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

此刻左良玉已經感受到壓力了。

首先動搖的就是軍中士氣。

戰場之上,很多士卒根本沒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機會,也沒有那個可能,所以說,戰事打得再激烈,他們所能看到的,也不過是他們眼前一片地方,大多數士卒都要聽上級招呼,才知道該怎麼辦?

如果有觀看旗鼓,分別戰場形勢的能力,那麼覺得不僅僅是一個小卒了,否則就是極大的資源浪費。

真因爲他們所能感知的戰場很小,故而當出乎意外的事情,發生之後,對士卒的壓力也就越大。

左良玉不得不下令暫緩進攻,他倒不是心慈手軟,而是唯恐在軍心浮動之下,出什麼大紕漏。另外抽調一支軍隊去進攻曹宗瑜所部。

曹宗瑜反應更快,他敏銳的發現左良玉大軍士氣動盪,不等人到齊,帶着三五千人,大張旗鼓的衝了下來,一時間南邊掀起的喊殺之聲,甚至超過了北邊戰場。

曹宗瑜所到之處,簡直是勢如破竹。

之所以這樣,固然有曹宗瑜是生力軍,歷經千辛萬苦敢到這裡,就是爲了給左良玉致命一擊。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所面對的大多少都是老弱病殘。

左良玉與張軒對戰的時候,是輪番上陣,充分發揮優勢兵力,整個戰場大致上是一致向北滾動的,故而留在後面的部隊,大多是打不動。這是一個無奈的選擇。

曹宗瑜所到之處,如雪崩山塌,一時間後面稀里嘩啦的崩潰了。

兵敗如山倒。

一時間連左良玉也沒有辦法,挽回了。

鏖戰半日,不管張軒所部,還是曹宗瑜所部都是疲憊不堪了。左良玉所部本來的素質就比不過張軒所部,在承受能力上,很多部隊都是前土匪,承受傷亡的能力,自然也是極低的。

一處崩潰,處處崩潰,根本是不可逆的。縱然左良玉有無數隻手,也不可能將他的命令,一一通知到失去控制的士卒耳朵之中。

“大人,快走吧。”馬士秀不知道從什麼地方過來,一把抓住左良玉的繮繩說道。

左良玉臉色發紫,看着後面,猛地劇烈的咳嗽起來,幾乎要將整個肺給咳出來一樣,雙眼之中充滿了血絲,用手絹一下按住嘴巴,久久不敢鬆開,一絲鮮血從他的嘴角流出來。

左良玉知道他又吐血了。

這並不是第一次了。

其實在弘光小朝廷建立的時候,左良玉的身體已經不好了,左營這大半年一支很少有動作,甚至方國安數萬大軍分裂出去,這都與左良玉的身體未必無關。

左良玉知道,這種關鍵的時候,他越發不能掉以輕心,越發不能讓人知道自己的脆弱。

但歲月不饒人,左良玉與羅汝纔是一輩人,甚至比羅汝才還要大好幾歲,他一生征戰,不比羅汝才少,身上暗傷舊疾,也不比羅汝才少,戰場之上,又被羅汝才壓得死死的,所消耗的心力,更是在羅汝才之上。

如此局面之下,身體每況日下,也是自然而然的。

馬士秀看到左良玉嘴角流出的血,大吃一驚,說道:“大人,您-----”

“沒事。”左良玉輕輕的用手絹擦乾鮮血,隨即用幾乎變了調的聲音,說道:“走吧。”

這聲音很低,卻也不知道,是左良玉沒有力氣大聲說話了,還是左良玉聲音就變成這個樣子了。

“是。”馬士秀心中憂心忡忡的,但是也知道戰場之上,並不是說這個的時候,一行數千人,簇擁着左良玉掉頭就走。

左良玉一走,戰場形勢更加不可逆轉了。

不過,張軒沒有反攻的意思。

整整一個下午的鏖戰,大部分士卒都只剩下一口氣了。也是與官軍的仇恨,再加上戰場之上,很少能接受投降的,還有就上左良玉將張軒所部圍他太緊了。

左良玉爲了能吃下張軒所部,併發揮出兵力雄厚的優勢,四面圍攻,這樣做固然有用,但也將所有人逃跑的路線給封死了,故而只能奮戰到死了。

此刻張軒自己都覺得心神有些透支,一點都不想動了。更不要其他士卒了。

“當。”的一聲,張軒看到,有很多士卒,在沒有張軒命令情況之下,就坐在地面之上,大口,大口的喘氣。就知道所有人都到了極限,也不再想追擊的事情,命人用旗語傳令,命令曹宗瑜打掃戰場,接受各部官軍的投降。

