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

張軒已經三天沒有閤眼了。

但是張軒沒有感覺一絲疲憊之感。精神上的緊張,早已驅散了身體上的疲憊。只覺得頭皮發緊,整個人精神更加亢奮。

張軒重新檢查了所有的大火箭,每一個人都揹着一根長長大火箭。隨即披重甲。站在張軒面前。

張軒一個個走了過去。

這些人是張軒從全軍之中挑選出來的,挑選標準是,夏軍之中從軍三年的士卒。幾乎上都是當年的老兄弟,很多還是小軍官,雖然百戶,隊長,這些小官放在幾十萬大軍的會戰之中,並不起眼。

但卻是大軍的中堅。

這些人數也不多,大約有二千多人。

被張軒分爲四隊,每隊五百人。分別挑選張軒信重的將領統領。秦猛是其一,其他都是各部中堅,如許都所部的丁汝璋,楊承祖也派出一個人,楊承祖的本家出身。還有一個馬寶。

馬寶在立下,擒獲弘治皇帝的大功,立即被提拔晉升。

而馬寶如果在騎兵之中,升官的空間不大。

因爲在很長時間之內,騎兵擴張的可能性都不大,唯有夏軍步卒還在飛速的發展。馬寶也仗着他過人的勇武,在短短數戰之內,立下很多功勞,如今已經是營官了。

是夏軍之中,公認的後起之秀。

這四人或許名聲不顯,卻都是軍中骨幹,對大夏忠心耿耿。

在無數火把的照射之下,張軒說道:“拿酒來。”

隨即有無數士卒抗着一罈罈酒擡了上來。

張軒親手給四人倒酒,最後給自己倒了一碗酒,大聲說道:“諸位兄弟,大家都知道,這峴山一日不拔,這襄陽城就一天不穩。這一戰,關乎我大夏,生死存亡。”

“如今連攻兩日,傷亡慘重。大軍堅持不了多久。”

“我沒有辦法,只能依仗諸位老兄弟了。”

“我什麼也不能給諸位兄弟保證。”

“只能保證,這一次出戰的人,皆升一級,賞銀百兩,如果戰死,爾等妻子由我養到成年,長大後安排到軍中,只要不是笨蛋,將來在軍中,都有一個前程。”

張軒舉起酒碗,說道:“廢話不說,都在酒裡。”

隨即張軒端起酒碗,一飲而盡,只覺的血氣上涌,毛髮皆張,一時間熱淚流下來,在黑暗之中,所有人都看不真切,卻不知道是張軒喝得太猛,刺激到淚腺,還是忍不住爲眼前之事動容。

自古征戰幾日回?

而眼前之人,又有多少人能活着回來。

兵不再多,而在靜,這些不僅僅是夏軍的骨幹,可以說是骨髓,即便城中十幾萬人馬,能抽出來的也不過一萬上下,這些人拼光了,這夏軍也就不戰而潰了。

“啪。”的一聲,張軒將手中的酒碗重重的砸在地面之上,崩的到處都是。

從這一刻,張軒才知道,爲什麼那麼多人都喜歡飲酒了。

大概是因爲活的太清楚了。

“啪。”----

摔碗的聲音連到一起。

所有人都將酒一飲而盡,將酒碗砸在地面之上。

張軒看着秦猛等四人,說道:“保重。”

四人躬身行禮,說道:“請國公放心,此戰,必取孔賊人頭。”

張軒目送他們離開之後,沉默一會兒,看着天色,天上繁星點點,正在彼此爭輝,就好像無數目光俯視這小小的襄陽城,距離天亮還有大半夜。張軒安排他們半夜繞道到峴山其他方向。

等白日猛攻的時候,再一起殺出來,前後夾擊一舉拿下峴山。

行軍需要時間,決戰在明日上午。

張軒忙了好幾日,如今該做的都做了,只剩下聽結果了。一時間手頭居然沒有事了。

“國公,休息一會兒吧,明日還有大戰。”鄭廉勸在張軒說道。

張軒沒有一點睡意,說道:“給我拿紙筆來。”

