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

“周將軍。”張軒大喜過望,說道:“今日一戰,再加上洞庭湖一戰,我保證南京給你一個伏波侯。”

“多謝大人。”周輔臣說道。

心中歡喜非常。

似乎是中國的歷史太過長久了。

縱然夏朝的封爵,本質上是不過六等,王,公,侯,伯,子,男。其中,子,男,兩爵都是流爵,幾乎當將軍的軍官都掛一個,或多或少而已,這種低級爵位並不值錢。

當然了也不是一點錢都不值。

而是現在大夏的將軍都是經歷太祖與當今兩朝,算得上開國功臣。像登基這樣的大事,都要遍賞羣臣的。這些爵位都是賞賜下來的。

不過,到了伯,侯,公,三等就要嚴肅多了。

每一個爵位都要了,內閣決策,禮部造冊,皇帝批准,工部在京師賜第。如是等等。只要爵位在伯爵以上,放在後世,就是那種去世,要在新聞聯播之中發表訃告的人物。

雖然僅僅是六等,高級爵位不過四等,但是內裡也分出了不少登基,比如之前所言,各地地名不同,一般美地地名所封的爵位,強過那些窮鄉僻壤。而還有一種稱呼,就是美號。

比如侯爵之中,最好的爵號,不是別的,乃是冠軍侯。這可以說是給個公爵都不換的。

而伏波侯,雖然比不上冠軍侯,但也算是響噹噹的名號。東漢馬伏波的名聲也不小。

張軒轉過頭來,看向黃朝宣。說道:“黃將軍乃是傅公的舊部?”

黃朝宣說道:“小的有幸在傅公麾下做事。”

張軒微微一嘆,說道:“我亦受傅公恩惠,可以說是傅公門下弟子。只是傅公恐怕沒有想要我這個弟子。”

黃朝宣說道:“大將軍,此話怎講?”

張軒一伸手,讓鄭廉將一本書遞過來,不是別的,就是張軒翻過不知道多少次,早就卷邊的《玉帶編》,張軒甚至將自己這些年征戰的經驗與感悟記錄在後面,以至於這本書後面有四分之三的部分,都是張軒增補的。

張軒翻了一下,心中感嘆不少。

這本書之中四分之三的內容,就是張軒在兵法上的成就。甚至單獨領出來,也可以做一本《武穆遺書》了,當然前提是,張軒自己要先諡號武穆才行。

人都不知道自己未來會做是什麼的。張軒翻了兩下,感嘆說道:“當初我得傅公手書,日夜攻讀,乃至於有今日。傅公乃吾師也。吾平生一大恨事,就是不能得他老人家言傳身教,在他老人家膝下朝夕侍奉。”

《玉帶編》固然對張軒的幫助很大。但是真到了這個地步嗎?張軒對傅宗龍敬佩固然有之,卻萬萬沒有到了這個地步。此刻如此說,自然是別有思量。

從崇禎年間到而今,張軒參加過太多對明軍的作戰,越發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明朝的人心在潰散,在崇禎年間,大明雖然屢戰屢敗,但是投降的人是少數的。很多人還是保持對大明的忠心。

而從弘光到如今,大明的人心已經到了解體的地步了。

雖然隆武登基之後,做過很多事情,所想就是爲了收拾局面。但是江河日下的局面,絕非一日兩日就能挽回的。大明官軍之中人心浮動,早已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了。

特別是在馬光玉投降之後。

張軒越發明白一件事情,功夫在詩外。

固然,真正的勝利都是在戰場之上,一刀一槍拼殺出來的,但也不能忽略掉,人心的影響。

所以馬光玉投降之後,張軒將一件事情放在打仗相同的地步,那就是拉攏,分化,收降官軍將領的人心。。

張軒之所以,將傅宗龍拿出來說事,並不是張軒對傅宗龍有多深的感情。而是找一個由頭而已,黃朝宣,張先壁等人是傅宗龍的舊部,張軒自然拿傅宗龍說事,如同他們有別的背景。張軒自然會有別的人說事。

