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

張軒覺得這一戰打了失敗之極。卻不知道阿濟格心中一口氣咽不下。

阿濟格覺得這一戰,也失敗之極。

即便是他竭力控制傷亡,八旗子弟也傷亡慘重,大概有死傷五千之上。

這個數字,讓阿濟格根本冷靜不下來。

八旗到底有多少人?

努爾哈赤建立起的八旗,在黃臺吉時代擴建爲二十四旗。

分別爲滿洲八旗,漢軍八旗,蒙古八旗。

其中漢軍八旗與蒙古八旗雖然重要,但是比滿洲子弟重要。

而滿洲八旗有多少人?

滿洲八旗最基本單位是牛錄,按規定一牛錄三百人。五牛錄一紮蘭,五紮蘭一梅勒,兩梅勒一固山。兩固山一旗。一萬五千人。

八旗總共十二萬人馬。

當然了再加上包衣奴才,或許會更多一些,但是這些包衣不是大清經制之兵,而是各級貴族的私兵,不算在其中。

這一次,阿濟格也沒有去算包衣傷亡數量。

這五千士卒大多都是滿洲子弟。

幾乎折了三分之一個旗,阿濟格所領的鑲黃旗可以說元氣大傷了。

現在具體數目他還在壓着。沒有泄露出去,否則就不僅僅是他自己的問題了。

甚至阿濟格感覺他回京之後的下場,死傷這麼多沒有成果,恐怕多爾袞都保不住他了。

他此刻有一種後悔的感覺。

不應該讓尚可喜帶着大部分漢軍在牽制襄陽敵軍,而自己突襲棗陽。

纔有今日之事。

阿濟格有一種坐立不安,他思來想後,總是不甘心。對不甘心。

他反思自己的所做所爲,終於感覺到了什麼叫做畫蛇添足。

他如果在大敗李自成之後回師,那是恰恰好。但是如今八旗子弟這麼大的損失,他即便是回去之後,恐怕攻過相抵而已。

但是他甘心如此嗎?

如果對夏軍來一次大勝, 將攻贖過。他連八旗那一關都不好過。

但是他與夏軍也算是接觸過了。知道夏軍的實力,單憑阿濟格本部的實力,想得一場大勝,實力有所欠缺。

必須增兵。

但是這個時候,想要增兵。只有一個辦法。

阿濟格立即寫了一封書信,快馬送給多鐸。請多鐸率兵南下。

此刻多鐸已經在西安整頓了有一陣子了。他手頭有大量的西北降兵。

也就是當初的明朝的秦軍主力。

再加上多鐸手中的鑲白旗。十幾萬精兵。

這一支軍隊加入戰場,絕對能扭轉戰場局勢,只是多鐸一來,這場大戰的主導權,可能就不在他阿濟格手中了。

只是眼前這個面子,他決計要找回來的。

他剛剛退到了棗陽城之中,立即得到了夏軍北上之事,立即傳令尚可喜從漢江北岸撤退。

將主力往棗陽這邊調遣。

有足夠的漢軍做炮灰,然後以八旗精銳一錘定音,很多時候,清軍都是這樣打的。

只是夏軍來得很慢。張軒走得是結硬寨,所部依次前進,每三十里,必有一座堅固的營寨。

棗陽與大洪山不過一百多裡,但是一百多裡,張軒足足走了好幾日。

幾乎在大洪山北側建立一片堡壘羣。

姚啓聖坐鎮承天府,將後方的資源源源不斷的運上前線,這也顯示出夏軍最大的優勢。

湖廣周圍數府,被闖營經營數年,雖然不能是兵精糧足,但是還是有些底氣的。

前線所需的物資,根本不用千里迢迢的從後方轉運過來,大多少都就地解決。

而清軍所需的物資,卻要越過整個河南,從河北,直隸才能補充。

這是清軍最大的弱勢。

去年河南雖然大熟。但是河南本地勢力,猶如牛毛一般。不管是袁時中,李自成,還是阿濟格,在河南都有一種如入泥澤的感覺。

幾乎每一個小縣,每一個莊子,都是一支獨立的武裝。如果大軍壓境,這些小勢力,自然服帖。但是大軍在前線,這些勢力就沒有那麼聽話了。

固然有願意爲清廷所用的,但是清廷本身的名聲也不好。更有人願意在清軍的後勤上撈上一筆。

張軒雖然率領大軍離開了大洪山,進入大洪山以北,桐柏山以南,大片平原地帶。

但是夏軍全軍的消息,依舊源源不斷的送到了張軒手中。

他首先看到的就是,尚可喜退兵。

尚可喜退兵,對張軒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畢竟尚可喜退兵之後,大隊人馬就要轉移到棗陽方向了。

