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攻閩

曹宗瑜站在分水關最高處,用千里鏡向南邊眺望過去,只見羣山之中,有座城池若隱若顯。看不真切,放下千里鏡問身邊的軍官說道:“對面是什麼地方?”

“是桐山堡。”這個軍官不是別人,而是楊老三。

楊繩祖見張軒擴軍擴得厲害,也生了別的心思,於是乎就留下幾百士卒,再加上新收的士卒,有一千多人,由楊老三管着,現在楊老三頭上也有一個正式的官銜了。

分水關校尉。

曹宗瑜說道:“對面官軍有沒有來進攻過,他們有多少人?實力怎麼樣?”

“將軍,對面一直很安分,我派人去抓了好幾個舌頭,他們都不敢聲張,多少人,我弄不清楚。不過,我估計他們自己也弄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這些人是附近衛所兵。”楊老三說道。

“此言當真?”曹宗瑜大吃一驚。

衛所兵是一個什麼德性,曹宗瑜怎麼會不知道,不說他多年戎馬生涯,什麼樣的敵人沒有見過,單單說家中言傳身教,對這些情況,對各地衛所的情況最瞭解不過來。

九邊衛所或許破敗,但是還有一些勇士,很多營兵士卒都是出自衛所之中。

但是江南福建的衛所爛成什麼樣子,他豈能不知道,十幾日前,那一場平叛之戰,早已說明了問題。

福建的衛所兵即便比浙江強上一點,也強不來了多少,大兵壓境之下,居然讓衛所兵來防禦,可見官軍實力虛弱到什麼地步了。

一時間,一個念頭在曹宗瑜的心頭盤旋不定。

“報。寧波急報。”立即有人跑過來將急報送到曹宗瑜的手中。

曹宗瑜接過一看,雖然說是急報,其實是例行通報,到了一定級別的將領,各地軍情即便與之無關,也會送過來的,曹宗瑜所得到的急報,自然是威遠城之戰。

他看過之後,負手而立,他看急報上的日期,寧波還沒有出兵,威遠城還沒有陷落。但是情報從寧波到這裡,即便是八百里加急,也需要一日。故而曹宗瑜估計現在威遠城中到底是個什麼樣子。他一時間也猜不清楚,但是隱隱約約覺得大戰已經開始了。

“不管怎麼說,將軍之前交代過。”曹宗瑜心中暗道:“不管後面發生什麼事情,都不要收兵。只能有進無退了。”

“秦猛。”曹宗瑜說道:“你帶本部人馬,衝一下銅山堡。”

秦猛微微一頓,在山中騎兵的速度發揮不出來,還容易被人伏擊。而且讓騎兵去攻城,怎麼看都不靠譜,但是秦猛是張軒的嫡系,是從南陽少年之中少數能脫穎而出的人,當初曹宗瑜也是他的老師。

他不敢怠慢,大聲說道:“是。”

隨即分水關下馬蹄聲陣陣,不過一會功夫,就走遠了。

曹宗瑜在分水關上等了大概一個時辰,有騎兵來報,秦將軍已經拿下桐山堡。

曹宗瑜手猛地握緊,心中激動的暗道:“果然不出我所料,福建根本就沒防備。”

“傳令下去,徹底輕裝。”曹宗瑜說道:“所有人,除卻兵器之外,只帶十日干糧,所有重型火器全部都丟在分水關中。”

“是。”曹宗瑜的命令傳到所有人耳朵之中。

“現在就出發。”曹宗瑜說道。

大隊人馬輕裝之後,速度立即快起來。

桐山堡與分水關相距不遠,桐山堡從名字上來看,就知道這是一個典型的衛所城池,城堡並不大,不過能容納千餘駐軍而已,但是大軍過桐山堡而不入,在曹宗瑜的命令之下,他們只有一個任務,就是向前,向前,向前。

秦猛作爲先鋒,所攻入水銀瀉地一般,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甚至越打越輕狂,越打越自信。傍晚時分,曹宗瑜得到消息,福寧州已經落到秦猛手中了。

“什麼?”曹宗瑜大吃一驚,隨即說道:“好。”

福寧州是福建東北方向的屏障所在,過了福寧州之後,就進入福州府的管轄範圍之內了。

而福州是福建的政治中心,一下福州,即便談不上福建傳檄可定,但是各地方的抵抗也會自然降低的。曹宗瑜也想過,在福寧州有一場大戰,甚至還想要不要繞過福寧城,直接向南,卻不想福寧州就這麼落到了自己手中。

讓曹宗瑜怎麼會不高興嗎?

