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

戰事的轉折,就是武興元年,四月初下午的一個時辰之中。

氣勢洶洶追擊的清軍,成爲了落水狗。而羅岱與楊繩祖成爲痛打落水狗之人。雙方一追一逃之間,戰場迅速轉移,向北轉移而去。

最艱難的事情已經結束了,大龍都屠了。剩下的不過是收尾而已,張軒自然只知道怎做。

數路夏軍立即掉頭北上,雖然沒有馬匹,但是速度一點不慢。

隨即一個個丟棄給清軍的營地給奪了回來。

清軍留守各營的人根本不多。 或者說,沉浸在追擊之中的清軍根本沒有想到夏軍如此快的反擊。根本想不到戰事扭轉的如此之快。快到反應不過來。本來丟給清軍的物資,根本沒有動,還老老實實的躺在營寨之中,他們自己都不知道,他們已經轉過一次手了。

夏軍氣勢洶洶,在十幾裡的寬面之上,大舉進軍。這樣的情況阿濟格想不知道都行。

不過漢軍降軍大抵是廢了。

情緒是會傳染的。

本來被張軒伏擊的清軍不過三四萬,甚至更少。但是這些人的大潰逃,立即影響了其他正在追擊的清軍,很多人稀裡糊塗的,根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就跟着潰兵逃走了。

好在阿濟格足夠冷靜。

他心中好像窩着一團火,他見這種情況,如何不知道他中計了。

此刻他才深刻的明白一件事情,夏軍,絕非明軍。

只是他也知道,此刻不是深究的時候,二話不說點起八旗人馬,直衝過去,不管是清軍還是夏軍,就是陣衝殺,凡是敢後退之人,殺無赦。阿濟格以殘酷的手腕,給這些人重新回憶了一下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傳說。

在刀鋒與鮮血之下,這些潰兵冷靜下來了。

恢復理智之後,在阿濟格的命令之下,緩緩的退到了白水河之北。

而楊繩祖與清軍騎兵對了一陣,沒有站到便宜。見清軍嚴陣以待沒有便宜可佔,就緩緩的退兵了。

而這個時候,天似乎也黑了下來,經過一個白天的慘烈廝殺,雙方都回到了原位,似乎與當初一樣。但是誰都知道與當初不一樣了。

清軍大帳之轟,阿濟格冷冷的看着眼前的一排人頭。對着下面的人說道:“爾等記住你們的官位什麼怎麼來的?下去吧。”

“喳。”這些人這才緩緩的退了下去。

出去之後,只覺得後背都溼透了。

阿濟格用事實證明了,什麼叫做軍法嚴苛。

被伏擊之後,帶頭逃走的軍官,甚至說,是不是帶頭逃走的軍官,反正當時在場的爲首的幾個軍官,紛紛人頭落地。因爲以清軍的軍法,被伏擊之後,決計不能擅自撤退的,應該就地固守待援。

即便是想要突圍,也必須從敵軍進攻的方向突圍。

因爲很多時候圍三缺一的一,決計不能逃,就會如現在一樣演變成大潰逃。

這些犯了軍法,阿濟格自然乾脆利落的殺了了事。用以震懾全軍,果然在阿濟格的手腕之下,全軍上下戰戰兢兢的。不敢說恢復幾分戰力,但是勉強能維持下去了。

但是阿濟格卻也知道,漢軍損失慘重,恢復士氣什麼的,是需要時間的。阿濟格也不想用八旗兵做主力,一時間這仗居然打不下去了,必須修整一段時間。只能依託棗陽修整了。

不提阿濟格心中是怎麼的懊悔惱怒非常,單單說張軒大營之後,慶功宴擺了起來。

縱然有軍中不可飲酒的軍紀。這一才張軒特別開恩,每人只能飲一杯,對那些嘴裡面早已淡出鳥來的士卒,一杯不過潤潤喉而已,但是有總比沒有強。再加上大塊吃肉,大多數都是馬肉。

這一戰,張軒賺得最多的就是馬。

死馬就不說了,不管是炸死的,打死的,跑死的,有好幾千匹,全部分下去,爲全軍加餐。

有人說馬肉不好吃,但是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很多人根本沒有資格說肉好不好吃,他們只想吃肉而已,特別是行軍打仗以來,軍糧能供應上,就是不錯了,肉已經好久沒有吃了。