到時候張軒所部在人數之上反而落於下風了。

不過,也不是沒有好處的。

張軒思量想去,立即命令楊承祖渡過漢水,重建樊城。

重建樊城,是恢復襄陽城的雙城結構。這一次是阿濟格避實就虛,攻克棗陽。如果清軍要死磕襄陽城的話,單單憑藉一條漢水,恐怕擋不住清軍。

今後襄陽恐怕是南北交鋒的要害所在。

張軒自然想要加固了。

至於這裡,張軒覺得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他北上的目的,不就是牽制住清軍,不許清軍東進。

固然阿濟格如果撇開張軒,大隊人馬突擊隨州,然後轉向德安,幾日之內,就能飲馬長江。

但是孤軍深入之勢太過明顯了。只要在張軒在棗陽南側一日,阿濟格就是進入容易,出來不容易。

不拔掉這一根釘子,阿濟格不敢東進。

只要拖住清軍,憑藉夏軍在後勤上的優勢,以拖待變。

張軒總體戰略從來沒有改變過。

數日的時光非常平靜,平靜到除卻雙方斥候之外,幾乎沒有什麼人交戰過。

夏軍主要做的就是三件事情,第一就是行軍,第二就是建立營寨,第三就是轉運物資。

不過,這樣情況僅僅是暫時休戰而已。畢然長久不了。

很快張軒就等到了他想等到的東西。

“國公,清軍從西邊而來,順着滾河而來。”羅岱來向張軒彙報。

張軒說道:“有多少人?”

“看樣子有十萬人馬。”羅岱說道。

張軒一聽,就知道羅岱又身先士卒,前出探查了,說不定他此刻剛剛從尚可喜大軍幾百步之外回來。

要知道尚可喜大軍之中,真正騎兵好手不在少數,不是明軍可比。

雙方斥候戰傷亡比例一直相持不下,這還是張軒臨時給斥候全部配置了手銃之後纔有的結果。

如果沒有裝備上的優勢,那麼交換比更加難看。

張軒有意說說羅岱,但是話到嘴邊,卻又咽了下去。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羅岱就是這樣的人,羅瘋子豈是說說就能改變的。

現在掌控萬人,看上去穩重一些。但是實際上還是那一套,說了也沒有用。

“注意安全。”張軒只能叮囑一句,也不多說了,繼續問道:“步騎多少?”

羅岱臉色有些難看,說道:“分不清楚,東虜的戰馬極多,幾乎大多數人都是騎馬行軍,只有少部分才步行。只是具體有多少是馬軍,多少是騎馬的步軍。一時間也分不清楚。”

張軒心中微微一嘆,暗道:“戰馬。”

不僅僅是戰馬,可憐馱馬,夏軍配給率,遠遠比不上清軍。

沒有足夠的畜力,就會帶來行動力,機動力下降。

張軒本人並不想在這種保守的打法。他也想快進快出,打一場暢快淋漓的大戰。

但是有什麼牌,打什麼局。張軒手中的牌面根本不可能這樣的打。

缺馬,已經是張軒比較頭疼的事情。

他也萬萬沒有想到,當初以騎兵縱橫中原的曹營,現在只能大部分轉換爲步卒了。

立足江南不是沒有缺陷的。

“還有一些,我覺得我們必須重視。”羅岱說道。

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四章 張青天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三章 授田二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一百零四章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二十章 風起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二章 家事二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七章 軸承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
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四章 張青天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三章 授田二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一百零四章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二十章 風起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二章 家事二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七章 軸承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