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

長沙城之中。

雖然已經身秋天了,在長沙府衙之中的張獻忠依舊是一身單衣,只覺得燥熱難當,不過比之之前,卻也清爽多了,一想起這個夏天過得,張獻忠的臉色就難看之極。

本來張獻忠後面,方國安追得緊,按張獻忠的本意。這長沙城該放棄就要放棄了。

現在方國安突然撤退了,明白方國安爲什麼撤退之洲,張獻忠滿心不是滋味。

崇禎十三年左右,李自成被打得只是幾百騎了,而羅汝才與自己的合營,那個時候,天下一說起義軍,是誰,是他張獻忠,而現在,李自成稱帝了,羅汝才與李自成翻臉,卻眼看就要打下江南了。說不定什麼時候,吳王就變成了吳帝了。

他們兩人一個打贏了汝州之戰,一個打贏了鳳陽之戰。

就自己卻被官軍追得到處跑。

之前沒有時間想,此刻有了空閒,張獻忠也想思量一下,自己到底該何去何從了。

於是乎,張獻忠將自己的義子謀士都叫過來。商議這一件事。

府衙之上,以四大義子爲首,而文臣之中,以王秉文,汪兆齡爲首。

其中王秉文雖然位在汪兆齡之上,但是實際上,已經有被汪兆齡取代的感覺。

汪兆齡是南直隸桐城人,也是讀書人出身,似乎因爲犯了什麼事情,剝奪了考試資格,一怒之下,投奔了張獻忠。張獻忠得之後,幾乎言聽計從,這一段時間,在汪兆齡的幫助之下,張獻忠在長沙組建官府,正式打出了他西王府的招牌。

張獻忠說道:“現在左良玉的人也退了,要去打曹操了,曹操一早就想取江南爲根基,現在恐怕也成了。現如今恐怕也不能與李闖爭了。我軍當何去何從?”

此言一說,任誰都能聽出來,張獻忠濃濃的不甘心的味道。

王秉文咳嗽兩聲,這一段時間,王秉文的身子不大好,與王秉文一樣的,在軍中還有不少,畢竟軍中多爲北人,而今打到長沙了,很多人都不適應長沙的氣候。病倒了不少。他說道:“殿下,長沙乃湖廣大府,以此爲根基,南下兩廣,雖然比不得江南,但也不弱,將來與李闖,曹操鼎足而三,也不是不行,此刻左良玉撤軍,正好,留一部在長沙,大王南下攻兩廣之地,以爲今後根基之地。”

“兩廣?”張獻忠皺眉。

“恐怕不行,長沙的天氣已經讓很多兄弟適應不了了。”張可望說道。他明白張獻忠的心思,幾乎是代張獻忠說道:“兩廣煙瘴之地,大軍如果能受得住。”

此言一出,武將之中,有不少人點頭。

顯然是長沙的天氣將他們折騰夠了。

王秉文想說什麼,結果一開口,就猛烈的咳嗽起來了。

汪兆齡說道:“大人,兩廣偏遠,從來沒有據兩廣而是佔據中原的,若不能北上爭雄,兩廣也不過是苟延殘喘而已。”

張獻忠說道:“那麼汪先生的意思是?”

汪兆齡順着張獻忠的意思說道:“湖廣之地,襄陽,桐柏爲憑,各地水系皆入長江之中,故而長江將湖廣中分爲二,而今我軍缺乏水軍,長江於他人爲天險,於我等卻是通途,敵人雖然可以跨江而南。且李闖在襄陽,此刻騰不出手來,一旦騰出手來,大軍南下,幾乎無險可守了。更不要說官軍。殿下以爲做左良玉此番東進,成敗如何?”

