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

“恭喜大人,賀喜大人。”幾十將軍正在向孫傳庭道賀。一時間喜氣洋洋的。

孫傳庭的臉色卻面沉如水,說道:“諸位都下去吧,自己的差事都做完了嗎?”

孫傳庭的語氣很是平靜,但是傳到這些將軍的耳朵之中,他們卻覺得渾身一冷,立即說道:“是。”

不過片刻之間,這些人都散去了。

等所有人都離開之中,孫傳庭閉目養神,只是臉上肌肉抽動,牙齒咬得緊緊,似乎有在咯咯吧吧做響,一個聲音似乎從牙縫之中,崩出來道:“好手段,好魄力。闖賊,真有你的。”

很多事情,能瞞得過天下人,但是豈能瞞得過孫傳庭。

李自成就是詐敗。

不,不是詐敗,是真得敗了。寧肯損兵折將,要要引大軍一步步向東南方向走。

自八月初一,誓師以來,大軍東出,一路之上,可以說勢如破竹,洛陽府縣次第而下,而且義軍並不是望風而逃,而是每一座城池,都有人死守。

這樣樣一座做城池打下來。

連孫傳庭自己都覺得自己有幾分勢如破竹了。

但是孫傳庭畢竟是孫傳庭,他很清醒的知道,這是誘餌,是李自成的棄子。

而這個事實,更讓孫傳庭心中不安。

即便是去年交戰的時候,李自成的主力軍隊也不過如此,而現在敢這數萬人馬當棄子,這是何等的大手筆,孫傳庭自忖他做不到的。而且各縣百姓,居然爲賊人守城。

每攻一城,居然沒有任何收穫,只是徒徒的浪費糧草而已。

他身爲朝廷督師,但是在河南境內感受到的,實實在在是如同敵國,甚至有讀書人願意爲闖賊赴死。

“天下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了嗎?”孫傳庭從心底感覺發冷。更覺得重任在肩,如泰山在背。

“大人。蘇大人求見。”一個親兵過來稟報說道。

“讓他過來吧。”孫傳庭說道。

“是。”

不過一會兒,蘇京就進來,一進來就說道:“恭喜大人,收復洛陽的喜訊已經報給京師,相信數日之內,封賞就下來了。”

孫傳庭一聽蘇京此言,臉色忽然一白,說道:“多謝蘇大人了。”只是孫傳庭這一句話說道,幾乎沒有一點謝意。

蘇京也看出了孫傳庭的不對勁,說道:“孫大人,可是有什麼不對嗎?”

孫傳庭臉色恢復平靜了,說道:“我孫某人將來必然會謝過蘇大人的大恩大德,來人送客。”

“是。”兩個親兵進來,將蘇京送走了。蘇京滿腦門霧水,一時間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

送走蘇京之後,孫傳庭看着河南的輿圖,說道:“事到如今,我也有進無退了。”

將軍與賭徒還是有區別的,但是事到如今,孫傳庭只好打自己最不希望打的仗,賭天意在誰了。

孫傳庭在這憂心忡忡。李自成也好不到什麼地方去。

“孫傳庭。”李自成帶着幾分咬牙切齒說道。

孫傳庭認爲李自成是大手筆,其實有對有錯,李自成的確有將洛陽一帶,當做餌扔給孫傳庭的意思,但是絕對沒有想損失這麼慘重,只能說孫傳庭攻勢太猛,李自成所想的依次撤退,根本做不到。

直接被孫傳庭給吞下來了。

被孫傳庭所殲滅的義軍之中,有數萬是洛陽本地的民軍,不過是掛了一個李自成的招牌而已,這些人不被殲滅,李自成一點也不心疼,但是還有數千是李自成的鐵桿精銳。

如果沒有這數千精銳主持,這數萬民軍根本不會爲李自成所用。

只是這數千人卻一個也沒有撤出來,大部分都別孫傳庭所殺。

“陛下息怒,小不忍則亂大謀。”李信說道:“如今孫傳庭的實力,我們已經摸清楚,孫傳庭依仗的一攻一守,攻則高傑,守則白廣恩,除此之外,也就是牛成虎可以一看。大人山中多雨,從洛陽而東道路泥濘,可以說孫傳庭多往東一步,他的後勤就艱難一步,我們的勝算就大一絲,此刻並不是與官軍交戰之時。”

“朕知道。”李自成說道:“只是可憐朕如此多好兄弟啊。對了,孫傳庭將後路託付給誰了?”