這些人一分下去,全軍上下士氣大增。

更讓楊繩祖與羅岱高興的是,他們還俘獲了不少戰馬,足以彌補兩部這兩戰之中消耗的戰馬,甚至還可以多一些。

戰馬其實也是消耗品,一匹戰馬能服役十年多一點,就已經不錯了。再加上屢次征戰之中戰馬損失一點也不比人員少,總體來說,大夏的戰馬從來是入不敷出的。

這也是一個大問題,張軒估計不用十年,只要五六年之後,現在服役的大批量戰馬都老了,估計大夏連成建制的騎兵都組建不起了。當然這是遠憂,不過現在戰馬補充不及時,卻是很現實的問題。

有這些戰馬補充,羅岱楊繩祖自然高興非常。

慶功宴之上,也有兩三顆人頭是送了上來,一個馬士秀,一個是李武。

這兩人是這一次斬首的最高級別將領,特別是李武,更是遼東舊人,漢軍旗出身。

軍官畢竟是軍官,很多時候,即便是戰敗的情況之下,想要走還是非常容易的。

張軒看了兩顆人頭,僅僅微微一笑,說道:“送到宜城去,傳首天下。”

這兩個人,也是夏軍與清軍作戰以來,斬獲的最高級別的軍官,張軒一想起李汝桂之死,心中就滿心不是滋味。他將這個情緒按下去,輕輕咳嗽兩聲。還沒有說話,所有人的竊竊私語之聲,頓時消失了。

就等着張軒說話。

張軒說道:“這一戰首功乃是曹將軍。”

曹宗瑜說道:“這都是國公運籌帷幄,卑職不敢居功。”

張軒說道:“我張軒豈是搶奪部下功勞之人,你的功勞,就是你的功勞。有件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多鐸已經來了,此刻就在襄陽城下,陛下命我回宜城,籌備救援襄陽之事,故而這棗陽戰事,需一人主持大局。”

“曹宗瑜。”張軒的聲音變得嚴肅起來。

“屬下在。”曹宗瑜出列說道。

張軒說道:“本國公命你爲暫代東路軍統領,統領棗陽城南諸軍,原慶陽公舊部,也聽你節制。”

曹宗瑜對此也是有所準備的,比較張軒之前已經給他說了,但是此刻聽了,依舊心中蹦蹦亂跳。曹宗瑜幾乎是一躍而起,掌控十幾萬大軍,控制整個襄陽戰場的一半兵力。

補了李汝桂的空缺。

如果這一戰打好了,曹宗瑜升上一格,也帶上一個國公的爵位,也不是不可能的。

這幾乎是位極人臣的地位,曹宗瑜縱然做過心理建設了,但此刻也忍不住心潮澎湃。聲音之中帶着幾分沙啞說道:“下官領命。”

張軒拍了拍曹宗瑜的肩膀說道:“雖然僅僅是暫代,但是我回到宜城之後,就會給陛下表明的。只要你做的好,下一次見我,就不要叫下官了。”

曹宗瑜說道:“多謝國公提拔,末將----”

張軒不等曹宗瑜說完,就說道:“好了,軍情如火,似乎怠慢不得,楊繩祖,許都。”

“末將在。”兩人立即出列說道。

張軒說道:“你們收拾東西,帶領本部人馬,跟我回宜城。”

“是。”兩人說道。

如果張軒之前抽調人馬,心中還有幾分忐忑的話,而如今卻放心多了,未來一段時間之內,棗陽應該沒有什麼大礙了。阿濟格元氣大傷,縱然他移兵襄陽城下,張軒也不怕了。

大不了正在襄陽決戰。

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九章 搬家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五章 峽石城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五章 峽石城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五章 猛鎮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九章 搬家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四章 鄖陽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四十一章 夜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十八章 紮營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二十章 火併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三十一章 鐵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
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九章 搬家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五章 峽石城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五章 峽石城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五章 猛鎮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九章 搬家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四章 鄖陽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四十一章 夜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十八章 紮營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二十章 火併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三十一章 鐵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