他立即安排人手駐守福寧州,而大隊人馬,繞過福寧州,繼續向南挺進。

而這個時候,鄭鴻逵也得到了消息。

他站在海邊的閣樓之上,向西望去,冷冷的看着一道煙柱沖天而起,而煙柱升起的地方,就是福寧州。

此刻的鄭鴻逵就在,在福寧海外的大金所上面。兩地相距不遠,故而能遠遠的看見福寧州的煙柱。。

“福寧州失陷了?”鄭鴻逵只覺得一股怒火不知道往哪裡放。

得知曹營派人南下,鄭鴻逵就被鄭芝龍派回來看家了。

真是現在是春季,盛行南風,船隊逆風而行,航道不順。走得並不快,但是鄭鴻逵想來,即便走得再不會來,也要比曹營四條腿走的快嗎?哪裡知道,他前腳到了大金所,還沒有喘一口氣,卻不想他想要堅守的福寧城失陷了。

“到底是怎麼失陷的?”鄭鴻逵怒喝道:“快給我查。”

鄭氏在福建的勢力,很容易就查明白了。鄭鴻逵看這眼前的文字,幾乎不敢相信,說道:“下午時分,千餘騎兵直闖城門,進入知州衙門?”

“啪。”鄭鴻逵將手中的書信砸在地面之上,怒喝道:“蠢貨。沒有見過這麼蠢的人,不知道打仗了嗎?”

其實這也不能全怪守城士卒,畢竟不是圍城,城中百姓要生活,很多生活物資都要城外送進來,不開城門怎麼行。只是他們沒有想到義軍來得這麼快,秦猛衝擊的又這麼果決。

讓他們來不及反應。

“全軍立即上船。”鄭鴻逵收拾心情說道:“這一次我們直接去福州。還有給家裡寫信,讓他們派人來支援。”

“是。”鄭鴻逵身邊的師爺說道。

“大人,只是這風向連夜行船,有點---有點---”這個師爺也是海上廝混這麼多年的人了,這基本的常識還是知道的。

“我知道。”鄭鴻逵說道:“你也是老跑海,這一點小風浪就不能走了嗎?”

福船善用八面風,但是再怎麼善用,順風與逆風的速度還是不一樣的。

這東南風起,可以說給鄭鴻逵帶來極大的不利,否則以尋常船隊的速度,此刻跑到南安都有餘了。但是天時如此,鄭鴻逵又能有什麼辦法啊?

“福州萬萬不可丟失。”鄭鴻逵心中暗道:“否則大兄多年經營,恐怕損失一旦了。”

現在大海之上,看上風平浪靜,但是大海之上從來不缺少海盜,不過是別鄭芝龍壓服而已。一旦鄭芝龍的權威不在,就從四面八方跳出來,挑戰鄭芝龍的權威。

而且鄭芝龍多年經營在福州人脈關係,鄭家青雲直上的時候,自然也有不知道多少仇家。

如果鄭芝龍不能保全福建,估計很多人又會重新選擇了,到時候鄭氏說話在福建未必有現在這個管用了。而且福州城中還有不少鄭氏的人,很多還是親族,如果落到流寇手中。

可就大大不妙。

所以,鄭鴻逵寧可逆風夜裡行船,也必須要在流寇到達福州之前進入福州城中。雖然鄭鴻逵只有幾千士卒,但是依託福州堅城,想來還是可以守一守的。

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十六章 拔營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三十二章 餌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十三章 老營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十五章 離京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四十一章 夜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三十一章 鐵第一章 成軍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四章 鄖陽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十二章 撤軍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十章 綠帽子
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六十三章 勸進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十六章 拔營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三十二章 餌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十三章 老營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十五章 離京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四十一章 夜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三十一章 鐵第一章 成軍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四章 鄖陽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十二章 撤軍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十章 綠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