“陳永福。”李信說道。

“陳永福。”李自成沉吟一會兒,說道:“陳永福也不好對付啊。”

的確凡是打過開封城的,無不對陳永福留下深刻的印象,絕非易與之輩。

“所以,陛下能做的,只有等,繼續等下去。”李信說道。

李自成沒有再說什麼,只是西方欲落之日,似乎想透過這太陽,看道孫傳庭一般,好久才說道:“走。”

隨即一聲令下,數百騎簇擁着李自成,向東而去,而此刻李自成是義軍大隊人馬最後一路,李自成不親自斷後,恐怕不能讓衆將士心安。打敗仗,其實是比打勝仗,更難的事情。

隨着李自成的撤退,孫傳庭大敗李自成的消息,也都傳開了。

一時間整個天下都在傳孫傳庭如何如何。

似乎李自成隻手可滅一樣,整個天下人的目光都聚集在河南之地,對壽州與鳳陽附近的戰事,根本不是多注意的,畢竟他們看來,羅汝才頓兵于堅城之下,恐怕支撐不了多久了。

李自成一滅,區區曹賊,還不是隻手可滅。

即便是在淮河以北的張軒,也對這個消息吃驚不已。

張軒此刻拿着朝廷的邸報,似乎看見了什麼不可思議之事了,心中暗道:“莫不是因爲我出了什麼蝴蝶效應?”

張軒想來,很可能是,李自成沒有吞併曹營,讓李自成的實力降低了不少,才弄到現在打不過孫傳庭。這個推論,更是讓他煩躁無比,不知道如何安心。

他之前,一切推論,都是放在李自成橫掃河北的情況之下,如今李自成連孫傳庭都打不過,李自成一滅,孫傳庭很可能緊接着大舉東進,那時候曹營的日子也好過不了。

一想到這裡,他就有一種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感覺。

他卻不知道,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歷史李自成吞併曹營之後,將曹營交給了羅戴恩掌管,羅汝才的親信人馬,紛紛投靠了孫傳庭,比如楊承祖兄弟,王龍等人,他們在孫傳庭與李自成之戰中,當先鋒,作爲高傑部下的將領,可以說是奮不顧身,只爲了報仇,大多寧可戰死,也不投降李自成。

讓李自成吃足了苦頭。

而現在,李自成故而沒有吞併曹營,但也沒有曹營精銳投靠孫傳庭之事,這加加減減的,到底有雙方戰事影響如何,誰也說不清楚。

張軒用涼水,讓自己冷靜一下,暗道:“以最壞的結果而論,李自成戰敗,一時間也不會死的,畢竟當初清廷打李自成,也打了一兩年,才逼死李自成,之後,剿滅李自成餘部,也耗時相當長久,也就是李自成即便是戰敗,我也不用擔心,官軍立即將矛頭轉向曹營。”

“不過,留給我們進攻江南的時間,也不多了。一旦李自成戰敗,那時候,根本沒有曹營取江南的可能性。“

“凡是隻能靠自己。”張軒想道:“我必須抓緊時間,攻下鳳陽了。”

一想到了淮河,張軒就頭大的很,暗道:“這淮河該怎麼度過纔好啊。”

“報。”賀虎頭說道:“周輔臣來了,周輔臣帶着水師來了。”

“什麼?”張軒大喜過望,說道:“周輔臣來了嗎?”水師一到,可算是解決了張軒的大麻煩,雖然他知道周輔臣所部未必比得過漕運上的水師,但也是對張軒極其有利的消息。

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五十章 平城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九十章 拼死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十章 萬石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五章 高鬥樞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一章 汝寧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三章 岳陽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八章 立威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
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五十章 平城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九十章 拼死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十章 萬石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五章 高鬥樞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一章 汝寧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三章 岳陽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八章 立威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