畢竟,人在世界之上,從不是分割的,只要想扯上關係,有的是辦法。

黃朝宣聞絃音而知雅意,說道:“末將,不知道大將軍乃是督師弟子,否則哪裡會等到今日纔來投。”

“好。”張軒說道:“我與傅師雖然分屬敵對,但是欽慕傅師忠義,雖然諸葛武侯不及也,想來思報之。卻沒有機會,你是傅師舊部,就是自家兄弟,卻不知道傅師家中可好。”

黃朝宣聽了之後,微微低頭,說道:“傅師去時,老太爺臨棺不哭,說;‘吾兒求仁得仁,夫復何憾。’言雖如此,傅師去後,老太爺的身體支撐不下去了。去年沙定洲霍亂雲南,老太爺就去了。”

一時間張軒有些尷尬。他不願意在這方面深談,說道:“黃將軍,這一段時間,你就在我身邊的暫且安置。”

黃朝宣心中也暗暗鬆了一口氣,說道:“多謝大將軍。”

黃朝宣雖然在情非得已之下,投奔夏軍。但是他內心之中沒有一絲擔憂,一絲忐忑,那也是不可能的。未嘗沒有擔心自己的未來的前程。而張軒這個態度,卻讓他放下心來。

他不去想張軒對傅宗龍有幾分情義。

反正傅宗龍已經是一個死人了。黃朝宣與張先壁固然是傅宗龍的鄉人,受過傅宗龍的提攜。對傅宗龍有感恩,但這種感恩在傅宗龍死後,還剩下多少,就說並不清楚了。

很簡單,如果黃朝宣與張先壁真的是傅宗龍的死忠,當年傅宗龍戰死的時候,他們兩個人也不會領着部下逃走了。

所以,傅宗龍怎麼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張軒願意伸出這一條橄欖枝,而黃朝宣也願意接過來。

旁邊的鄭廉聽了張軒的話,也忍不住多看黃朝宣一眼。

黃朝宣不瞭解張軒身邊近臣的意義,鄭廉又怎麼不知道。

鄭廉在張軒身邊數年,很多人在張軒身邊走馬換燈一般,而鄭廉卻紋絲不動,這固然有張軒念舊,但也是鄭廉在文書處理之上,有特殊才能,或許談不上過目不忘。但是張軒想找什麼文檔,鄭廉從來是信手而來。絕對沒有找不到的。

不要小看這個才能。

隨着張軒地位一步步升高,他要處理的東西也更多了,而且張軒常年征戰,辦公的地點也不一。很多時候都個跟隨大軍機動。也就說明了張軒不可能攜帶太多的文件。而不管在什麼地方,鄭廉都能將張軒所想要看的文件呈上來,就足以讓張軒離不開鄭廉了。

鄭廉此刻看黃朝宣腦門之上,分明刻着五個字:“千金市馬骨。”哪怕是僅僅是爲明軍將領釋放善意,今後黃朝宣一定會平步青雲的。即便他現在僅僅帶來二千多降軍而已。

張軒安置過兩人,曹宗瑜立即求見。

曹宗瑜說道:“武昌援軍到了,大抵有萬餘士卒乘船到了。”

“好。”張軒說道:“就等他們了。姚長史那邊都已經準備好了。既然都到了,那麼事不宜遲,明日就出發,大軍南下。這裡就交給你了。”

“請大將軍放心,我曹宗瑜在,城陵山就在,城陵山在,岳陽城縱然有百萬雄師,也不可能越過城陵山一步。”曹宗瑜說道。

張軒深吸一口氣,說道:“好,那麼我們長沙再見了。”

之前所想,都還有挽回的餘地。但是明日出發之後,就是一條不可能迴轉的道路了。張軒心中忐忑之餘,又生出一絲激動之感。心中有一種預感,暗道:“如果這一仗能打贏,就是我這一輩子,打得最漂亮的一戰。”

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五十五章 大戰落幕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二章 樊城二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十章 萬石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五十章 平城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
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五十五章 大戰落幕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二章 樊城二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十章 萬石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五十章 平城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