張獻忠沉吟一會兒,說道:“晚了,曹操想了這麼多年了,這個時候下手,就是找左良玉騰不出手來的時候,左良玉此刻就不放棄武昌不要,也未必能擋得住。”

“如此,吳王在東,左良玉必西進,三方勢力攪和在這湖廣大地之上,而且我聽說一個消息,左良玉想求世鎮武昌,如沐王府例。”汪兆齡說道。

“好大的胃口。”張獻忠說道。

沐王府的例子,沐王府在雲南幾乎是國中之國了,而武昌是什麼地方,談不上天下之中,但也相差不遠,想要世鎮武昌,那可比沐王府厲害多了。

隨即張獻忠就皺起眉頭了,他知道,左良玉如果真存了這個心思,那麼將來左良玉對湖廣戰場的投入,就與之前不同了,之前不過是應付差事,但是現如今卻是爲自己打拼,兩者之間的力度根本不一樣。

張獻忠立即發現,插手湖廣的三方勢力之中,似乎他是最弱。白旺雖然兵少將寡,這一段時間被左良玉壓在下面,但是他身後有李自成在。誰都不敢小看了去,而左良玉號稱八十萬大軍,但是實際上即便打個五折,也不容小窺。

至於張獻忠自己嗎?人數倒是不少,這一連串敗仗打下來,左良玉替張獻忠給瘦身了。本部精銳倒是鍛煉出來不少,但是與李自成左良玉爭鋒,張獻忠卻覺得欠了不少,他沒有這個底氣。

“湖廣久留不得了。”張獻忠心中暗道。

“那依先生之意,何處纔是寡人的立足之地?”張獻忠問道。

“唯有蜀地。”汪兆齡說道。

“蜀地。”王秉文一聽去蜀地,立即說道:“萬萬不可,一入蜀地,想要出來就難了。”

“非也。”汪兆齡說道:“殿下所需要的,就是一塊休養生息之地。否則如此打下去,蜀地四面天險,正是休養生息之地,待大王平定蜀地,修養一兩年後,北出隴西,東出夷陵,何處不可去,這些道路我軍中熟悉的很。哪裡有行不得的道理。”

這句話說得張獻忠都點頭。

的確,張獻忠所部來去於蜀地,已經好幾次了,幾天入蜀的道路,可謂是輕車熟路。能難倒別人,決計難不倒張獻忠。汪兆齡這麼一說,張獻忠反而動心了。

張獻忠讀書不多,心中猛地升出一個感覺,暗道:“李自成就是曹操,曹操到了江南,就是東吳了,我到了蜀地就是劉備,將來與曹操聯手,對抗李自成,這事尚可爲。說不定我老張還能翻盤。”

雖然不想承認,張獻忠也不得不承認,在義軍之中,他現在已經的的確確的落後於李自成與羅汝才了。只能先避其鋒芒了,至少在湖廣之地,正鋒芒是避不開的。

“好,就去蜀地。”張獻忠說道:“不過要等一等,等一等江南的消息。”

張獻忠一切推算都是在左良玉東進不成,反而會西攻的結論之上,如果左良玉真得在江南打一個大勝仗,說不定左良玉到了江南就不回來了,那時候張獻忠有足夠的時間,擴充實力,說不定在長沙就不走了。

王秉文想要說什麼,但是話到嘴邊又收回來了,既然張獻忠沒有一口說定,王秉文也不願意在這麼多人面前,和張獻忠爭論,他的目光看向汪兆齡,心中一陣不是滋味。

今日之後,王秉文在西王軍中首席謀士的地位,恐怕不存在了。

王秉文雖然有些失落,但是並不是多在乎的。畢竟他在生死之間打過幾個滾,如今身子也不是多好的,有些事情也就看淡了,但是他看汪兆齡,總覺得這個人不是太靠譜的。將西王軍中的大事交給汪兆齡,王秉文有一陣不放心。

“希望僅僅是我的錯覺吧。”王秉文心中暗道。他也不知道從何說起,不過是一感覺而已,想來說出來也沒有人相信,甚至還會理解爲嫉妒,只是這種感覺真得存在。王秉文細想之下,似乎觸動了病情,再次猛烈的咳嗽起來。

“咳咳咳。”

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十章 綠帽子第四章 張青天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四章 岳陽二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五章 取士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五章 峽石城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十章 收兵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五章 高鬥樞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三章 岳陽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九章 搬家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三章 授田二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
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十章 綠帽子第四章 張青天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四章 岳陽二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五章 取士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五章 峽石城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十章 收兵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五章 高鬥樞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三章 岳陽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九章 搬家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三章 授田二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