不過,曹宗瑜的人手一時間並不是很夠,故此戰場之上,有很多士卒都跑了。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在這一面土地之上,官軍又能跑到什麼地方去了。

整整一日之後,張軒纔算安定了局面。

這一戰,俘獲五萬多俘虜,有近乎這個數字的兵力潰散了。楊繩祖與羅岱各自帶的本部人馬,四處清剿。而左良玉因爲沒有怎麼追擊的緣故,平安的回到了湖口城。

不過,他手中只剩下不足萬人的兵馬。

這一場大敗,對左良玉來說,是一場比朱仙鎮大敗還殘酷的敗仗。

沒有幾日,南北兩個戰場也傳來消息,這兩處官軍紛紛投降義軍。

一增一減之間,曹營幾乎多出十萬大軍,而左良玉麾下爲之一空。不過,唯一讓張軒心疼的是,他的老底子在這一場會戰之中,傷亡不小,也證明了他戰術指揮之上,其實還有很大的漏洞。

這暫且不提。

羅汝才得知大勝的消息之後,從後營趕過來,就在左良玉與張軒交戰的戰場之上,大會諸將,以張軒爲首功第一。命其爲先鋒,帶領本部人馬追擊左良玉。

張軒也知道,他不答應不行。

張軒在這一場會戰之中,所指揮的軍隊,幾乎是曹營大半主力營頭。這樣的兵權,羅汝才怎麼能讓人長期把持,更不要說,張軒其實指揮不動李汝桂,楊承祖等人。

而且,羅汝纔給張軒的命令,根本是一個照顧。

誰都知道,這一場大敗之後,左良玉一定會大收縮的。就好像是朱仙鎮之敗後,左良玉一口氣從襄陽退到武昌,從武昌退到九江一樣。

根本沒有與闖營接戰,就逃之夭夭,無非是想要保存實力而已。

所以張軒只要放心大膽的追擊,一路上可以接受大大小小的城池。也算是一個不小的功勞了。

當然了,其他封賞什麼,暫時不提。無非是賞賜一些財物,升一下頭銜而已。張軒已經是四鎮將軍之一,再升豈不是某某大將軍之類,故此,讓張軒再立新功,是給他最大獎勵。

對張軒本人來說,如何組織一場幾十萬人會戰,纔是這一場戰事之中最大收穫。

兵法,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很吃經驗的。

組織指揮一場數十萬人的會戰。就足以讓張軒軍事修養,跳上一個臺階。也在曹營之中立下了威望。

張軒答應下來,帶着本部人馬追擊左良玉去了。羅汝才帶着微笑目送張軒離開。

到如今,羅汝才的計劃也算是達成了,曹營第二代領軍人物就是張軒。羅玉龍坐鎮南京,張軒征伐四方,兩人一個當皇帝,一個成爲開國將領第一人。彼此精誠合作,不僅僅能將曹營牢牢的把握在羅家手中,也未必不能一統天下,開創一個大好局面。

一想到這裡,羅汝才幾乎忘記自己每天喝的藥,對死亡漸漸逼近的腳步,也覺得從容起來。唯一遺憾的事情,是還沒有見到羅玉嬌生子了。

“等玉嬌生了孩子。我即便是去見繡娘,也安心了。”羅汝才如是想。

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九章 搶收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二十章 伏擊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二十章 風起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五章 高鬥樞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十章 萬石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二十章 伏擊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
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九章 搶收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二十章 伏擊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二十章 風起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五章 高鬥樞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十章 萬石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二十章 伏擊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