日進出這道大門,卻從來沒有停留下來仔細看看。今日決定要致仕,反而覺得看得少了。

“父親。”楊慎從大門之中,迎了出來,說道:“父親,今日下朝怎麼這麼早。”

楊廷和說道:“我老了,精力有些不濟。就提前回來了。”

內閣之中,忙碌非常。

特別是楊廷和在正德事情,就開始替正德處理地方庶務,無數事情千頭萬緒,堆在內閣,正德皇帝又很少管軍務之外的事情。都需要楊廷和來處理。天黑之前,楊廷和很少回家,有時候宿在內閣也是常事,回來這麼早,反而是一件稀罕事。

楊慎一聽楊廷和說累了,立即將楊廷和攙扶進了書房,並吩咐下人準備蔘湯。

楊廷和任他攙扶着,在書房坐定之後,楊廷和說道:“慎兒,爲父準備致仕。”

楊慎微微一愣,說道:“父親決定了。”

楊廷和說道:“當今看不上我這把老骨頭,索性,我也不伺候了。只是一想起孝宗皇帝,我心裡就不舒服,當今的意思,我豈能不明白,我累得孝宗皇帝絕嗣,不知道九泉之下,如何再見孝宗。”明孝宗就是弘治皇帝。

這是楊廷和的心結所在。

楊廷和對正德關心,是如師如父。他最後用兵變的方式,本意也是在糾正正德的錯誤。但是對弘治皇帝,楊廷和卻是真心的忠心耿耿,弘治皇帝在時,雖然兵備鬆弛,但是對文臣士大夫是真的好,可以用從諫如流來形容。那時候大明的政治也是畢竟清明的。

最少比正德時期好多了。

楊廷和是就是弘治皇帝選給正德老師。楊廷和對弘治知遇之恩,從來是銘記在心的。

“父親,你也不要太傷心了,當今想這樣做,不是一日兩日,孩兒看,父親離開也好,等父親離開京師,孩兒也求一任地方官,避開京師這是非之地。”楊慎說道。

楊廷和說道:“你現在求外任容易,將來回來的時候,就不好回來了。”

楊慎說道:“孩子只求爲官一任,造福一方,又不是非要做內閣大臣不可。既然當今不待見楊家的人,孩兒離他遠一點,不就好了嗎,只是不知道父親什麼時候離開?”

楊廷和說道:“內閣事情千頭萬緒,先準備的,將事情交代清楚之後,再離開吧。”

楊廷和雖然準備致仕,但也不準備撂攤子,他準備找張璁好好交接一番,也算是盡了最後一點心意。

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一百九十一章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四百章 善後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
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一百九十一章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四百章 善後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