鄭廉過了一會兒,給張軒鋪好紙,研好墨。張軒捏起毛筆,飽飲墨汁之後,一手拂袖,一手在宣紙之上,寫下一行字。

“玉嬌吾妻。”

僅僅是寫了這四個字,張軒就頓住了,任有一滴墨水滴在宣紙之上。

一時間,他回想襄陽戰事。

有一點不得不承認,清軍在遼東三代積累,再加上大明數百年在九邊的軍事遺產,讓清軍在軍事之上,優勢非常明顯。

大明軍事,獨重九邊。

這種重視,遠不是其他地方可比,甚至就是義軍從軍事傳承之上來看,也是邊軍的一部分,早起的義軍,根本不成氣候,也是邊軍開始叛亂之後,才漸漸成了氣候。

打仗從來不是人多就可以的。

九邊精兵良將,在明朝手中發揮不出來威力,但是在清軍手中卻是另一個模樣。

張軒看得太清楚了。夏軍的底蘊實在淺薄,同樣是暴兵百萬,但是在軍事素質之上,還是差了北方軍隊一籌。此刻張軒反省李自成當年在襄陽決策,也不能說他選擇不對。

北上得其兵,南下得其財。

很多戰略,僅僅是沒有執行好,但不能說本意是錯的。

所以襄陽之戰,打得非常危險。

這一次對峴山的反攻,是張軒傾力一搏。如果這一次不成。今後就更加不成了。

襄陽的失守就成爲必然了。

張軒的思路必須從死守襄陽,改爲戰略撤退,將剩下的士卒撤下來,撤到後方去。

張軒從不妄自菲薄,但也知道,襄陽絕對不能輕輕鬆鬆的給清軍。

峴山的攻守,決定襄陽能不能守。

而襄陽死守到決定清軍南下能打到什麼地方。

而羅汝才又重病,說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去了。即將面對主少國疑的局面。如果再加上前線喪師,戰線全面崩潰,那局面根本不是張軒可以想象的。張軒能給出的解決辦法,就是死守襄陽。

讓清軍在襄陽城死的人多一些,他們自然知道大夏不可輕辱。不敢南下,讓羅玉龍渡過這一段危險的時候。

但是讓清軍在襄陽城之中死得人多一些,說得簡單,其實就是兌子。清軍決計不會放過襄陽城中的百姓守軍的。而且人畢竟不是棋子,又有什麼辦法,讓襄陽守軍死守襄陽,守死在襄陽。

守將必須有堅定不移之志,有決戰到底之心。還有足夠的軍事素質以及威望,維持軍心士氣打下去。

這個人是誰?

張軒選來選去,只有他自己了。

人不是棋子,但卻有甘做棋子之人。

“襄陽居上游之勢,俯視江漢,其勢不得不爭。峴山居襄陽城外,高屋建瓴。其地不可不爭,峴山之失,則襄陽不可守,襄陽之失,則江漢不可守,江漢不守,則東南不足以立國。國勢如此,餘爲國家大將,有不得不爭,爭而不得,有不得不死。”

“將十萬兵縱橫天下,餘少年時不可想也。號令之下,萬夫赴死,當年故人,填溝壑者有之,死山巒者有之。墜於刀鋒之下,喪於亂軍之中,更有之。此皆奉我之命也。”

“爲爭此勝,大軍折損者衆,使餘不敢過傷兵營。唯恐聽之惻隱,又唯恐連呻吟之聲也無。”

“我使人死之如此,而不折毫髮,而棄襄陽。何以面岳父,何以面天下人,何以面諸位兄弟於地下。”

“生與卿卿共百年,誠所願也。而今,大丈夫受命國家,爭鋒疆場。系一國興衰,負天下之望。勝生敗死。尋常事耳,將士可死,餘何以不死。”

“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唯負卿深情,只有來世相報,但求來世,天下太平。”

張軒擱筆。令鄭廉收好。如果明日不勝,就發到宜城。隨即張軒坐在椅子之上,雖然睡不着覺,但依舊閉目養神,等天亮。

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六章 蕭縣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三章 授田二第二章 家事二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一百章 俠義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二十章 伏擊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
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六章 蕭縣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三章 授田二第二章 家事二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一百章 俠義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二十章 伏擊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